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新:爆竹声中忆童年



爆竹声中忆童年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了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贴春联,放鞭炮的热闹情景。

民间的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抽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目前为止,贴春联的习俗大家还都能认真执行,放鞭炮就会有很多规定了,而且在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们会自觉地改变这一习俗,让蓝天离我们更近,所以那些记忆就更加珍贵……

我们家六个孩子,也不知为什么,故事的主人公总是几个,我们每两个人都要差好几岁,大姐和我就差了15岁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那时候虽然家里也很穷,但是过年还是一年里最大的一件事,虽然生活紧紧巴巴,爸爸还是偷着买了几个二踢脚和几个闪光雷。不知道那天爸爸妈妈去哪个亲戚家了,所以家里只剩下大哥、二哥和我。

两个哥哥似乎早就对那几个被爸爸藏起来的炮感兴趣,因为我就看见过他俩偷偷嘀咕过好几次,还偷偷拿出来过,可是最后还是原封不动的放回去了。因为他们知道,那几个炮,爸爸会算计着放到正月十五呢……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或者说如果愿意等,机会总是有的……

反正那一天,家里就三个孩子,爸爸妈妈很久了还没回来。天渐渐黑了,那哥俩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凑在角落嘀咕,我凑上去想听听,还几次被赶走。

后来,还是大哥偷偷地拿出来一支长长的闪光雷,让二哥拿着,他就去找火柴。不敢在外面放,怕别人听见,他俩商量着决定在外屋放。我家的房子是典型的北方建筑,两边是住人的就相当于今天的卧室吧,外屋就是做饭的地方,有两个做饭的大锅,还有一大片空地儿,于是哥哥们就选定了外屋作为燃放地点。

大哥大几岁,还是考虑后果的,担心万一着火就我们三个孩子怎么办,二哥就说:“拿脸盆遮着点不就行了吗。”找到火柴,他俩就安放爆竹,可是闪光雷太高,又不可能有炮台,于是他俩就到外面找了两块儿破砖头,把炮固定住。我躲得远远的,看他俩干坏事儿,因为他俩警告过我不许告诉爸妈,要不以后不带我玩儿了……

我是不爱告状的,他俩纯粹是做贼心虚,所以我只能隔岸观火……

哥俩儿把炮放好了,该点火了,可是二哥的手哆哆嗦嗦的,划着的火柴几次还没碰到炮捻就熄灭了。姜还是老的辣,点火的任务还是大哥来承担。二哥负责防守,如果炮跑偏了,就由他负责挽救。二哥在旁边把脸盆高高举起,预防万一。

终于,炮捻被点燃,可是就在一刹那,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一道亮光已经直冲上顶棚,那可全是用报纸新糊好的呀。二哥急忙用脸盆去挡,只听见叮叮当当的撞击声,真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十多下的炮火无一例外,全交给顶棚了,哥俩儿赶紧去用水瓢装了水往顶棚上泼,一阵的忙活,好在没有酿场大祸,不过新糊的顶棚,出现一片黑乎乎的大洞……

当爸妈从外面回来时,我们三个早就睡着了,平时严厉的妈妈,反常的没有责骂我们,把这个战场默默地收拾好。第二天,又打了膙子,找来报纸,把那个大洞重新糊好了。两个哥哥争着抢着抹膙子,递报纸,似乎这样内心的愧疚就会少些。

其实爸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多么懂事,这是仅有的一次没经大人同意就偷着干的一件也是唯一的一件事情。家里穷,隔壁的孩子早就噼噼啪啪地放起鞭炮,而自己的孩子只能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

多年以后,当哥哥姐姐纷纷成家,我们的日子也好过以后,每年春节,我们家的炮声是村里最响的,也是最持久的。哥哥们休完假回县城上班,还会给老爸留下很多炮,一直放到正月十五都放不完。

那满院红红的碎纸屑,还有那至今响在耳边的清脆的炮声,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苦难的岁月,只要不被打垮,我们总有一天会笑出声来……



作者简介

张国新,中学语文教师,中文系毕业,文学爱好者,现居住北京。近年来,在各种报刊、网络各类发表作品数十篇,获得奖项多个。



冬歌文苑∣有影响力的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闺女戴花,小子点炮:老头老婆,柿饼子核桃."这首童谣说的是过年时的情景,而小时候我们男孩子最爱的,则是"小子点炮".攒了零花钱 ...

