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邢台籍的2位国学大师和5位艺术大师

近现代邢台人,谁可称为大师?我来介绍几位,大家看看他们有没有资格称作大师级的人才。

1、国学大师——梁实秋

梁实秋,籍贯邢台沙河,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文学方面,梁实秋倾尽四十年光阴,独自翻译完成了莎士比亚三十七种剧本和三部诗集。而他在文学其他领域更是硕果累累,出版了《秋室杂忆》《西雅图杂记》《槐园梦忆》等接近20部散文小品集及诸如《英国文学史》之类的作品。他的散文,“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梁实秋的散文迸发着对人性的挖掘,对人生的关注,对情趣的留恋,对生活的热爱,对智慧的思辨。

梁实秋主张:文学出发于人生,文学表达普遍的人性。能完美表现人生最根本情感的作品,才是具有最高价值的作品。

梁实秋和鲁迅的论战人人皆知。其实,关于文学的人性和阶级性,历来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鲁迅先生的观点是:文学的阶级性是根本,但人性也存在。梁实秋的观点是:文学的本质是人性,人性“带有”阶级痕迹,但可以“超越”阶级性。不过,梁实秋在1977年也坦承,“我对人性解释不够清楚,自己认识不够彻底,也都是事实”。

梁实秋与夫人

2、国学大师——顾随

顾随(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邢台清河前坝营村人。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究专家。 顾随的学生、红学泰斗周汝昌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顾随先后在河北女师学院、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四十多年来桃李满天下,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叶嘉莹、周汝昌、史树青、邓云乡、郭预衡、颜一烟、黄宗江、吴小如、杨敏如、王双启等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顾随先生是一位有独见卓识的学者、专家,有《稼轩词说》《东坡词说》《元明残剧八种》《揣龠录》《佛典翻译文学》、《顾随文集》、《顾羡季先生诗词讲记》、《顾随:诗文丛论》、《顾随说禅》、《顾随笺释毛主席诗词》、《顾随与叶嘉莹》》、《顾随致周汝昌书》、《顾随讲文心雕龙》《顾随讲古代文论》《顾随讲南北朝散文》《顾随讲诗经》等作品。

顾随先生又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卓然特立的作家。有诗词集《无病词》《味辛词》《荒原词》《留春词》《霰集词》《濡露词》《苦水诗存》。还有中篇小说《乡村传奇》。

顾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位发表杂剧的剧作家。他创作的杂剧有:《馋秀才》《再出家》《马郎妇》《祝英台》《飞将军》《游春记》等6种计26折。

顾随与夫人

顾随书信手札

艺术大师(5位)

1、书画艺术大师——白寿章

白寿章(1897~1973),原名锡庚,宇寿禅,邢台南和区河郭乡左村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大师,其作品继承国画的传统意蕴,又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同时,他还是一名教育家,在美术教育岗位执教40余年,桃李无数,

其行草以颜书为基,参以魏碑神韵,书风刚劲拙朴而含秀润之气,挺拔舒展又寓典雅之美,被人誉为'白体';白氏绘画花鸟、山水皆工,尤擅花鸟。其画不囿古法,取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并施之于自己稚拙面又洗练的行草书用笔,加之极简的用色,造型生动,线条遒劲,章法新奇多变,画风沉静纯朴。

河北美术协会主席田辛甫,河北著名画家郄炳铎,高秉旭、王同辰、肖平安、范纪翔、刘连继,即是白寿章的高足,是白派书画艺术传承人。

2、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

尚小云(1900年—1976年),原名尚德泉,字绮霞,邢台南宫人,京剧演员、编剧,工旦角。

1914年,被北京《国华日报》评选为“童伶大王”。1916年,正式出科。1918年,被北京《顺天时报》评选为“童伶大王”。1921年,为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大婚庆典演出京剧《五花洞》。1923年,编写的京剧《秦良玉》《红绡》相继问世。1924年2月,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被北京《顺天时报》评选为京剧“四大名旦”。1925年,创办“协庆社”,自任社长。1936年,创办荣春社科班。1937年至1944年,除了经营荣春社外,还创编了多部剧目。1950年,成立尚小云剧团。1955年,当选政协北京市委常委。1956年至1958年,多次率团至各地演出。1959年1月6日,任陕西省剧协常务理事等职。1962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尚小云舞台艺术》 。1964年,任陕西省京剧院首任院长 。1976年4月19日逝世,享年77岁 。

