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工智能要从小学开始学起?
面对人工智能掀起的科技新浪潮,国家也开始重视人工智能教育。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很多家长,包括在职的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人工智能要从小学开始学起?国家对未来的孩子培养的方向是什么?难道国家期待未来的孩子们个个都要成为程序员吗?学习人工智能课程,对于课业压力已经很大的孩子来说,难道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吗?
斯坦福大学的蒋里教授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到十二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然后给这些学生们讲研究生的机器人课。蒋里教授发现,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几乎都能听懂他讲授的课,当然这当中他也是刻意剔除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这个实验让蒋里教授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机器人课,需要等现在的小学生长到研究生之后再教他们这些东西吗?这样的思考让他觉得,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需要做出改变。
在蒋里教授看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对全球的教育系统产生相当大的冲击。越早地让现在的孩子们了解人工智能是如何运作的,越早地让孩子们学会将人工智能的与人的智能区分开来,未来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会与机器人进行协作。
按照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可以预想,未来的孩子们将天天与人工智能打交道,如果他们不具备一些人工智能常识的话,那将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此,国家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或许也是希望我们的学生们能够尽早地去了解人工智能,知道哪些事情是机器可以做的,而哪些事情是机器不能取代的。
当孩子们懂得了很多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在未来就会被机器所取代时,他们才会意识到自我的创新与融合能力才是最宝贵的部分,也才会在自我的成长与发展中,更加地去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同时,当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机器学习的强大和优秀之后,也才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懂得如何去利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来补足我们人类思维中的一些不足。
关于教育的重点究竟是什么,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整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更凸显了他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今天,老师和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们获得拥抱未知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