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要闻 | 轮虫可在北极冻土中存活2.4万年

· 航天 ·

天问一号首张着陆区域高分影像图发布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区域高分影像图,左图为着陆前,右图为着陆后(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昨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区的高分影像图。影像图由天问一号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于6月2日18时拍摄。图像右上角有两个亮点,较大亮点为天问一号着陆平台,较小亮点为“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平台周围区域颜色较暗,可能是受到降落过程中发动机羽流的影响;在南北方向上存在对称的亮条纹,可能是着陆后着陆平台钝化时吹除了较细的尘埃形成。图像中部亮斑为降落火星过程中抛离的背罩及降落伞组合体,图像左下方向的亮斑为降落过程中抛离的防热大底。截至6月6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已工作23个火星日,开展环境感知、火面移动、科学探测,所有科学载荷设备均已开机工作。环绕器在周期为8.2小时的中继轨道运行,为火星车科学探测提供中继通信。(国家航天局)

· 动物学 ·

轮虫可在北极冻土中存活2.4万年

解冻后的蛭态轮虫的进食过程(图片来源:研究论文)

蛭态轮虫(bdelloid rotifer)是一种多细胞生物。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干燥、严寒、饥饿和低氧条件下存活。在新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离了来自西伯利亚东北部的永冻层样本中的微生物,并用放射性碳定年法确定了样本中盘网轮属(Adineta)的蛭态轮虫至少已经存活了2.4万年。在解冻后,它可以通过孤雌繁殖的方式产生后代。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冰冻和解冻的过程,结果发现轮虫能承受缓慢冻结过程中形成的冰晶,表明其体内具有保护细胞和器官免受低温伤害的机制。这为多细胞动物可持续休眠数万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 医学 ·

美国FDA批准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

昨日,美国FDA宣布批准Biogen和日本Eisai联合研发的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Aduhelm(aducanumab)以加速审批形式上市。这是自2003年以来,FDA首次批准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上市。与此前仅能缓解症状的药物不同,Aduhelm是首款可以减少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有望延缓该疾病进程的药物。但由于Aduhelm的临床疗效还不完全明确,有专家对该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突然采取加速审批这一做法对医疗系统可能造成的后续影响表示担忧。根据FDA的加速审批条款,企业在药物上市后还需要进行第4期的验证性临床试验,若试验没有获得预期疗效,则药物的上市许可或将被撤回。

· 材料科学 ·

新型电池推进飞行汽车发展

飞行汽车在交通运输方面拥有良好的前景,但其电动垂直起降(eVTOL)技术极具挑战。近日,一项发表于《焦耳》杂志的研究阐明了eVTOL汽车对电池的要求。研究指出,飞行汽车的电池需要非常高的能量密度,重量轻的同时还能快速充电。据此,研究人员开发并测试了两种能量密集的锂离子电池,通过镍箔加热电池,能使其迅速达到60摄氏度仍不会受损,以此加快电池的能量释放。该电池平衡了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及电池寿命。他们预计,该电池能在5-10分钟内完成充电,能满足eVTOL汽车80公里的行驶(搭载3-4人),使用寿命超2000次充放周期。

· 动物学 ·

鸟类撞击建筑物的原因

图片来源:Karen Bean, Field Museum

数以千计的鸟类在春季和秋季迁徙时会受到建筑物灯光的影响。据美国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的科学家的统计,在40多年间,有4万只鸟撞击了麦考密克展览中心而死亡。据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新研究,他们通过分析40多年间建筑物的照明情况、天气记录以及雷达数据(显示夜晚飞行的鸟类数量),研究了这些因素对鸟类撞击建筑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夜晚飞行的鸟类总数和风向会影响撞击建筑物的鸟类数量,但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建筑物的灯光。相比于所有窗户都明亮的夜晚,当一半窗户变暗时,春季迁徙期间因撞击而死亡的鸟类数量会减少11倍,秋季则会减少6倍。该研究建议在每年鸟类迁徙的高峰期关闭建筑物的外灯和内部照明以保护鸟类。

· 社会学 ·

消费者食品支出仅27%流向农民

食品供应链包含生产、加工、分配、消费等多个环节。最近,《自然·食品》的新研究开发了一种通用、标准化的方法,用来评估从农民到消费者之间食品价值链的各项指标。作者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大型数据集,囊括了61个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在11年间的数据,覆盖了约90%的全球食品经济。结果显示,农民平均能拿到消费者在家饮食支出总额的1/3不到(27%),这一比例在消费者外出饮食开支的比例更低,并随国民收入提高而大幅下降。饮食支出最大的份额流向了农场交货后的价值链(即产品离开农场后)。

· 新冠病毒 ·

新冠病毒可改变儿童体内菌群组成

近日,中国科学家首次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改变了儿童上呼吸道和肠道的菌群组成。儿童在新冠感染后的两个月内,菌群持续失衡而且显著波动,甚至延续到康复出院后的2至3周。此外,感染儿童的上呼吸道和肠道菌群,呈不同步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提示,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儿童和成人间,上呼吸道和肠道菌群协调恢复存在明显差别,儿童的菌群相对脆弱,易受干扰。新冠病毒对儿童上呼吸道和肠道菌群发育的长期影响,以及所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值得持续关注。相关研究发发表在《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杂志》上。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6月8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173 536 534例,死亡病例3 734 609例。新增确诊病例338 590例,新增死亡病例8 502例。

6月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4例(广东3例,内蒙古2例,上海2例,福建2例,北京1例,天津1例,江苏1例,四川1例,云南1例),本土病例19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6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3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8例(境外输入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72例(境外输入348例)。

文:洪艺瑞、王昱、李诗源、谢汝雨、张国荣、曾欣欣

编辑:杨心舟、石云雷

环球科学

由科普中国重新排版编辑
内容来自:环球科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