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祸不及子孙的前提是利不及子孙?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最早源自周震南。
周震南是一个艺人,人设富二代,但是后来被爆出其父母是老赖,从2016年就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很多人就这个人设发生了争执。
有的人讲,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父母犯的罪,与子女何干?
也有的人讲,你身为艺人,心安理得的花着父母拖欠别人工资得来的黑钱,买热搜,买名气,高消费,打造你富二代的人设,这不是欺诈是什么呢?
你父母赖钱你骗钱,你把你父母赖来的钱变成了自己名气,再利用自己的名气捞钱,这不是洗钱又是什么?
所以得出了一句金句:祸不及子孙的前提,是利不及子孙。
你注意,这句话的范围大了去,远比周震南这个故事含盖的领域要广阔的多。
我们历史上有很多案例中子孙并不涉及洗钱,一样被祸事牵连了,所谓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话题,这个话题说到底,是因为我们没有诞生过退出机制。
什么叫退出机制?能上能下就叫退出机制,能上不能下,就叫没有退出机制。
你像英国的王室,是有退出机制的,从实权,到摆设,到吉祥物。
你像日本的皇室,也是有退出机制的,从实权,到幕府时期的神权,到摆设,未来可能也是吉祥物。
但是你看我们,没这回事。
从一件事就能看出来,战争。
欧洲中世纪那哪儿叫战争,那就是赌钱,只不过不是掷骰子,是骑士对冲而已。
你要是赢了,抓住对方,就可以索要赎金,你要是输了,对不起,对方问你索要赎金。
索要赎金是什么意思?就是有赢有输的意思,你赢了可以前进一步,输了也可以后退一步。
但是你看看我们,更早的时期。比如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初冬。
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相遇。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再说。
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这篇文章大家应该都学过,标题就叫做宋襄公之仁,实际上就是妇人之仁。
为什么说是妇人之仁呢?因为这个游戏是不存在退一步的。
退一步,那就是万丈深渊。
项羽和刘邦签订盟约,以楚河汉水为界,然后就兴冲冲回家了。他以为他可以从楚霸王变成小霸王,原来是整个的霸王,现在是东部的霸王,缩小了一半,还是霸王。
但刘邦转眼就杀过来了,所以项羽的故事最后留下的教训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你想想看,为啥必须追穷寇?
因为没有退出机制,因为没有办法结束游戏。
这一点在象棋上给你点名了,过河的卒子,有进无退。
站在霸王的角度想,你是不是觉得这挺糟糕的?就像前天说,乾卦六爻,要是有进无退,你这不是逼着我亢龙有悔么?
是的,就是这回事。
除非你自己很有智慧,你自己在九三的时候就能控盘,就能不往前走,否则,最终一定会发展到亢龙有悔。
因为我们并没有退出机制。
可是反过来,你站在整个文明的角度想,这是一件好事。
你知道为什么四大文明都会消亡,只有我们可以永存吗?
就是因为我们从来也没有办法结束游戏。
就说日本侵华。
小日本其实一开始没想过吃掉整个民国,他们想要的只是要求老蒋承认他们在东三省的既得利益。
说白了,他们以为和我们打一架,打完了,把老蒋按地上,逼他签字承认,这就OK了。
这种事在全世界很常见,英国都可以接受德国人来当王,法国人可以接受与英国之间重新划分地盘。
可以谈嘛,就像骑士对冲,索要赎金。
但我们的认知体系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你是可以今天比我强,把我按地上,但明天只要我缓过劲儿来,那不就像刘邦捅项羽一样么,接着捅呗。
谁怕谁。
所以老蒋答应和不答应,没有区别的。
就算你逼他签了字,等他缓过劲来,还是会光复故土的。你去翻看我们整本历史,一直都是这么个玩法。
这事没完的,游戏永不停,这就是我们的认知体系。
我们比谁都更加能够认同变化,你仔细品乾卦六爻,通篇都是变化。我们拥抱的不是某一个卦象,而是变化本身。
《西游记》里猴子对玉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你今天再占优势,他日,我儿子都会找你儿子找补回来的。
这才是我们的认知体系。
所以宋太祖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南宋灭亡的时候就是孤儿寡母被欺负;
所以宋太宗霸占李煜的老婆,靖康耻中徽、钦二宗的老婆就被金人霸占。
我们管这个叫一报还一报。
你把时间轴拉长了,就是公平的,因为反正你欺负我,我儿子欺负你儿子,轮回嘛。
所以我们的文化里不存在不公这个概念,因为总能找补回来。
二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就是告诉你,你有当媳妇的一天,你就有当婆婆的一天。
你今天被欺负,你还可以欺负回来。
我前天说,我们几乎没有长时间固化过,这跟全世界都不一样。就这个原因。
因为我们没有诞生过退出机制,游戏永不停。
所谓有赌未为输,有赌未为赢,只要游戏还继续,那就一切不会停。
如果你想通了退出机制这茬事儿,你再去看所谓祸也好,利也罢,及不及子孙,那都是个小话题,或者说,是一个子话题。
其实站在易经的视角,没有退出机制,更接近天道,因为天道本来就没有退出机制。
我前天引用了晏殊的一句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下一句是什么?似曾相识燕归来。
合起来他在说什么?就在说变化。
你有办法退出么?你想不死你想暂停能行么?当然不可能。
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花一定会落去,万物有生皆有死。
似曾相识燕归来,有死怎么样?还会有生,生生不息。你会在新事物中看到老事物的影子,似曾相识。
你看,我们的文化中,随处是变化,或许人间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