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简 | 半夏
半夏之时,花已开全,暑气正盛,热风里张扬着浓烈的艳。
休假,在北京停留,一天晚上到西单商场闲逛。在平价化妆品专柜试用口红,忍不住挑拣醒目的正红,对着镜子涂上,这样带着强烈性别符号的颜色,便是夏日的颜色。看海报或宣传画页中,烈焰红唇是女性的符号。窃以为正红只适合两个季节:夏和冬。而这个颜色在两个季节里又是截然相反。夏日里的正红,是蔓延、生长、热烈,带着扩张信号的。而冬日里的正红则是,清冷、孤离,冷艳不可方物的。它是独立的色彩。
又是晚饭后,和女儿到后海听歌。那里游人穿梭、灯火璀璨,随着人流转了一圈,就选定一个临水的小酒吧坐下听歌。稍高于市场的饮料或啤酒明码标价,一个普通的游客可以接受,关键是你要受得了音乐的喧闹。乐队的演出持续,几个驻唱歌手一律的黑白衣服,点缀着明晃晃的金属饰品,轮番卖力表演,重金属的乐声撞击着听众的耳膜。在这里,舒缓的情歌只是小插曲,更多是的摇滚。也许在夜晚,宣泄的歌声才是情绪的出口,酒吧里忽明忽暗的灯影里,大多是结伴而来的,偶有孤单的人,一个人慢慢品酒,一个人久久沉默,也许是孤身在外的旅居者,看上去总有一点郁郁的落寞。
将近11点,酒吧里的氛围趋向热烈,座下的客人开始应和随唱,间或有人要求上台唱歌,静夜里的酒吧更加喧闹。
我们乘坐最后一班地铁赶回住处。地铁上大都是疲惫的青年男女,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北漂”一族?在外生存的不易,却很难反应在脸上,因为他们都低着头,玩着自己的手机。故乡渺渺千里,抵不过眼前方寸之屏的世界华丽。快捷便利的地铁,将他们风驰电掣地来来去去搬运,故乡越来越疏离,梦想可能会越来越现实。很难说是现实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选择了现实。
拜访一位在京的朋友,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在欧洲留学八年回国,从事专业研究,手下带4个博士,拥有独立的十六个研究室,项目课题若干。这样的精英人才,生活非常简单,甚至是单调,没什么娱乐,也不看电视。一个人生活,每天晚上8点准时休息,早上4点起床,锻炼健身3个小时,然后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10个小时,研究成果丰硕,英语论文不断在国际杂志发表。
这真是一株不同寻常的大树,为科学而生,为梦想而活。餐桌上,他用高脚杯喝白酒,小口慢饮。微醺之下,这个内向的才子向我们介绍他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项目,脸上散发出异样的光彩。
俗世的才子,以特立独行的方式生长着。他独立于万丈红尘之外,孤高平静。在庸庸众生里,选择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无法想象能这样的生活一辈子的人,须付出多少努力,忍受多少孤独。
到京北第一草原大汗行宫游览,辽阔的草原,湛蓝的天空下,成吉思汗的行宫即停驻于此。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从一个偏居北方草原的地方开始,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帝国,将中国的版图大幅扩大。也许那时蒙古的交通工具是马,马刚好是那个时代最快的交通工具,蒙古人又是天生的骑马好手,所以,天时地利人和,蒙古人就统一了中原。
草原上没有大山,比较低矮的山包起伏不定。高速公路平直地穿越草原,两边的山包均被栅栏围着,圈养的牛羊或马在各自的领地上闲散吃草,偶然会有一匹马独立在山头,产生绝美的视觉效果。草原没有大朵的花,只有较小的花儿,走近了才能看清,远远看去,淹没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里。
夜晚的草原,月光皎洁,虫声更显静谧。远处的景观处正举行篝火晚会表演,我们住在一个僻静的农庄里,吃着烤肉,感受着最原始的宁静。
在这样远离都市的草地上,多少年以来,曾经有多少代人在这样生活着,他们像丰茂的青草一样生长,任世袭的人间,花开千遍。简单而透明。
在这个浓烈的季节,所有植物不管以何种姿态都倾力生长,这便是夏的本质。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张简,女,网名隔岸红袖,紫橄榄,河南邓州人,邓州市公安局民警。2004年触网写作。初以诗歌散文写作为主,有大量散文在省级报刊发表。2013年出版散文集《暖词平生》。2015年开始小说尝试,有中篇小说《玉笛引》在《奔流》杂志发表。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