尚小云的唱腔字正腔圆,刚劲高亢,念白爽朗明快,流丽大方,韵白字清音朗,富于感情,做功刚健又婀娜,高劲圆亮的唱腔艺术和矫健优美的武功技艺,开创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的“尚派”表演艺术。

尚小云弟子传人遍及中国各地,先后有吴素秋、董慧宝、张维青、李世芳、张君秋、张美云、赵啸澜、荀令香、李砚秀、陈永玲、童葆苓、华香苓、董玉苓、张蝶芬、陆蕊芬、黄玉华、黄宪华、梁秀娟、黄凤娟、段丽君、吕秀君、吴韵芳、谢锐青、崔少卿、安荣卿、安荣英、周素英、沈丽莺、迟素秋、李菡秋、包中慧、林艳蓉、刘秀蓉、崔丽蓉、洪效霞、张文琴、宁萓、刘致祥、季砚侬、孙利群、鲍绮瑜、孙宜萍、孙明珠、李翔、刘碧、张玲、高明华、刘映秋、王秋芳、衡云霞、韩福香、孙定荣、崔兰田、胡小凤、牛淑贤、冀萍、田桂兰、李爱华、王爱爱、萧桂叶、张友莲、薛林华、高翠英、王秀兰、贾桂林、程玉英、裴爱莲、韩长玲、王希英、贾永爱、陆萍、党中萍、厚月仙、杨翠花、田迎春、梁蕙芳、张玉香、李瑞芳、马蓝鱼、郝彩凤、温喜爱、雷若男、张亚莉、齐海棠、王玲玉、姚月红、马令童、邢凤云等人。

尚小云与夫人

尚小云

3、梆子艺术大师——李桂云

李桂云,邢台宁晋人,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大师,创立了河北梆子“李派“,为河北梆子”婉约派“风格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京梆子奠基人,戏曲教育家。

李桂云丰富和发展了河北梆子女声唱腔,弥补了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昂有余,含蓄细腻不足的缺憾。既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唱腔的优长,又不失剧种风格韵味,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创造、发展出了含蓄细腻、抒情委婉的“婉约派”河北梆子唱腔风格。李桂云作为京梆子的代表人物,开创了独具风格的京梆子,极大地丰富了河北梆子演唱艺术。她作为戏曲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京派梆子继承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称李桂云为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李桂云是京梆子的奠基人,是河北梆子发展史上的教育家和艺术大师。

在2010年李桂云百年诞辰之际,由北京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主办了“京梆子大师李桂云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和专场演出。

自幼随父母到北京。12岁开始学戏,先后师从杜元庆、张吉祥习梆子青衣、花旦,并得到当时声誉很高的梆子名旦崔灵芝的指教,在艺术表演上,曾拜梅兰芳为师。1959年又成立了”北京青年河北梆子剧团“,1971年更名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李桂云任团长。她团结不同行当、流派的京梆子老艺人艰苦创业、呕心沥血,培养出李秀芬、王凤芝、刘玉玲、李二娥、茹增祥、曹友良、刘方正、杨非、、李士贵、赵小明、寇银栓、马秀英、马秀荣、李光珠、陈晓芬、王淑慧、刘锡玉、任宝荣、李宝林、马增明、殷新泉、丁立树、傅忆茹、陈桂兰、徐鹤荣、高德敏、杨洪兰等百余名优秀京梆子艺术人才。戏剧家马少波称李秀芬、王凤芝、刘玉玲、李二娥是北京梆子的“四大名旦”。

