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科普,科的什么,普的啥?!
沉没成本不能真的变成沉默成本。科普、科普,科的是学识与认知,普的是价值与用处。如果你掌握的某些知识、购买的某样产品只能让你体验一回做西门吹(牛)雪(藏)的虚荣感,那叫自欺欺人。但如果你发现你吸收了某些东西后,它逐渐开始改变你的生活姿态乃至生存观念,那这个东西一定就是科学精神。
科小强
内容助理
大家好,我又跑出来“兜疯”了。
我话还没说完呢,大家别慌,今天的推文不长,还没等你急着拿出手机扫码,可能就读完了。
今天介绍一个人:
启功丨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更多资料,各位自己去度娘)
他的学历仅仅是中学生。
启功生前,66 岁生辰时自撰墓志铭,内容深刻,却让人忍俊不禁,内容如下: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深,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偏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尔康,你先躺会,听我慢慢帮你品。
启功谦卑地总结了他的一生。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也以谦卑的态度去看待他的墓志铭,并加以对生活的理解,就会得出更深刻的觉悟,这种觉悟是对我们自身而言的。
我尊重启功先生,但如果我以独特的视角对目前科普受众群体的心理机制做一种预见性的抽象诠释,那么这段墓志铭也可以字字对照、恰到好处。
世上有很多道理与真知,就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加以开放性的解读与感悟,不论是启功先生的墓志铭还是《宇宙自然生命简史》,都是随手可得的精神宝藏。启功先生初中学生到国学大师,我相信你可以在夜不能寐的脑洞里放进最好的填充物,真实的人,真实的宝藏,赢得真实的时间 ↓
点击海报直达观看 ▲
再介绍一个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于 1940 年成为美国公民。他当时对美国文化的认识是这么描述的:
每个人都有说话与思考的权利,社会没有接受知识的障碍,每一个求知的人都应该受到鼓励,让每个人都变得更有创造力! 爱因斯坦
而这也是他自己在早期教育中得到的重要特质。
另外,还有一位家庭导师马克斯·塔尔穆德说过:
我在给 12 岁的爱因斯坦一本几何教科书后,他经过一段时间后,吃透了整本书。随后便发现……是我已无法追随他了。
马克斯·塔尔穆德
一本好书的价值,不在图书馆里,而在你的脑子里。别以为我只是在说你的孩子,除非你忘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条条大路通罗马。先送你一辆马车 ↓
最后介绍一个人:汪诘
孩子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能被孩子喜欢的人,一定不一般。
是不是觉得很突兀,竟然介绍起了汪诘老师本人。这似乎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但其实这是有逻辑在。长话短说,如果你觉得“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是挺有距离感的事儿,那么不妨试着从“像汪诘一样思考”做起。你仔细想想,这是否是一个思想的转变,也是一个捷径的发现,别茅塞顿开了,扫了下面的图再感谢我给你出的好点子吧 ↓
点击海报直达观看 ▲
科普人传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终身受用。希望你同样能明白,这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价格,其背后是 N+1 的一大票人不懈的努力。N 就是你们熟悉的科小牛、科小冰、科小强等等与其他素未相见的可爱的小星星们,而 1 就是你们眼中那颗最闪耀的星,而且那颗星,再过个 10 年 8 年的会变得更“亮”。
你们看,我说过吧,谍照什么的都会有的。
如果你还没有打开心结,觉得你所身处的大坏境并不需要科普,也不需要科学精神的话,我希望你扫一下下面的图,然后听一下“科学精神养课”,不多,一共就 5 集。它将让你彻底搞清楚,科学精神到底有用没用。你自己得到的答案,比我整天巴拉巴拉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