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农村 快乐农业 幸福农民
绿树掩映,交错相通,一条条生态路、平安路、发展路正在成为湖南省长沙县新的县域名片。
据介绍,目前该县是湖南省首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第一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公路总里程达59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0公里,国、省道116公里,农村公路5760公里;与邻县之间、县与乡之间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县道、乡道硬化率均达100%,村道硬化率达95%,一个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乡村公路为支脉,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在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过程中,长沙县创新战略,转变思想,围绕县委“强南富北、民生立县、挺进五强” 的发展主线,做到“四个转变”(从“会战式”建设向集中攻坚转变,从注重连通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转变,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从适应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做好 “四个提升”(提升路网结构、质安水平,提升养护能力、路况水平,提升保护能力、路域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
村村有路,才有出路
为解决农村“出路”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近三年县财政平均每年安排3.8亿元资金用于交通建设,其中农村公路投入每年在1亿元以上。同时克服“等、靠、要”思想,专门成立了县级交通项目投融资平台,率先采取BT、融资加施工总承包、PPP等融资模式,自主成功运作了S207线、开元东路东延线、黄兴大道北延线一期等多个单项投资过数亿元的大项目,解决了黄兴大道南延北拓、万家丽路北延、人民路东延、S207南延、黄江公路东延拓改等几十个重大项目近115亿元资金筹措难题。资金难题解决了,怎样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益?农村公路建设最主要是要为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添翼,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强南富北、民生立县、挺进五强”的目标,农村公路建设就是要服从服务于这个目标,致力于连通“大动脉”,打通“微循环”。“大动脉”就是里程长、等级高、辐射面广的重大项目,“微循环”就是通村入组的乡村公路。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他们专门成立了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30名县“四大家”领导班子对全县包括机场大道、金阳大道等多个交通重大项目进行“一对一”联系帮促,建立了“月度调度通报、季度观摩讲评”制度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帮促重大项目工作奖励办法,要求“四大家”领导每月不少于两次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调度指挥,牵头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突出困难和问题,有力的加快了项目的推进。在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方面,他们充分调动各镇(街)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变过去“要我修路”为“我要修路”,一方面修建计划由镇(街)自主申报并担任业主,另一方面建立了地方政府、工程监理、交通部门、村民自主质监小组的四级质量监控体系,“修哪里”、“修得怎么样”均由群众说了算,因而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种自觉关注、支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氛围,在征地拆迁、占压土地和劳力投入上,广大人民群众顾全大局、发扬风格、主动搬迁,历年来没有出现涉农村公路建设拆迁的信访案件。
村村有路,更要有好路
走不通的路修了也没用,走不好的路他们宁愿不修。
路修成了,怎样才能走得好、走得安全?这就要靠管养到位。一是要有人管。这些年该县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探索出台了《长沙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县、乡、村各级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主体、机构设置及职责。为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该县正在推行由政府主导的“路长制”管理模式,将公路管养由交通公路单一管养变为“路长”综合管养,把全县公路“划分”给县领导,建立了由县领导担任路长、由县公路局、行政执法局班子成员担任副路长、由沿线镇(街道)行政正职担任分路长的责任机构。同时实行公路联管联治,明确路长、分路长职责和公安、财政、国土、交通、公路、水务、林业、规划、旅游及单位职责,实行联职联责、联抓联管、联奖联罚。在“路长制”的推动下,各镇(街道)组建了专门机构,成立巡查、保洁队伍,全天候对责任路段的公路(含桥梁)、附属设施、路容路貌、交通秩序、绿化和环境卫生等开展公路综合管理。二是要有钱管。为了努力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力度,远超市配套标准将养护资金列入县财政投资计划,近五年县财政平均每年投入2500万元以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建立了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提高养护投入力度和养护标准,计划从2018年起将农村公路养护标准提高至1.5万元/公里。三是要会管。为了确保管养效果,他们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加大了政府考核力度。一方面实行“路长制”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开展全县路域环境考核,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等方式,督促各责任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养护“月检查、季评比、年度考核”体系,每年两次对全县的公路养护质量情况进行全面考评,并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按管养里程和实际养护效果拨付经费。此外,他们还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了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和文明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强化了常态化治超和科技治超工作,为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实施了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和路容路貌整治工程。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奖罚分明的考核措施、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以及常态治超的高压态势,充分调动了各镇街的管养积极性,进一步维护好了公路的建养成果和管理成果,农村公路路域面貌焕然一新,安全环境大幅提升,每一条路都能成为一条风景线,成为一项平安工程。截止目前,该县农村公路管养里程达到5760公里。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8.3%,中等路率达到94.6%,绿化率达到93%,全县农村公路路况逐年提升。
村村有好路,就有致富路、发展路
交通圈就是经济圈,交通圈就是发展圈。
只要路好了,农副产品就能迅速地运进城,变成钱,日用生活品才能方便地买下乡、运回家,村民的吃穿住用行才会上到更高水平、升到更高档次,经济才会更加繁荣发达,生活才会更加舒适美好。近年来,县委政府围绕“强南富北、南工北农”战略,重点打造了一批带动全县产业发展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和致富路。重点实施了人民路东延、万家丽路东延、黄江公路东延拓改、物流大道以及S207南延线等项目建设,促进了空港城、高铁会展区、安沙物流园等园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实施了S207、G107、S103三条主干道提质改造项目,使公路沿线的现代农业、红色旅游业以及粮食、茶叶、蔬菜等产业实现了由资源型向品牌型转变。服务园区和物流园发展,为黄兴镇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安沙镇恒广国际物流中心等物流站场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服务,让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更高效地进入了百姓的菜篮子。优先考虑和安排了涉及“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路网结构,连通了微循环,全面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了黄兴、开慧、福临等一批全省领先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打造了长沙县“美丽农村、快乐农业、幸福农民”的“三农”新品牌。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快速进出,快捷通畅的农村公路网络,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加速运动,带动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了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
村村通路通车,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怎样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交通改革发展成果,就是让农村老百姓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出行服务,也就是“出门走油路,抬脚上公交”。
近年来,该县以“办人民满意交通”为出发点,以“公车公营”改革为突破口,以组建公交集团为重点,创新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彻底打破城乡公共交通二元结构,分批对全县345台农村客运车辆进行了“公车公营”改造,分阶段开通了48条城乡公交线路,所有线路实行2元一票制,由县财政进行补贴运行,在线营运公交车辆达1120台,通公交车里程达1318公里,城乡公交线路已覆盖全县所有镇街,满足了全县90余万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形成了市县对接公交、县城城市公交、县域城乡公交、乡镇循环公交四级公交网络,并不断加快旅游专线、工业园区定制公交、校园联络公交等特色公交服务的探索与推行。
随着城乡公交的逐步推行,“市民下乡、农民进城”变得更加便利、舒适、实惠,城乡公交几近成为大家出行的不二选择,公交车成为了全县一道靓丽的流动的风景线,把人流载进了金井茶园,载进了榔梨水乡古镇,载进了一个个美丽如画的乡村景区,白沙、金井、高桥的各种水果蔬菜基地以及现代农庄也成为了周末市民体验田园生活、亲近户外露营,开展亲子游、骑行游的休闲度假好去处,公交成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助力器,大大提升了全县乡村旅游活力。
路通了、车来了,乡村人的生活不仅不比城里人差,而且还能够在很多方面让城里人羡慕,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