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临写大字示例(一)

唐代僧人玄奘西天取经 ,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后,举国为之震动,唐太宗更是对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所感动,并谓 “胜朝盛事”。对于玄奘在佛学方面的成就,太宗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玄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以流传。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王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而王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 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于是领命,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怀仁集字圣教序》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圣教序》碑文选自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集王圣教序》是学习王羲之行书的重要范本,但很多书友发现善本难求,而且字帖字小很难看清楚。今天,老李学书为大家带来《集王圣教序》的高清单字大图,希望你在临学时信手拿来,少走弯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