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大学之旅:全国开设AI专业高校大盘点!
面对冉冉升起的“新星”——人工智能专业,选择哪一所高校最适合自己呢?
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正在加快推进。基于科技情报大数据平台AMiner,咨询团队每年定期发布人工智能系列报告,通过海量学术数挖掘和据洞察前沿科技和人才机构等情报,此外还总结分析了我国AI领域人才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前景,尤其是关于AI高校的介绍部分,详尽列举了各高校AI人才数量、学术成就以及研究成果,可以为各位学子的高考志愿选择提供有效信息借鉴意义。
2019年3月,教育部发文批复了35所高校作为“人工智能”首批新专业建设资格,首次确定了人工智能这个本科专业,包括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在内。2020年,全国范围内获得人工智能专业首批建设资格的共有180所,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名校都在列。截至目前,国内共有215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这些高校之中,有60所双一流大学(占比28%),其他155所为普通本科院校。
图 | 国内人工智能专业排名TOP20的高校(来源:《清华智慧人才报告》)
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科学的分支,主要任务是开发计算机程序来完成需要人类智能的任务,偏向于以机器算法为主的软件行业。大家想象的智能机器人,是AI算法和传感器、机械编程等协同作业实现对机器人的操控。
那些没有批准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的院校,开始想方设法蹭热度,比如推出不少是似而非的擦边球专业。比如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底细的真以为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分支学科里有一个机器学习,所有很多童鞋把机器人有关的都以为和人工智能一回事,加上不少学校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2019年还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一时更让家长和学生容易误判。
机器人专业虽然与AI专业有一定关联,但在学科体系上,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你们认为的"机器人专业",可能是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集合产品智能机器人混为一谈了。现实中的机器人专业在本科阶段,与人工智能想去甚远。其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上,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工程类课程是核心课程。说得更直白一些,这个更偏机械硬件基础知识的学习。
高校名称 |
学院/研究院名称 |
成立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校 | 投档线 | 学校 | 投档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I是一个综合型学科,按业内通用方法主要可分成几个分支: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算法。所以尽量要选择几个分支都发展较为成熟的学校。面对国家政策红利,加上市场的急切需求等风口,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当然会积极增设新学科。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系统完善的AI师资力量,绝大多数只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有相关的经验,如自动化机械、计算机视觉等。由于国内外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追捧,不少有能力的人才资源都在企业任职,高校引入人才进度受限,不少学校甚至引入培训速成的一些师资力量。
中国高校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模式。高校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专业体系,探索“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原有相关专业中新增人工智能培养方向、重组原有相关专业设立人工智能学院。这三种学科建设模式在过去一年中均有不同程度进展。以下介绍国内12所已开设 AI 专业的高校及其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一直是我国各个研究领域的领跑者,人工智能领域也不例外。2018年6月28日,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张钹院士担任新研究院的院长。清华大学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人工智能专业,而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中设立了与"人工智能"研究相关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立于1958年,不仅设有高性能计算、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理论计算机科学等5个研究所,计算机系还是"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三次评估均为优秀,两次荣获集体"金牛奖"。
2019年5月18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堂班(简称“智班”)宣布成立。智班将成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第八个实验班,由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院士担任智班首席教授。从2019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首批预计招收30人。在本科低年级,智班将通过数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打下基础;在本科高年级,将通过交叉联合学科培养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将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前沿相结合。同时,智班的学生将获得与相关产业的联合实习机会。
2021年,清华大学的世界排名已经上升到了20名,而人工智能专业的排名也上升到了前20的位置,成功超过了著名的计算机强校卡耐基梅隆大学,排名仅次于密西根州立大学。
课程设计: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前两年实施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后两年实施理论、安全、系统、计算经济、计算生物、机器智能、网络科学、量子信息等方向的专业教育
智班特色课程:
智班的培养的特点为“广基础、重交叉”。在本科低年级,智班将通过数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核心课程。
北大也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始高校之一,北大的通信、计算机、软件工程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平,而且北大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北大第二批被选入国家特色专业的学科。早在2003年的时候,北大就已经开始招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了。除了专业设置,北大还设置有专门的智能科学系,下属的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这些都证明了北大在"人工智能"上面的实力。从2017年暑假,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每年在全校范围内招收30位大一学生,在秋季学期正式进入特别培养计划小班“图灵班”。
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仿生结构设计、智能感知、人机交互、微纳操作等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
3、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国内首家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面向国际科学前沿,下设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基础、脑认知与智能医学、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6个教研室。
4、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肥沃的土壤,其计算机学院下设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一。1981年的时候浙江大学的计算机系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室,在2002年在计算机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也是人工智能的前身,2016年开设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创新班,2019年在教育部的同意下成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并且开始招生。同年6月,宣布开设本科生“图灵班”,重点培养计算机领域卓越创新人才。目前,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数据挖掘等领域的发展居国内领先地位。
