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对父子建房时,意外挖出一头“猪”,专家直言房子拆了再挖
湖南很早时就有人类痕迹,到商周时期,当地百越民族崛起,创造极其独特的百越文化,并与中原文化不断地接触。楚国不断向西扩展后,湖南又全境落入楚国的统治范围之内。
在这些要素的影响之下,湖南地区开始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大融合推向另一个高潮,开辟出非常独特的新文化。因此,能够从地上意外挖到宝的并不仅仅只有陕西、山西与河南,还有湖南的湘潭、湘西和长沙等地区。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对湖南湘潭的父子在建造房子的过程中,意外挖出一头“猪”。专家看了以后,建议他们继续挖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父子意外的发现
1981年初春,身为湘潭县九华乡桂花村船行山生产队队员的朱桂武决定为儿子起一栋新的房子,于是带领着儿子朱伢子(湖南地区对孩子的特有称谓)和亲戚们一起忙活。
新房子建在老房子的一边,那一片地之前是用于种菜,后村集体化以后基本上荒废,因此才被用来作为地基。一群人先清除荒地上的松土,后沿着规划好的线条向下挖。
当作为门框的深沟被挖出40厘米深度的时候,这在向下挖掘的朱桂武突然感觉到锄头碰到硬物,再次发力挖掘的时候,只听到锄头碰到的东西并不像是石头,更像是某一种金属物,“咣当”之声沉闷而刺耳。
听到这一声音,众人纷纷围观而来,朱桂武放下手中的锄头,用双手扒开金属器附近的松土,该金属器的面貌慢慢地显露出来,原来是一只呈黑色的锈迹斑斑的“猪”,显然是青铜器铸造,让众人目瞪口呆。
这件事很快就被传开,并且消息的内容越来越传神。刚开始说的是发现一只铜猪,最后被说成是“神猪”,能给人带来好运等。湘潭城中有一个收旧货的胖子,听闻到相关消息后,他很快就赶到朱桂武家中,想要亲眼见证“神猪”。
只见朱桂武父子已经将铜猪搬运到客厅之中,个头比较大,看起来就像是真实的猪一样。胖子刚一见到它,不免得两眼发亮。朱伢子与胖子很熟悉,马上调侃说:“这破铜猪能卖多少钱?”
胖子眼睛一转说:“你们可以将它称斤卖给我,如果实在不愿意,你们不是正在建新房吗?将它转移给我之后,借新房的所有开支都由我来承包…”
胖子的一席话没有勾起父子俩的兴趣,倒是让他们感到警惕起来,认为所挖到的铜猪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不敢怠慢,父子俩于第二天就到县里面的相关部门请专家鉴定。
当第一眼见到铜猪的时候,相关人员连连摇头,认为一定是宝物,不过很难鉴定出来,因此要求转移到省博物馆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当时,湖南省的考古研究所设在博物馆中,所长何介均先生听到相关报告后,亲自接待朱家父子,并对铜猪进行鉴定。何介均只是看几眼,就激动地对朱家父子说:“非常感谢你们,你们给国家找到了一件国宝!”等朱家父子走后,全馆人员禁不住兴奋起来。那么,这是什么东西呢?
被挖出的宝物
考古研究人员小心翼翼地为铜猪清理泥土和测量尺寸。经过统计,其身高为40厘米,长为72厘米,重达19.75公斤,双耳直立而招风、双眼圆睁、嘴长而微翘,似乎在咀嚼着什么东西,更惟妙惟肖的是颈脊上鬃毛,基本都以树立起来,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野性十足。
如此彪悍的动物,极有可能是正在被驯化的野公猪,又可能是从古旧传下来的一种部落信仰或吉祥物。猪的周身布满纹饰,头部的纹饰也相当清晰,腹部和背部则纹有鳞甲纹,臀部和四肢有着清晰可见的云雷纹与倒立夔龙纹,显得庄严而神圣。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埋在地下时间过长,许多纹饰线条已经出现浮锈,导致审美受到相应的影响。而值得一提的是,猪的背部有一注椭圆形圆孔,上面有一个盖子,盖中闻有一只凤鸟,起来就是鸟站在猪的背上。
专家认为,这主要是为了表达驯养野猪的过程中,它们已经逐渐地被人们驯服的象征。猪背上的小鸟活泼而可爱,可见当时的审美、文化和雕刻技艺已经相当高超。
在猪的身上,有5次被修补的伤疤清晰可见。第1处在颈部和背部的交接处;第2处在臀部;第3处在左边的犬齿;第4处在盖钮处;第5处在猪鬃的左侧。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铜猪已经年代久远,并且被人们反复使用。
经过探测和史料记载推测,何介均认为它属于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是现存发现的青铜器中唯一一个以野周为形象的作品。
商代后期盛产祭祀类型的青铜器,既表明商代人的祭祀活动频繁,也表现出文化不断地发展,人们对祖先信仰的程度越来越高。
专家建议拆房子再挖
铜猪的出现不是个例,也不是偶然,当地应该还存在着更多的宝物。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湖南博物馆专门组建一支考察队到朱桂武家中进行考察。
经过位置测地,专家认为朱桂武新家的位置极为特殊,面对湘江、背对大山,刚好处在山坳之中,是风水家所说的“金盆养鲤”。对朱桂武新家附近的泥土进行测试以后,专家发现被挖出铜猪附近的泥土非常特殊,沙土独立存在,周边没有水分,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让铜器处在干燥的状态中。
为此,专家认为该地基可能会藏有更多的宝物。于是要求朱桂武将房子都拆掉,然后对地面进行一个全面的考察,保证给朱桂武安置一个新家和相应的补偿。
铜猪的发现意义重大,可以考察商朝末期和西周初期湘潭地区的文化历史发展。从铜猪的身上来看,其中包含着中原的文化,但也有南方文化的独特性,野性而彪悍的野猪很少见到,在北方一般都是食草性动物,比如牛、羊和马等,猪则有金黄色毛发的野猪,而不是如长江以南地区出现的黑毛猪。
从外观上来看,这一只猪属于长江以南地区独有的黑毛猪,说明当时的黑猪已经开始被劳动人群驯服。猪类的青铜器非常罕见,目前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珍宝之物商代猪卣和山西博物馆的西周猪尊才能与之比较,其他的年份都非常晚。
因此只能说,在湘潭发现的这一只“猪”为目前全球的唯一,堪称“世界级国宝”,其独特性和文物价值非常高。
总结
文物的发现,一般存在偶然性,但也是必然性。不同地区所发掘出的文物通常都被埋藏在地下很久,后来又不得不露出表面,与人们说见面。
无论是哪一种,它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铜器、铁器和陶瓷,还蕴藏着极深的文化,能够将中华文化丢失的部分连接起来,或者是补充某一部分的空白,让人们更加明了地知道古时候先人们的生活、生产与历史。
朱桂武父子发现铜猪以后,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而将其卖出或换取某一种好处,而是直接将其交给国家,才让国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值得表扬和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