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器中的法器!
红山文化的斜口筒形玉器,造型为横剖面椭圆的筒形,上端较粗,呈外敞的斜口,边缘磨薄如钝刃,下端略细,呈平口。高度在10-20厘米之间,上端长径约在8-10厘米上下,下端长径约在6-8厘米上下,壁厚在0.2-0.7厘米之间。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牛河梁遗址第2地点1号冢4号墓出土
高18.6、斜口长径10.7、平口长径7.4、壁厚0.3-0.7厘米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牛河梁遗址第3地点7号墓出土
高13.1、斜口长径9、平口长径6.8、壁厚0.3-0.5厘米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牛河梁遗址第2地点1号冢21号墓出土
高10.5、斜口长径8.5、平口长径6.9、壁厚0.5厘米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内蒙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出土
高12.5、最大腹径7.63、壁厚0.62厘米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内蒙敖汉敖音勿苏乡烧锅地遗址出土
高15.2、最大腹径9.4、壁厚0.2-0.3厘米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内蒙巴林右旗巴彦查干苏木出土
高19、最大腹径8.67、壁厚0.6-0.75厘米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内蒙克什克腾旗天宝同墓葬出土
高9.3、最大腹径9.3、壁厚0.3-0.4厘米
斜口筒形玉器在考古界最初被称作马蹄形器或箍形器,目前基本上统称为筒形玉器或斜口筒形玉器。属于红山文化晚期玉器中的一种重器,对其用途和功能,存在较多不同看法。
较早时间出土的斜口筒形玉器,大部分位于墓主人头部或胸部,多数学者认为它是戴在头上的束发器,因此也被很多人称为“玉冕”。但也有学者认为,即使戴在头上,功能也不是束发,而是供灵魂进出的通天器,或者说是萨满与神灵沟通的法器。
牛河梁遗址大型积石冢高等级石棺墓,斜口筒形玉器置放在墓主头部。
牛河梁遗址大型积石冢高等级石棺墓
斜口筒形玉器置放在墓主胸部
由于原始萨满教已被确认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宗教类型红山玉器主要是萨满法器也已成为共识,红山晚期玉器中斜口筒形玉器的用途功能,也应仍从萨满的法器角度来探索。
萨满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具有沟通神灵的能力是萨满的特点。神灵是多种多样的,通神需要借助不同的法器,并且在不同的法事活动中分别使用。
红山文化晚期,高层级的萨满应该已有主持不同法事活动的分工,因此高等级大墓中,放置在墓主头部或上身显著位置的玉器,不仅限于斜口筒形玉器,而且还有玉鹰、玉勾云形器、玉猪龙等。
放置在墓主头下的玉鹰
放置在墓主上身的勾云形器
放置在墓主上身的玉猪龙
在这些法器中,上下贯通的斜口筒形玉器,无疑是红山玉器所有法器中最能代表萨满通神特点的器物。因此,斜口筒形玉器不仅是重要的法器,而且也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
红山遗址积石冢石棺大墓中随葬有斜口筒形玉器的墓主,应该是当时层级最高的大萨满。而斜口筒形玉器,可能是大萨满在最隆重的祭祖仪典中使用的法器。
斜口筒形玉器上端较大,端口呈斜口形态,使上端的口比下端的口显得更大和开阔,目的是增强与先祖神灵沟通的能力和效果。
底端两侧有孔的,平时可系挂在腰间显示高层级身份,举行祭祀活动时,无论有孔还是无孔的斜口筒形玉器,都可能是斜口向上,握持在手中使用。
斜口筒形玉器能否象现代萨满的腰铃一样,在作法舞蹈时成为挂在腰间发出响声的器具?
作为薄壁筒形、有较高硬度的玉质器物,适当的碰击特别是敲击,能发出较清脆的声音,但以其器型大小,这种响声毕竟过于弱小,应该不具备作为响器或乐器类法器的功能作用。
不仅斜口筒形玉器不具备响器功能,所有的红山玉器中也都没有响器,这是不是意味着红山文化时期的萨满教仪式中不用响器或乐器,或者说不用鼓、铃一类的器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