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学会“拥有”思维(扶摇生财思维)
没有绝对的无中生有,
有的只是以有为出发点衍生的无。
有了有,才有探索无的资格。
道德经中有言:有形为之器,无形为之道。
说古语复杂了,简单的来举个例子。
我们用水杯去盛水。
水杯是器具,这个器具造出来了一个空间。
与其说我们用的是水杯,本质上我们用的是水杯中的空间。
空间是虚无的,我们无法直接使用,
所以就借由水杯这个器具来具象化。
什么叫“拥有”思维。
比如说我想要赚钱。
有两种思考方式。
第一种:我想靠电商赚钱,我的专业是室内设计,看样子不行,换一个吧。
第二种:我会做室内设计,线下收入到了瓶颈,线上可能会有突破的机会。
这两种思维,
第一种从虚无出发,没有着力点,所以结果大概率也是虚无的。
第二种,从“拥有”出发,做出关联的虚无定向,结果是可以循序推进的。
为什么要去学会“拥有”思维呢。
从心理暗示上来说,“拥有”是有正面效应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和小王一起参加了一个项目的研发。
整体的流程都同时参与了,可以说是经验满满。
项目将要正式启动了。
老大让我们两个随机一个人去做研发总结,
我想了想,对于项目的流程我是熟知的,
虽然没有在众目睽睽下演讲的经验,
但是只要把项目流程和细节总结出来就可以了。
我还没张嘴呢。老王先发言了。
老王说:老大啊,我这没做过这种事情啊,我怕搞不好。
老大说:一回生二回熟,再说了,你不是有项目经验吗,怕啥。
老王接着说:不行啊,经验是经验,可是项目总结这种我没经验啊。
老大受不了老王的絮叨,最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个遇到问题时,
有没有“拥有”思维的两种处理方式和结果。
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解决问题时。
经常遇到这样的局面,
很多人遇到问题,首先就是去直面问题所对应的直接所需资源。
然后去看自己有没有对应的资源和能力,
如果有,就心花怒放,
如果没有,那就立马萌生退意。
这就是典型的从虚无的方面去考虑和应对问题。
那具有“拥有”思维的人会怎么做呢。
首先,遇到问题,会先考虑自己拥有哪些资源和能力。
然后,分析该问题所需要的资源能不能和自己挂上钩。
最后,我需要怎么做才能和这些资源挂钩。
到此,解决问题的方向就已经出来了。
如果遇到问题优先考虑自己“没有”什么,那在主观上就是退缩心理。
如果遇到问题优先考虑自己“拥有”什么,潜意识上就是自信心理。
穷人之所以一直穷是因为满脑子的“没有”思维。
你让他学习,他说我没钱,
你让他去参加技能培训,他说我没时间。
你让他找对象,他说我没车没房。。。
富人之所以一直富是因为“拥有”思维。
有一项工程进度催得紧,下发了一个短期小工程。
谁能在一天内把1000袋水泥运输到指定地方就给项目款10W.
开运输车的看到了摇头叹气说这太难了,没这本事赚这份钱。
做项目承包的看到了,灵机一动,找一群想赚钱的货车司机。
一袋水泥50元报酬,虽然自己没这能力,但是有司机资源啊。
一天动动嘴皮子就赚了5W。
古人经常讲道法自然。
道是怎么来的,谁也不知道。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道是存在的。
那为什么肯定道是存在的呢,
因为世间万物,一草一木,都有规律的存在着。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律,这些自然现象,这些具象化的“有”。
所以才验证了“虚无”的道。
于是根据这些研究出来的道,去趋吉避凶,去演化天地。
因为我们“拥有”现在,所以才有虚无的未来。
因为我们“拥有”生命,所以才有虚无的死亡。
人都是向死而生的。如果不曾拥有,那就没有追逐虚无的权利。
我是扶摇,一名自由职业者,
寥寥数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全网IP关键词:扶摇生财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