李桂云先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推陈出新,追求光明的先行者。其传人有:李秀芬、刘玉玲、王凤芝、李二娥等,均继承其衣钵。

4、喜剧艺术大师——陈佩斯

陈佩斯(1954——)男, 汉族,邢台宁晋大曹庄人,中国内陆喜剧男演员。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与搭档朱时茂表演小品《吃面条》,被观众所识。此后多次在春节晚会出演小品,包括《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羊肉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1999年为国漫经典《宝莲灯》孙悟空配音。2001年改行话剧表演创作和研究,其创立的大道喜剧院亦同时致力于培养喜剧新人。2010年自编自导的话剧《老宅》在北京BTV大剧院上演,随后又开始了中国巡演。2015年1月27日,陈佩斯时隔16年重返央视,自导自演的电视喜剧《好大一个家》登陆央视一套;7月16日,执导并主演的《戏台》在北京喜剧院开演。2016年1月6日,获颁“2015中华文化人物”奖项。2021年2月6日,陈佩斯担任金牌导师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档喜剧传承类综艺《金牌喜剧班》在CCTV3播出,使得陈佩斯时隔20余年再度回归央视舞台。

陈佩斯的喜剧艺术体现在三个领域:

1、小品喜剧艺术

《吃面条》、《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大变活人》。《宇宙体操选拔赛》、《王爷与邮差》

2、电影喜剧艺术

《瞧这一家子》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法庭内外》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

《夕照街》中饰演喜剧角色二子,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后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喜剧系列电影“二子系列” 。

《少爷的磨难》中饰演“少爷” 获小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

《京都球侠》中的出色表演获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1978-1988年度最有影响的“中国影星”。

3、话剧喜剧艺术

《托儿》、《亲戚朋友好算帐》、《阳台》、《阿斗》、《老宅》、《戏台》

4、电视喜剧

电视喜剧《好大一个家》

2015中华文化人物”奖项

《金牌喜剧班》,担任金牌导师

北京喜剧院宣告成立,陈佩斯任艺术总监

陈佩斯的喜剧艺术兼容并蓄,包括小品喜剧、话剧喜剧、影视喜剧,其喜剧造诣和艺术成就还待有心人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叶逢春、姚二嘎都为陈佩斯的学生。

5、书法艺术大师——周惊湖

周惊湖(1914-1975),字澄,名世德,号惊湖,著名书法艺术家,邢台临西大十二里村人。

周惊湖的书法作品,楷草篆隶以“柔”为美,肥而不肿,瘦而不枯,结构严谨,疏密得当,章法严整而不呆,参差错落而有序。他的魏碑以“刚”为美,饱笔浓墨,丰筋厚骨,遒丽雄健,千变万化,高古朴茂;楷书端庄典雅,含魏晋风骨;隶书圆浑厚重。

解放前,周惊湖曾供职于天津宁河,他不满自己尸位素餐、无所事事的县幕生活,蓦然写下“自嘲一首”,悬于居室。诗云:

我亦接邻第一关,

徜徉奉此等因间。

名山事业吃喝睡,

寿世文章呈电函。

侧帽翩翩真醉汉,

戎装浮浮假军官。

年来小试逢迎术,

侥幸山人已厚颜。

同寅观之,啧啧称道。

1966年春,作家李满天在临清受邢台地震影响的瓦砾中见一残匾,前面一个紫字被折去,只剩下“气东来”,落款是惊湖。他围着残匾翻过来倒过去地看,连连叹息,说这个惊湖名不见经传,但字体奇绝,这块匾的价值不亚于后面的三层大楼。