  • 散文《啊,美丽的地瓜花!》杨明昆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也许因为我是个直脾气的男子汉,所以我对花不太感兴趣,但是,独独有一种花例外.这种花,茎高花大,可以说它才是花 ...

  • 【西散原创】柳生魁作品丨过年随想录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爆竹声,被忽略的年味 诸多的年味中,有 ...

  • 90号征文作品展示——《没有爆竹的新年》(散文)

    没有爆竹的新年(散文) 楚明亮 "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是王安石笔下描绘人们燃放爆竹,辞旧迎新的诗句.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那色彩缤纷的 ...

  • 谢璞晗 ‖ 钻“鬼洞”

    钻"鬼洞" 三年级 谢璞晗 暑假里,大伯带着我和二哥去潮州玩,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钻"鬼洞"了. 那天,当我们游览完潮州西湖再往前走,看到"鬼洞" ...

  • 蝙蝠往事/江湖依旧

    学生自由写作 蝙蝠往事 党一 近期疫情严重,一种动物无疑成为了热点,蝙蝠成为了人们的眼中钉,心头恨.闲来无事家中坐着,看着蝙蝠的照片,我回想起童年与蝙蝠的趣事. 那时我刚五岁,七岁的表哥还与我住一起, ...

  • 【新京都文艺】作者:张国安《中秋思乡情》《鹊桥仙·七夕叹》总906期2021年255期②

    ‍ ‍请点⤴ 新京都文艺关注公众号!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中秋思乡情 作者:张国安 夜静升明月,乡思意更浓. 白云黄鹤醉,楚域汉阳峰. 古郡襄樊日,今城水镜 ...

  • 张国新:那个扛麻包的女孩儿

    那个扛麻包的女孩儿 收获完了的田野,只剩下一拃高的玉米茬子,田野里的车轮印儿自然形成了两条深深的垄沟,院子里金黄的玉米穗挂在屋檐下,那是来年的种子;满满的大囤里,挤在一起的玉米棒,圆滚滚的身子,那排排 ...

  • 张国新: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师生的角色在生活中可以互换的,韩愈老先生的话到今天依然有道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我是家里第一个 ...

  • 张国新:那个秋夜(小说)

    那个秋夜 肆虐的骄阳终于褪去了热度,寂静了一个夏季的校园又充满了活力. 回到校园的有两种人,一种是返校的学生,另一种是落榜生.也许只有一分之差,在那个只有高考才是唯一出路的年代,要么认输,到处托人找工 ...

  • 张国新:年的记忆,年的味道

    年的记忆,年的味道 年的记忆总是充满欢乐的,哪怕当时会有一些无奈和羞涩,现在想起来也是丝丝幸福在心头-- 婚后的第二年,我们一家都住在原种场的家属院里.那是一片简陋的平房,每年夏天都会有人拿着一个本让 ...

  • 张国新:食物怎么了?

    食物怎么了? 昨天看朋友圈,一个朋友去查干湖了,参加冬捕,顺便给好友们采购些放心的鱼.这个朋友很注重生活质量的,为了吃到天然无污染的大米,在东北包了块地,种优质的水稻:为了吃到绿色蔬菜,在延庆建了个大 ...

  • 张国新:桥的记忆

    桥的记忆 现在的孩子上学放学,除了爷爷奶奶走路接送,就是父母开车接送,早晨的时候也许还好,各年龄段的孩子到校时间不同,来得早的还很痛快.送完孩子上班也不耽误事儿,我是几乎每天都有早课,所以一般都不会赶 ...

  • 张国新:鱼的故事

    鱼的故事 现在的人养宠物的大有人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有爪的.带鳞的.有毛的.没毛的,总之是异彩纷呈,无奇不有.我从小就爱小动物,除了家里的鸡鸭鹅猪狗猫,还有大哥养的天上飞的鸽子.那时我家特别好找, ...

  • 刘新汉《七律·忆童年感母恩》| 主播桃江燕语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刘新汉作品,主编黄幼中  题记:我3岁到5岁时,就是李氏茶馆的座上客.书迷,李氏茶馆是赵瑞祥和瑞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