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魏月娥:水荒

我十岁以前,一直生活在一个坐落于半山腰的小山村,村里仅仅有二三十户人家。贫瘠的土地,一群破衣烂衫可爱的乡里乡亲,最要命的是那地方严重缺水。
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在山脚下的沟底,距离村庄也有二三里地,石砌的井台,井台上没有辘轳,井口敞开着,四四方方,井不深,一人高,所以一眼能望到井底,井底的水不深,井底的石块清晰可见。现在想来,那不是井水,应该是泉水。
村里人去挑水的时候,只需拿扁担勾起一只水桶下去,就这么来回晃荡几下,水就打上来了。当然这是水多的时候。挑水的人多的时候,水就见底了,这个时候,人们掏出随身带的烟杆,抽搭着旱烟拉着家长里短,等个把钟头然后才能挑到水回家。一年四季,总有披星戴月走在蜿蜒小道上挑水的人们。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粗制陶制大水瓮,有一米多高,一个人合抱不过来。我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所以瘦小的大哥从十二岁开始给家里挑水,为此父亲专门请人做了一副铁皮小水桶,尽管这样,挑水回家的大哥还是左摇右晃,摇摆不定。儿时的我,总是踮起脚尖围着大水瓮转,但总也够不到缸口。再大一点的时候,我踩着小凳子看大哥把水桶的水倒入水缸溅起的水花。母亲总也舍不得用水,等到必须用水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溅到外面一点点。没有多余的水洗漱,所以大人们永远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小孩子们也永远是脏兮兮的鼻涕抹在两腮,袖口乌黑发亮,手脚伸出来也是白里透黑,身上头发上爬满了虱子也不是稀奇事。下雨的时候,家家户户院子里放些水缸,水盆,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气势,听着”嘈嘈切切错杂弹“的雨声,人们脸上露出的那种满足感,不亚于坐在剧院里的人们听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我十岁那年,我们家因为生活的缘故,举家迁往邻近的大村子里。那里条件较小村好多了,村里有好几口井,这才是真正的井,圆形的井口,井口支着辘轳。大哥挑水再也不用走几里地路了,水井距离我们家住处的一百米外的坡底下,而且再也不用愁打不到水了,随去随打,水瓮的水总是满满的,稍微下去一点他立马拿起扁担去挑。挑水对已经成年的大哥已不是难事,况且水又这么容易挑回家!所以每次大哥去挑的时候,总是哼着小曲,仿佛挑水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尽管这样,全家人还是不肯浪费一滴水,那时候,河里常年流着清清的水,夏天的时候,村里的女人们都去河里洗衣服,刷鞋,搬一块河川里的大一点的砂石当搓板,搓呀搓,衣服就洗干净了,有的人干脆在河两岸的石头上,草地上晾晒起了花花绿绿的衣服,等干了再拿回去。星期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们也去赶趟儿,把衣服洗干净以后,趁着晾晒的空儿浑身上下洗个遍,回家的时候,清清爽爽!那时候,母亲总是夸我们姐妹洗的干净,其实是为省了家里的水而高兴。农村人都有重男轻女的老观念,我那时候总是不服气,觉得不公平,我父亲就这样简简单单理直气壮地回答了我:“养儿能挑水,等我老了的时候,不用愁没水吃。”
我上高中那会儿,学校所处一个乡镇上,那个地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水质严重不好,水入口的滋味咸,涩,苦。每当早饭和晚饭时间,在拥挤的食堂打上一饭盒清澈见底没有几粒米的米汤,便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喝吧,难以下咽;不喝吧,又怕上火。最后总是迫不得已仰起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去。后来有一位舍友发现这老也不好喝的米汤洗脸比从水管打回来的水强多了。于是乎,全宿舍以至于邻舍的女生每次打米汤都打满满一饭盒,一半用来喝,一半用来洗脸。那时候,能喝上家里的水简直成了一种奢望。
