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孤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尽管人们在科技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通讯工具、聊天软件、交通工具等都更新换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及交流越来越便捷。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步伐节奏的加快,攀比之风与功利之心盛行,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不走心,往往带着人格面具,缺乏纯粹真性情的流露及心灵的碰撞;人们看似身体在社会网络之中,然而灵魂深处犹如一座座孤岛,内心产生一种孤独感。

孤独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是人人在某个时刻都能体会到一种孤独的内心感受,孤独感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庄子·外篇·在宥》有曰:“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庄子所说的“独有”是自我整合、自我协调统一、自在独立。在孤独之中我们才可以最接近真实的自我,给予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向内获取本来就有的内生资源及能量,培养一个人的内在修为及价值,呈现最自然的本真状态。

最自然的状态同时也是最自由的状态,最自由的状态则是人的精神产生富有创造性突发灵感的良好环境。

孤独可以让我们看到完全卸下防御盔甲的自己,不用刻意的去迎合别人的喜、怒、哀、乐,外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降到极低,弱化社会意义中的“我”外加给我们的符号及身份,只与此时此刻、此时此景的自己有关,与自己在一起,与自己的本心在一起。

孤独可以成就自我,让生命处于和谐、自然的状态,达到生命的饱满,成为“至贵”之人,这里面体现了积极的道家思想。

同时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做有利于家庭、社会、国家发展的事情,践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孤独的自我与外在环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立统一的。

启迪多元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类的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化的产物,现代人以及未来人的意识都是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意识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些是由于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出现的,人类就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而存在及发展的,其中每一个人都是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及发展的。

现代心理学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们都是被他所处的关系所造就的,如果没有关系的存在,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人,也产生不了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人是处在关系之中的,人一方面离不开关系,会受到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被关系所限制,然而这种限制显然不利于自我的成长,所以适当的孤独,可以使人有段时间摆脱关系的限制,成为更好的自己,生发出独立的人格特征,用全观的空间思维,站在关系以外,从第三方的角度自省人生所遇见的人、事、物。

正心正举

当我们从宏观的角度仰望星空的时候,人们用肉眼看见的恒星发出的光,是光经过了很多很多年才到达地球的。一个个恒星实际上是孤苦零丁的塞满着整个宇宙天空。宇宙空间虚多实少,看似繁多的恒星,实际上是孤独的存在着。

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地球也是孤独的,以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探测浩瀚无边的宇宙,目前人类科学尚没有证实其他星球能够孕育生命,地球亿万年来以独特的方式自我演化。

当我们从微观的角度看待人的一生,人生世界犹如一列火车,火车向着前方开动着,我们降临到了世界,意味着登上了人生列车。

在一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亲密关系的人,祖父母、父母、夫妻、孩子等等,我们的生命历程与许多人有交集,尝尽了酸、甜、苦、辣、咸的人生五味。然而从全程的时间思维审视人生,真正能够陪伴人们走完全程的只有孤独的自己。

拨迷见智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有人不了解,有人不面对,我们知道了孤独的本质之后,与孤独做朋友,接纳孤独,才能更加热爱及珍惜生活。

开启自在之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带着天生的信息及能量来到世界,有独特的成长经历,有不同的爱好,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基础,有不同的轨迹,有不同的使命等。

当我们从自己的主观角度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自己有感知世界的能力,如果遇上了身体疾病、心灵痛苦等,自己的感受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我们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主观的世界也只因我们自己而存在。

面对孤独的人生状态,我们可以将生活做减法,给思维做加法,我们向内求充盈自己的内心,让内心强大,在关系中处理好自己与内心的关系。

孤独是与生俱来的属性,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是孤独的,我们与其害怕孤独,不如去体验穿越孤独,去学习享受孤独。无论外在世界如何的变化,世间多少悲欢离合,即使孤独,每一个人心灵中需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净土,沉淀自己才能孤独的与世界共舞!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