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捕象记》,电影,还有小人书

  象群所到之处,受到的是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宽容与保护。各路媒体纷纷派出记者跟踪拍摄、报道,更有无人机从空中监视象群的动态。

  看电视新闻报道这个从西双版纳走出去的象群消息,我想起了五十年前的那部电影记录片《捕象记》,还有一部同名的小人书。

  我记不清楚是哪一年看的那部电影。能记得的是,我在县小学读书,五年级,或是六年级。那个时候,县中不办初中了,我们县小学“戴帽子”办起了初中。六年级,就是初一。

  那些年,县城的电影院里放的电影不多,也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几部老的黑白故事片,再有,就是《沙家浜》、《红灯记》等样板戏拍成的电影。那些电影,是八分钱一张票。

  后来,放映的影片多了一些。《新闻简报》,还有一些电影记录片:“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毛主席接见西哈努克亲王”,还有什么“五一首都游园活动”之类的。还有些电影科教片,《毛竹》、《对虾》、《台风》、《泥石流》、《蛇岛》,还有《针刺麻醉》和《断肢再植》等。这些电影,有在其他电影之前“加映”,也有专场放映两三部,只卖五分钱一张票。

  《捕象记》,是那个时候相当受欢迎的电影。我看过肯定不止三五遍。虽说是记录片,却有情节啊,而且是很曲折,很惊心动魄,不亚于一部打仗的故事片。我的一位同学父亲是在电影放映队工作的,有一天傍晚,我到他们位于河边的家里去玩,他爸爸还给了我一张两格连着的电影胶片,就是《捕象记》中的镜头。

  看《捕象记》,第一次知道了有个“西双版纳”,第一次知道了除了冲锋枪、机关枪、小手枪之外,还有麻醉枪,第一次见到用很粗的铁链锁起来的小大象。

  看《捕象记》,感觉不是去捕象的,简直就是与敌人打仗的。几个解放军战士不是全副武装着的吗?他们不是用冲锋枪击毙了一头差点伤人的大象?前不久,我才知道,当年为了捕获这一头小象,先后有四五头亚洲象死于非命。

  这些来自上海西郊动物园的捕象者,先后用了一年的时间,寻觅、捕捉他们想要的野象,终于捕获了一头小象之后,又用重重锁链将这头后来被命名为“版纳”的小象装车,运到了上海,在动物园里展出。

  就在电影记录片在全国上映受到好评的同时,一本同名的连环画小人书也出版发行了。同样记不清的是,我究竟是先看过电影后看小画书的,还是先看过小画书后看电影的了。能记得的是肯定在小镇大同医院门口张三爹爹的小画书摊子上看过这本小画书,又从同学那里借过一本,还带回家去看的呢。

  那是一个相信人定胜天的时代,“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时代。为了能从西双版纳的雨林里捕获一头野象,麻醉枪可以用,冲锋枪也要用的。当年,看《捕象记》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可以不应该的。作家吴伯萧不是写过一篇《猎户》吗?是记述并表扬那位叫董昆的“打豹英雄”的,那文章曾长时间入选高中语文课本,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才从教材中删去。

  这一回,看电视新闻的报道,才知道野象家族是多么爱小象、呵护小象。再回想当年,为了能让城市的孩子们在动物园里看到大象,那个象群的痛有多深重。

  时代不同了,这个向北迁徙的象群是幸福的,它们得到了当代人们的爱和保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