高中毕业以后,我在离家二十里附近的一所初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那地方没有地下水,所以村里也没有井。学校一切生活用水都从外面拉,厨房里做了两个蓄水池,全校师生都在池里舀水用。学生不小心多打了点水,也要被食堂师傅呵斥一顿,所以学生每次进去打水一边小心翼翼,一边看着食堂师傅的脸色。村里家家院子里做了深深的水窖,用来收集雨水,澄清了再用,水窖顶部平时用铁皮做的盖子盖严实,当然是为了防止杂物进入窖里,有的人家还用一把锁子锁了,这其中的意思很明确了。每到夏天的时候,村里人都眼巴巴看着天上的云彩,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便欢天喜地;倘若黑压压的乌云被风吹走,他们便唉声叹气,骂声连连。这片干涸的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心田同样干涸的人们,太需要雨水浇灌和滋润了。
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我们村和邻近村的人开始在自家院子里打井,这些地方地下水资源还是蛮可以的。虽说打井很辛苦,全家总动员,人手不够的时候,还要叫上亲戚朋友帮忙,那阵势不亚于《地道战》电影里打地道,忙碌中带着兴奋,还好基本上每户人家都能打出水来。水缸里没水了,或者要用洗衣机洗衣服了,再就是给院子里的菜地浇水了,只要用辘轳一摇,一桶水就上来了,比起到外面挑水省时省力。不过隐患还是有的,村里有一家媳妇回娘家,奶奶看孙子,孙子淘气,奶奶没看好,掉井里去了出了人命。为此,媳妇恨死了婆婆,发誓今生再不理婆婆。血的教训警醒了人们,于是有井的人家都订做了预制板井盖,买水泵吊在井里抽水,用一根长长的软管直接引到水缸里。尽管这样,村里人一直保留着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谁家孩子不懂事浪费水,大人们会斥责,水债难还,老天会不饶的。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由于本地煤矿资源丰富,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渗透变质,有的井干枯了,有的井虽说还有水,那水已经变成黄水了,不用说吃了,连洗衣服都不能了。于是家家户户开始了填埋井大行动,从外面拉土回来,连同一肚子的苦水,一起倒入井里,把井填平。大批大批的人们开始到十多里之外的村里买水,买一软黑色皮革包,然后用马车拉,或者用三轮车拉的,更多的人用自行 车推,后座两边焊接两个铁棍长方体框架,买两个塑料大水壶往里一放。每天公路上都有行走的浩浩荡荡拉水的队伍,公路上车特多,老公的表弟年仅二十几岁,就是在一次出外拉水时,被车撞到桥底丧命,他母亲当场气晕被送进了医院。我坐月子那会儿,几里地的村外山沟里有一处泉水,双腿因骨质增生严重变形成O型腿的公公,总去那里给我用自行车推水。每去一次,没有个把钟头回不来。喝到嘴里甘甜的泉水,流到心底却是苦涩的滋味。每到下雨的时候,人们照样收集雨水,洗衣服,浇花等等。卖水职业从那时悄然而起,一直到现在,用三轮车拉满满一软包水,拉到门前,一元一担,爱买不买。卖水的也不是随时能来的,这样为了蓄水,人们又开始动起了脑子,做蓄水池,一般都得请泥瓦匠师傅做,做这样一个蓄水池得花几千元不等,有在房子里做的,有在院子里做的,用水泥做好,再用瓷砖贴出来白白净净四四方方,能放几十担水的池子。买满一池子水几十块钱。这么昂贵的水,谁舍得用洗衣机洗衣服?
十多年以前,我们全家进城买房,终于告别了水荒。自来水管随时都能流出干干净净的水,听着哗哗的水声,看着取之容易价廉物美的水心里除了激动便是喜悦。多年的水情结让我依旧不肯浪费一滴水,平时除了大件衣服洗衣机洗外,一般都用手洗,用洗碗洗菜水,还有洗衣服的水冲洗马桶,好几次由于不小心倒入杂物堵了马桶下水管,最后不得不花五十块钱请人疏通,我的儿女们总取笑我不会算账,五十块钱能买多少吨水呀!只有经历过水荒,和正在经历水荒的人们才懂吧?我苦笑着和他们说。 
作者简介:魏月娥,山西省孝义市人。热爱文学,喜欢写作,闲暇用文字记录生活。
(0)

