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方:左归丸!颅骨塌陷用此药

一个朋友说:我肾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不是说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吗?为什么吃了没效果。

铱甜说:谁说滋阴补肾一定得吃六味地黄丸,有些人轻微肾虚又有内热,需要补阴与泻火,适合六味地黄丸。如果阴虚严重,就需要纯补,培育阴气涵养阳气的。

明朝写出《景岳全书》的张熟地老师说得非常清楚: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这句话说明了阴与阳虽然对立,却又存在于一个事物中。正如雌雄之于天地,夫妻之于家庭。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根。人体亦如是,阴阳互补,生命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

所以补阳与补阴一向是经久不衰的话题,由于涉及面太宽,这里我们避开补阳不谈,就谈谈六味地黄丸和另一个补阴的方剂。

补阴,通常与补肾一起进行。张熟地老师提出的真阴论认为:真阴,一名元阴,又叫真精,是存于肾中最基本的物质。既包括先天之精和天癸,又包括后天精血和形体。所以,滋阴补肾是不分男女的。

六味地黄丸于滋阴补肾颇有建树。张熟地老师检视它良久,大笔一挥,化裁加减,创制了同为补阴的左归丸。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本方取其滋水,故名左归。

张熟地原名张介宾,号景岳,是明朝后期的京城名流与名医,因善用熟地治病得此名。而熟地养阴血、填肾精,相当于“水”,可以补津液,是六味地黄丸的要药。也是左归丸的要药。

那么,六味地黄丸和左归丸有什么区别呢?

对六味地黄丸了解的人都知道,它由“三补三泻”构成。

熟地八两、山药四两、山萸肉四两、茯苓三两、丹皮三两、泽泻三两。

熟地黄配合山茱萸、山药,补肝脾,益精血,是著名的“三大名补”:地黄补肾、山茱萸补肝、山药补脾。肝脾肾同补。

而茯苓和泽泻,利水消肿,泄热降浊,是利水湿而泄肾中浊气的好药材;丹皮有清热活血,退虚热的功效,是著名的“三大名泻”,活血利水,共同调节水液疏泄。

张老师说:“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故在创制左归丸时保留了六味地黄丸的三补,去掉“三泻”(泽泻、茯苓、丹皮),重用熟地240克滋肾填精,大补真阴,为君药。

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加入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更入龟、鹿二胶这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加强滋补肾阴之力,均为臣药。各为120克。

正所谓前述:“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真阴不足,还可能引起腰膝酸软,方中菟丝子、川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俱为佐药。也各120克。

诸药合用,左归丸便具有了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其纯甘壮水,纯补无泻,补力较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常用于肾阴亏损较重者。

六味地黄丸,补肾的熟地黄用量是补肝的山萸肉与补脾的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又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寓泻于补,补力平和,适用于肾虚不著而兼内热之证。

《王旭高医书六种·医方证治汇编歌诀》中,一句话道出了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的区别:

“左归是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

左归丸配方:

由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120克(炒) 枸杞子120克 山茱萸肉120克 川牛膝120克(酒洗,蒸熟) 菟丝子120克(制) 鹿胶120克(敲碎,炒珠) 龟胶120克(切碎,炒珠)

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9克),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一日2次,早晚服,一般一个疗程为20-30天。

主治真阴不足证。自汗盗汗,头晕眼花,耳聋失眠,口燥舌干,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舌红少苔等是其特点。

一个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爱好者情况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

(0)

相关推荐

  • 六味地黄丸方剂

    六味地黄丸: [简介]本方来源于<小儿药证直诀>,是滋阴补肾的名方. [功用]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造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 ...

  • 61补阴剂概论、六味地黄丸

    今天讲讲这个补阴药.补阴药呢跟清热药有一拼,拼在什么地方呢?拼在你看它各个脏腑它都有涉及啊,有这个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呀,炙甘草汤.百合固金汤啊.很多脏腑都会有涉及,那么你会发觉他肯定 ...

  • 除了补肾壮阳,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还有这些功效【一点资讯】

    六味地黄丸出自儿科 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子出自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钱乙.宋神宗元丰年间,钱乙在京都汴梁行医,因为治好了长公主和皇子仪国公的疑难病症而得到皇帝的赏识,被召往太医院成为太医.当时太医院的太医多 ...

  • 【凌奂:耳聋左慈丸-肝肾阴虚导致耳聋耳鸣的经典方】

    在中医界,有一张特别有名的汤方,叫八味肾气丸,它起源于东汉,为东汉大医张仲景所创,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到了宋代,宋代大医钱乙拿掉了其中的两味药,桂枝和附子,把剩下的六味药组合在一起,又成了另外一 ...

  • 一个名方:左归丸

    一个朋友说:我肾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不是说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吗?为什么吃了没效果. <景岳全书>写得非常清楚: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 ...

  • 温暖肝,补益肾!这是一个名方

    男子的私密部位为宗筋之汇(宗筋,循行于体表,联贯于肌肉之间,会合于前阴部),肝的经脉由此经过小腹,分布两胁,右胁部有肝脏和胆囊.   若肝肾虚,寒邪凝滞于肝脉,可影响气血运行,使经脉挛急,睾丸冷痛.下 ...

  • 一个名方,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治数十种病

    湿热火邪均是生病之源,若肝胆有实火或是湿热,又会和哪些病症勾肩搭背? 中医认为, 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疖肿等均可因肝胆实火而生. 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 ...

  • 痰湿为百病之源 很多病好不了皆因痰湿作怪 一个名方 痰去百病消

    痰湿为百病之源 很多病好不了皆因痰湿作怪 一个名方 痰去百病消

  • 《金匮要略》里有一个名方,叫枳术汤,金代...

    <金匮要略>里有一个名方,叫枳术汤,金代中医大家张元素,在枳术汤基础上研发了脾胃病的代表方剂:"枳术丸",主要是起"治痞.消食.强胃"的作用. 枳术 ...

  • 一个名方:甘草附子汤方

    中药中有位八面玲珑之人,炙甘草,能和99.9%以上的中药打成一片,并以其甘缓,补脾益气和胃,为战胜病魔贡献不少的力气. 炮附子,是中药中的纯爷们儿,辛甘大热,阳刚气十足,能让十二经络都感染上它火热的工 ...

  • 一个名方:控涎丹

    ‍ ‍<洛医汇讲>有一妙语:"用方简者,其术日精." 控涎丹正合此意.出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方>,用药三味: 大戟.甘遂.白芥子. 后代医家对本方颇多赞誉,称 ...

  • 一个名方:侯氏黑散

    张大爷晚上睡觉时受了风,早晨起来,口眼都移了位,歪斜了.舌头也伸不直,说话吐字不清,右侧肢体活动困难.急送医,诊断为脑梗. 伴见症状,口角流涎,手足厥冷,腰膝酸软无力,食少便溏.苔白腻舌淡红有齿痕,证 ...

  • 一个名方,2味药,阴阳双补,固五脏之气,养全身之血,值得品味

    朋友问最近老觉得头晕目眩的,常常还觉得心慌,喘不过气,脸色也特别的苍白,日常调理,我该吃些什么? 朋友的症状,让我想到了两仪膏. 此膏两仪之名,见于<易经>之名句:"易有太极,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