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出国留学的《陪读妈妈》,至少能带给观众三点感悟
我们单位的董事长在在蒙特利尔买了房,把两个儿子送过去读书,妻子也过去陪读。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还是决定把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自己也去了加拿大,这是距离我最近的陪读案例。
如果留意一下,你也许会发现有越来越多认识的人让孩子出国留学、或者有出国留学的打算,在结婚、买房、生孩子之后,给子女提供最优的学习条件,成了这辈子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理想,把孩子送出国比买学位房,让孩子进户籍所在地最好的学校更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在这样的现状下,《陪读妈妈》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陪读妈妈》和同类最大的不同,也是吸引我的一点,就是以海外陪读为切入点,接地气的叙事,朴素的表演,一桩桩或糟心或暖心的事件,让观众在无尽唏嘘的同时,冷静下来重新思考和正视海外留学这种求学方式,除此之外,电视剧从不同视角、不同角色出发,带给观众关于爱情、亲情、成长等多维度的感悟。
和以往节奏舒缓的电视剧不同,《陪读妈妈》节奏极快,第一集开始就切入主题,化妆品公司女老板李娜在温哥华留学的儿子丁一一把同学罗盼打伤了!打人视频被发到网上,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两个打架的学生牵动的是背后的两个家庭,李娜和罗盼的母亲陈莉莉火速赶往加拿大,到了才发现背后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真相,但不省心的儿子也让两个人决定留下来陪读。
看完4集意犹未尽,《陪读妈妈》没有过于戏剧性的剧情铺排,从接地气的人设出发,所碰到的问题都非常真实,而真实的力量又极为动人。紧扣海外留学的主题,第一集就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考点,出国留学固然重要,但父母的陪伴必不可少。剧中丁一一和罗盼的家庭处在社会阶层的两极,丁一一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100多人公司的老板,不缺钱可还是没有条件陪读,夫妻两个都忙着赚钱;罗盼家里开包子铺,作为交换生公费留学才让他有了这次去温哥华的机会,母亲是没有条件陪读,这其实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多数人将子女送出国门,就像放出去的风筝,自己不能陪在身边。那么当突发事件来临,发现自己不能第一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当自己万里迢迢赶到时,会发现孩子的心态和想法离自己越来越远,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应该缺少父母的陪伴,是不是有条件陪读,才应该送孩子出国留学呢?
第二个感悟,我们到底是帮助孩子实现理想,还是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李娜和丁一一之间的矛盾症结正在于此,多数父母理所当然的为孩子规划成长路径,而从不考虑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并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习惯让自己呆在舒适区,宽裕律己,却忽视子女碰到的现实问题。李娜和丈夫都觉得留学有利于丁一一的成长,但是从李娜和丁一一的沟通方式能够感觉到,她其实并不体谅儿子的处境,也对他遇到的问题漠不关心。独自在异乡的丁一一语言不通没有朋友,饮食不习惯没有胃口,很可能他也听不懂老师课堂上说的什么,又何谈学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的回家,开始觉得这个孩子任性,慢慢的反倒开始同情他了,因为李娜和他的沟通中,始终觉得自己是对的,她有很多次都在强压自己的怒火,却从不换位思考,儿子为什么这么想回国。
第三个感悟,母亲都很伟大,孤注一掷走上陪读之路的母亲,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前四集聚焦的三组家庭,三个陪读的母亲无论家境好坏,其实都陷入困境。胡媛媛的儿子很成熟,但母子间有嫌隙,他和丈夫也游走在离婚边缘;陈莉莉不放心儿子,但又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支撑她留下来,这让她很纠结;李娜被迫留在温哥华,面对儿子和事业的两难选择。我们常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剧中会发现,李娜碰到的问题其实都和钱无关,从她的角度出发,会发现李娜这个角色确实很委屈,儿子完全不理解自己,只责怪她不称职,在儿子成长的重要时刻总是缺席,在外人面前她是典型的女强人,肩负着维系100多个家庭正常生活的重任。作为妻子和儿媳,她要承受丈夫帮不上忙、以及公公的苛刻和责难,于是她坐在洗手间里情绪崩溃失声痛哭。在子女的成长历程中,母亲往往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通常也会选择放弃事业投身家庭,剧中胡媛媛和丈夫闹离婚,随着两地分居,李娜和丈夫也将慢慢疏远,家庭的维系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啊,《陪读妈妈》可以说是现实缩影,那么现实生活中的陪读妈妈们,其实需要丈夫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说到李娜哭戏,《陪读妈妈》中的演员,个顶个的演技在线,擅长现实主义题材的梅婷和许亚军自然不在话下,梅婷在对儿子的慈爱、争吵中强人怒气、伤心时情绪崩溃等多种情绪下的表达都非常到位。
更让我意外的是不熟悉的几位演员,饰演陈莉莉的郝洋,到宿舍看到儿子的第一眼因心疼红了眼圈的表现很出色,饰演丁一一的胡先煦和饰演罗盼的董成明,剧中都很自然,看不到表演痕迹,演员们的出色表现,让《陪读妈妈》显得更为真实,也更能引起观众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