想哪儿说哪儿---读关良先生一句话
(图片下载)
读关良先生《熟练不等于艺术》,开篇一段即可解惑:变形的问题,实际也是艺术和自然的区别所在,完全一味模仿自然对象,实际也就没有艺术存在的必要。
关良先生为什么会说出这话,是不是遇到或听到对他画的诘问或质疑抑或责骂了?老先生遭难时不是就有“小将”当面呵责:你画的一点都不象,算什么画家!
以关良老先生的性格,说这段话,必是由衷而对艺术,是一位长者、教授说给自己的学生和艺术创作者及爱好者的。那个年代,他的画变形最甚,变得最精彩!
我引关良先生这段话,因为时至今日做艺术与赏艺术的,包括高级别展赛、评鉴,对变形仍不认识或认识不到位,以至画的象、和真人一样仍是重要评判标准。
从读小学我就喜欢书画,到三十几岁又喜欢上印章,先是得便请,后来花钱买,却没走上艺术的路。好在骨子里喜欢,终于玩成票友,倒也洒脱,比在业内好。
今天还与一位著名书法篆刻家夫人通微信,祝贺她家先生展事开幕。顺便说到对当下一些人物及其艺术观念的认识,我说我是票友敢瞎讲,她谦称什么也不懂。
我以票友的角度琢磨变形,似乎有些认识,并在这认识的指导下开始学着买点卖点,手里宝贝一件都不舍得卖的朱新建、刘二刚、陈震生、老五等,都是变形。
当然也有比较不变形或变形较委婉的收藏,譬如于水、吴宪生等等。既便如此,我也觉得他们仍在变形的范畴,有那种撩人的意趣在,与“画的真象”风马牛!
2011年我到法国卢浮宫,导游说仔细看得十天,因为太精美,也太宏富。说实话我看了半天就够了,觉得那种与真人一般无二的绘画、雕塑很容易让人犯困。
可不可以这么看,中国当下最有成就的、朝着“画的真象”使劲的艺术家,之所以还感人,还是因为笔墨、线条、构成仍是地道的中国元素。而变形,最中国。
让我们再读一遍良公的话:“变形的问题,实际也是艺术和自然的区别所在,完全一味模仿自然对象,实际也就没有艺术存在的必要”,真把中国画说到家了。
2021-05-05 23:08:52 于镂月裁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