相关推荐

  • 忘不了的母亲井“三眼井”

    忘不了的母亲井"三眼井" 文/任军平 石马山下那村有孔古井"三眼井",三眼井曾经哺育了不知多少代立地坡村和周边村里人. 老人们说是金元时,立地坡村陶业兴盛,对炭 ...

  • 李淑果 | 我的父亲

    我 的 父 亲 在平顶山市郏县茨芭乡,大山深处的空山洞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既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村干部,他辛辛苦苦劳累了几十年,把放牛放羊挣来的钱为村民打了井,修了路,建了桥,在山上盖起了小石屋方便牧 ...

  • 水瓮里的时光

    厨房的一角,放着一个小小的水瓮.当初搬家的时候,母亲特意嘱咐让带过来的,说要是哪天停水,可以提前接下一瓮,也就不必发愁没有水用.  水瓮有我的腰那么粗,到我的膝盖那么高,陶是粗陶,釉是粗釉,说不上精致 ...

  • 《河东狮吼》:柳月娥告诉你,什么是宠爱老婆的正确模式

    《河东狮吼》:柳月娥告诉你,什么是宠爱老婆的正确模式

  • 你用扁担挑过水吗?

    吃水的记忆 独立疏篱 一代人有一代人生活的记忆.关于吃水,仿佛几辈子都没有现在这么容易过,也没有现在这么浪费过.我记得小时候赶上下雨天,邻居们都去前院张大爷家接雨水回来吃用.那时候村里都是土房顶,张大 ...

  • 魏青锋:水井里的旧光阴|散文选读

    作者|魏青锋 来源:绥化晚报 记忆中村里有两口水井,一口在村东头打麦场的边上,距离我家只有不到两百米,另一口在出村的路口,有高高的井台,木质的磨得锃亮的辘轳,还有一个离地一米高长方形的水槽,形似现在缩 ...

  • 【来稿选粹】魏月娥|​写给天堂的你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写给天堂的你 屈指一算,你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好快呀,蹉跎岁月里,我已经由当年的傻丫头蜕变成五十出头的老大妈了,你呢?还是那个青春美少女吗?人都 ...

  • 魏月娥 | 那些年,电影的美好记忆

    往期回顾  ·  第一次回孝义老家 ·  扎根山东的孝义老革命高锦文 ▼  点击收听  ▼ 作者:魏月娥 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我们这群小孩子一年到头最快乐的 ...

  • 魏月娥 | 相聚太极——记孝义市建西社区太极队组建始末

    往期回顾  ·  大虢城庙会的滋味 ·  88岁孤寡老人爱心感动孝义人! 作者:魏月娥 春燕呢喃,蛙声如鼓,落叶飘零,白雪无声,太极拳爱好者们以变幻的招式更迭着轮回的四季,他们优美的弧线,轻灵的身影, ...

  • ​【佳作欣赏】| 魏月娥作品:小公园

    我所说的小公园在我们小区西北一角,一块巴掌大的地方.说实在话,把它称作公园实在有点牵强,但是花草树木,健身器材,长条座椅,弯弯曲曲石砌的小路,绿油油的草地,都是园艺师良苦用心的结晶,还是叫小公园合适吧 ...

  • 魏月娥 | 拳术人生——记孝义建西社区太极队训练辅导员张秋梅老师

    往期回顾  ·  梁建新 | 我的姥姥 ·  禅房头村归属历史沿革 作者:魏月娥 初见张秋梅老师,中等身材,身背太极剑,背稍微有点驼,但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脚下生风:再细看她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目光炯炯 ...

  • 魏月娥 | 年味

    往期回顾  ·  明万历年你村叫什么 | 明清孝义里甲村庄变革 ·  甘肃张掖高台发现明代族谱碑 | 山西大槐树移民佐证 作者:魏月娥 小时候,一年到头最愉快的时候莫过于过大年了,激动的小心脏时时荡漾 ...

  • 【温柔雨丝】| 魏月娥作品:疯女人

    小城很小,方圆不过十里,东边有人打个喷嚏,没准西边的人就听到了. 每天早上七点多,金色的阳光唤醒了沉睡中的小城,急匆匆上班上学的人群汹涌而出,之前还很冷清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十字路口,人人脸上一副焦急的 ...

  • 【温柔雨丝】| 魏月娥作品:老爸的菜 老妈的花

    老爸老妈当了一辈子农民,老了老了,干不动了,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打起了主意. 八十多岁的老爸弓着腰,一边整理院子,一边说:"先在院子的边边角角种几棵花椒树吧,不影响屋里的采光,又能吃上花椒,你说 ...

  • 【温柔雨丝】| 魏月娥作品:核桃情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那个没有打核桃,拾核桃,剥核桃仁的经历呢. 白露的到来,预示着核桃成熟了,大人小孩蠢蠢欲动起来了,蓄积了好久的力量即将派上用场.白露前的集市上是最热闹的了,比平日里多了些卖竹竿的,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