周惊湖先生世代书香,天资聪慧,早入书道,临帖无数,十几岁为乡党张自忠父亲作祝寿长联,诗书双绝,艺惊四座。曾南下江浙,北上京卫,在北京、山东报馆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回乡任教,“文革”中因是地主成份出身被逐出教师队伍,沦为无业游民。整日游街挨批斗,衣食难保,身心遭到双重打击。万般窘迫之时,他的一副“五五初度自述联”,如泣如诉,生动形象地表露出自己的心声:

上联:

冬拥败絮,夏服鹑衣,暮春穿棉,晚秋著褂,更那堪敝屣破帽,赤足科头,岁岁囊橐似洗,釜瓮生尘,块然伏老屋,最怕风雨惠临,雪霜下降,寄生五十有五年,怎生反革命,四海伶仃一故我。

下联:

北地末僚,南国骄子,鲁东食客,临西酒徒,曾记取两番入狱,一度被俘,处处托钵吹箫,笔耕墨耨,突而作新衣,乃致耒耜不识,稷菽莫辨,自供一千零一号,底事国民党,万般臭垮五种人。

(其联中“底”“国”两字均少一点,意为他一点也不是国民党。)全联共一百四十二字,对仗工稳,平仄相谐,字字含情,堪称佳作,令人叫绝。

1972年秋,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贺光明携友人赠其周惊湖书圆魏体“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对联,赶送“上海书法观摩展”,在岳父家巧遇丰子恺、钱君匋、唐云诸名家,向他们展示了该对联后,诸家皆惊叹。丰子恺赞道:“用笔酣畅,内敛外拓,极具创意,近60年无此手笔。”钱君匐亦说到:“此人用笔心圆管直,用墨如绵藏铁,万管齐力。”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2号汉墓出土了玉帛文物,玉帛上的古文字,漫漶斑驳,难以辨认,周惊湖先生都能认得出,并能讲出字义。有个字是“车马”两字合并而成,辞典、辞海也无收录,在别人大惑不解之时,先生随口说出这字读(dài),并从文字的起源、变易孳乳,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详解字义。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无不佩服。

临清剧院落成时,市政府派员进京请当时的中国书协主席舒同题写院名,舒同说道:“周惊湖居临清,我岂能'班门弄斧’。”婉言谢绝。他说“临清有个周惊湖,字比我写得好,还是请他写为好。”市面书画名家条幅,一般标价10到15元,惊湖字标到二三十元之多,依然供不应求。

“文革”除“四旧”,周惊湖先生首当其冲,前半生书画作品,社会流传的,家中珍藏的,统统被付之一炬,侥幸保留下来的只有他书写的毛泽东和鲁迅的诗词。

先生从不以书法家自居,写标语搞展览,在所不辞,说汉字不分雅俗。

先生作品经常不用印,说“书画钤印并非古已有之,宋末元初方才兴起,也有不随波逐流的,毛主席、谢无量就不用印。书画完成应该天衣无缝,何必多此一举,不饰耳环的美人仍是美人。”

先生用笔不论羊毫狼毫,笔大笔小,字大字小,小如蝇头,大似方桌,真草隶篆,随心所欲。作画时笔不够,火柴棍缠以棉絮,焦墨整理后,运用自如。

1974年(甲寅年),古历腊月初八晚九时,贫病冻饿,倒毙于临清街头的冰天雪地中。

惊湖先生在生前向友人说:“拙笔或可传世,日后自有定论。”临终前,给世人留下最后一幅意味深长的诀别联:“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洗无泥。”

周惊湖一生醉心书法艺术,颇负盛名。2004年其书法作品珍藏册《惊湖遗墨》出版发行。中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观后称赞道:“读周惊湖先生的作品,犹如凭临一池素洁静谧的秋水,其间聚散离合着书法家淡泊宁静却又高蹈逸出的心智。他师法传统但和而不同,有新意,有自己的胸臆和心境抒发,因而有精神,有生机和活力,也就有发展。”

以上几位有没有你心目中的大师,或者你还知道邢台出了哪些大师级的人物,一起讨论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