课程设计:
核心课程是人工智能导论,深入学习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数学课程,以编程和系统为基础的计算机课程,以及以知识表达、问题求解和机器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课程等三类内容。同时,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性地学习智能决策与机器人、统计机器学习、智能感知与语言以及可视交互与设计四个方向的模块课程。
5、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较高。周志华教授等人学术水平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力。2018年3月6日,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值得一提的是,从传统的IT专业学科了解到,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连续三次在评估中获得优秀,是国内公认的学术与人才培养高地,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其中与人工智能密切相连的机器学习算法、自然语言理解和图像识别等学科在国内高校中皆属于顶尖水平。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将由、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周志华教授主持工作,本科生招生规模为 60-100 ,开设两个培养方向: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和智能系统与应用。
课程设计:
核心课程:机器学习、知识表示与推理
技术类课程: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多智能体系统、深度学习与应用、时序数据分析等,还会涉及智能系统、机器人等一些平台和系统。
6、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018年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构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课程设计:
专业进阶课程:数据结构、算法与复杂性等学科基础课程,有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等
应用类模块课: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自主无人系统、智能芯片等
课程体系本硕博贯通,为学有余力的同学选修研究生课程创造条件。
7、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是沪上高校在人工智能(AI)专业教育领域最先手的落子布局之一, 2017年,复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开始招生,2019年复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正式招生。复旦大学图像与智能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信息安全等基于生物视觉的感知和认知结合的学习模型及其在脑型机器人上的应用,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视觉、智能机器人、智能安防、生物医学影像识别。2020年,复旦大学新申请本科招生设立人工智能专业。
课程设计:
以智能信息处理、机器人研究等领域作为基础。
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国内高校首个人工智能研究生专业方向,首批入学122人。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19年进一步整合学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的相关资源,统领协调全校的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以及人才培养工作。2020年,北航在信息类中新增人工智能研究院,设立本科招生专业人工智能,将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核心算法研究、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
课程设计:
围绕“面向复杂数据系统精准建模分析”和"复杂智能系统的原理分析与算法设计方法”两大核心能力,构建由代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信号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组成的数据精准建模分析课程群,以及由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计算机系统基础和智能控制原理等组成的复杂智能系统分析设计课程群,建立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数学和信息专业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以及以人工智能应用为导向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9、人民大学
人民大学在计算机学科方面已经有40多年的教学科研积淀,在交叉学科发展上也有多年的探索。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组织申报的普通本科专业“人工智能”正式获批,并且该专业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系开展双博士学位联培项目。此外,学院设立“中国科协-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中国外文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大数据智能实验室”,重点建设“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科研环境。
课程设计:
学院以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同时开设多个模块的个性化选修课,涵盖人工智能领域各前沿方向及跨学科应用课程。
核心课程:以人工智能的核心理论和知识为依托,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知识挖掘、表示和推理等前沿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为核心的一流人工智能专业
专业必修课程: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实践等
10、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2018年5月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于2019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所依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011年,进入ESI世界大学计算机学科排行榜前1%,2012年以来,多次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列全国计算机一级学科第4名,在最新的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其中,人才培养质量列第3名。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和实践条件,拥有高校—企业联合实验室3个,人机对话平台、无人机、智能感知等多种软硬件实践平台。
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视听觉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与深度学习、视听觉信息理解、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语言与认知等。
11、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智能工程学院是国内“人工智能学院建立潮”中最早设立的一批院校,并设立有中山大学人机物智能融合实验室,科研实力具有竞争力。2017年5月,成立智能工程学院,学院实施“二四六”规划,即学院未来开办两个本科专业,瞄准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类脑智能、协同智能四个学科方向,辐射深海智能、深空智能、深地智能、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六大应用板块。2020年,中山大学在珠海校区新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和软件工程学院,全国计划招生90名。
课程设计:
理论科技课程,先进机器人课程,人工智能平台工具课程。
12、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开设于电子与信息学部的人工智学院,1986年在国内最早成立了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以下简称人机所),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2017年创办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探索人工智能方向本科生的培养,并于2018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2018年12月在人机所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9年3月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
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通识教育、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机器人等11个课程群,共开设64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