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写下一篇96字奇文,全文是一个音,普通话甲级的人都难读顺
《季姬击鸡记》:“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读到这一句话,你是不是都犯糊涂了,怎么所有字的读音都是“ji”,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姓季的妇人感到非常寂寞就养了一群鸡,可是鸡跳到季氏的书架上,季氏怕鸡弄坏她的书拿竹箕赶鸡,鸡躲在桌子下叫,她就用木屐去打鸡,无意中把鸡打死,季氏想起养鸡的过程心情变得激动起来,写了这首《季姬击鸡记》。
像《季姬击鸡记》这样,全文只允许采用现代汉语普通话同一个音的文章称为“同音文”,又叫“一音文”,首创者是我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季姬击鸡记》还有多篇同音文都是仿照他所写的《施氏食狮史》而来。
赵元任1892年出生在天津,祖籍江苏常州,从小就具有超凡的语言天赋,家里的保姆是保定人,他跟着保姆学会了保定话,回到常州老家后跟着亲戚学会了常州话,15岁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他学会了南京话,他一共学会了33种方言,每一项方言都炉火纯青到当地人都听不出外地口音。
赵元任1910年考上庚子赔款留美考试,先后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1920年回国被清华大学聘为老师,传授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赵元任拥有出色的语言天赋自己却不知道,但英国哲学家罗素访问中国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这项技能。
当罗素的翻译并不简单,罗素是全能型学者,哲学、逻辑学、数学、文学等领域都非常精通,经常说出一些罕见的术语,赵元任作为翻译肯定要把他说的每句话精准地用中文表示出来。
当时还没有普通话,赵元任还要用不同地方的方言翻译,当罗素在湖南长沙演讲时,赵元任就用长沙话翻译,有一个观众以为赵元任就是湖南人,还跑去问别人:“赵先生是湖南哪个县的?”随着罗素去不同地方演讲,赵元任意识到自己语言技能出色,后来就将精力主要放在语言上。
1931年,苏联进行文字拉丁化运动,这个运动也传到了我国,鲁迅、胡适等留过洋的人支持中国汉字拉丁化,鲁迅认为汉字难学,对于文盲来说,要花好几年才学得会,如果不识字的文盲太多,那我们的国家就永远强大不起来,只能被西方列强欺负,而拉丁文字相对汉字来说比较简单,文盲可以快速学会。
尽管汉字拉丁化有鲁迅、胡适这样的大人物支持,但也有辜鸿铭、吴宓这些人反对,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沿用了上千年,如果我们放弃汉字使用其他国家的文字,这极大打击了中国人的自尊心,因此很多反对派反对汉字拉丁化。
赵元任也是反对派之一,他为了反对汉字拉丁化写了《施氏食狮史》,这篇文章能读顺的没几个,全文92个字,读音都是“shi”,讲述的是“石室诗人”施氏喜欢吃狮子,用十把石头弓箭杀死十头狮子,等到他想要吃掉这些狮子时发现这十头狮子是用石头做成的。
赵元任用这篇文章来表现汉字的独有魅力,尽管所有读音只有声调不同,但依然能看懂,如果换做拉丁文,这篇文章就失去了内涵。
汉字拉丁化运动进行得热火朝天,最后还是失败,不过中国并没有出现鲁迅想得那种文盲不识字的情况,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在1958年2月11日推出了《汉语拼音方案》,并且大力推广普通话,为全国人民扫盲,我国的文盲率已经从刚建国时的80%降到4%以下。
汉字圈很多国家进行过汉字拉丁化,但除越南之外都失败,我国汉字还好没有拉丁化,不让我们就只能从古书里欣赏汉字独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