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课堂:《鄘风·鹑之奔奔 》/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563期)

天语说:

《诗经》所展现的一幕幕画卷,很多内容都可以给出不同的解读,正是这种多义性,赋予了《诗经》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包容性,使其能做到常解常新、仁智共见妙处。当然《诗经》的妙处还在于:它通常只给出一个典型的场景或片段,由读者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喜好来推演出因果、事件、故事,最终形成一段动态的记述,每个人在品读《诗经》时,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卫国是最早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地。周公旦摄政时期,管叔、蔡叔作乱,也就是“三监之乱”。而周公勘定内乱,命齐、鲁、燕诸侯平定夷狄之人,将原本管蔡监管的殷商之民迁到卫,立康叔封为伯,治理卫国。周公旦对这个弟弟十分的照顾与爱护,亲自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等治国的条陈文章,交给康叔封,让他据此治理卫国之人。康诰称"命尔侯于东土",又云"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可知康叔封是卫侯。周成王执政后,以康叔封为司寇。

到了卫庄公时,娶齐国女庄姜,无子。于是庄公娶陈国女为夫人,陈女早死,其妹戴妫也受庄公宠幸,生子完。戴妫死,庄公让庄姜养育公子完,并立完为太子。庄公还有个宠妾,生子州吁。州吁好兵,而庄公让他将兵。上卿石碏劝谏,说庶子将兵,必然为乱。庄公不听,而州吁之乱因此埋下隐患。

前735年,卫庄公薨,太子完即位,是为卫桓公。即位二年,桓公以州吁骄奢而赶走他。

前719年,州吁与郑国的共叔段结交,收拢卫国流亡的人,发兵攻打,弑杀了卫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国国君,并打算出兵帮助共叔段攻打郑国,同时还请宋、陈、蔡等国一同出兵。州吁弑君而自立,卫人不拥戴他,而上卿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大夫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于是,迎立桓公弟公子晋,是为卫宣公。

宣公夫人夷姜生子伋,立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当他的老师。右公子为太子伋娶齐国女,还没到就让宣公见到。宣公竟然喜欢上该女,而自己娶来当妾室。该女生子寿、朔,宣公让左公子当他们的老师。夷姜死后,宣公听信公子朔的谗言,以为太子伋记恨自己夺了本该是他妃子的齐国女,于是让太子伋拿着白旄到齐国去,而派人杀太子伋,说看到拿白旄的就是目标。公子寿劝太子伋避难,而太子伋说不能拂逆父命。公子寿为了救太子伋,抢过白旄,率先抵达国界,被埋伏等待的杀手杀了。而太子伋到了,说应该杀的是我。结果也被杀害。宣公立公子朔为太子。

  宣公薨,太子朔立,是为惠公。

  左右公子感觉很不公平,惠公四年,左右公子作乱,赶走惠公,而立太子伋的弟弟黔牟为国君。八年后,齐襄公帅诸侯伐卫,杀左右公子,让卫惠公归国。而卫君黔牟逃到了周。而卫惠公怨恨周天子收容黔牟,于是跟燕国发兵伐周。周惠王逃到温地,而卫惠公立惠王弟颓为周天子。足见周王室的衰微。

  惠公薨,子赤立,是为懿公。懿公喜好养鹤,甚至让鹤乘轩,国人大为不平,甚至在懿公要出兵的时候说,为什么不派鹤去打仗呢,鹤才是真正享有俸禄的啊。骄奢淫逸的懿公终于被翟人入侵杀害,当时没有人愿意抵抗翟人,都说您老人家喜欢谷啊,为什么不让谷去打仗呢。“乘轩使谷”正是说懿公。

  惠公、懿公父子死后,卫人立先太子伋、黔牟之弟昭伯顽的儿子申当国君,是为戴公。戴公申即位一年而薨,齐桓公立其弟毁为国君,是为文公。此后卫国历史上不断上演,因君卫之争而引发的出奔,相杀事件。一桩桩一件件的流血奔逃事件,确如“鹑之奔奔,鹊之强强”的斗鹌鹑现场。《鹑之奔奔》此诗反映的就是 卫国公室之中因君位之争,利益之争而引起的“父子相杀、兄弟相灭”的社会现实。

原文:

鄘风·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注释:

⑴墉(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⑵鹑:鸟名,即鹌鹑。大如小鸡,头细而无尾,毛有斑点。奔奔:跳跃奔走。

⑶鹊:喜鹊。彊(qiáng)彊:翩翩飞翔。奔奔、彊彊,都是形容鹑鹊居有常匹,飞则相随的样子。。

⑷无良:不善的心。

⑸我:“何”之借字,古音我、何相通。一说为人称代词。

⑹我以为兄:高亨注,由此可证作者是顽的弟弟。顽的弟弟有公子黔牟,但不能确定此诗是否黔牟所作。

(7)君:君主,一说君子。

译文:

鹌鹑尚且可以双宿双飞,

喜鹊也能够成双成对。

这人没有善良的心,

为何还要以他为兄长。

喜鹊也能够成双成对,

鹌鹑也能双宿双飞。

这人没有丝毫的良心,

为何还要把他当国君。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父子相杀、兄弟相灭的悲情诗歌,它唱出了春秋时期,各国卿族的心声,诗人用文字告诫后人,卫国之所以灭亡的经验和教训。全诗两章八句。以比兴手法。

首章诗人以“鹑之奔奔”起兴,“鹑之奔奔,鹊之彊彊。”鹌鹑尚且可以双宿双飞,喜鹊也能够成双成对。“人之无良,我以为兄!”这人没有善良的心,为何还要以他为兄长。卫国历史上不断上演,因君位之争而引发的出奔,相杀事件。一桩桩一件件的流血奔逃事件,确如“鹑之奔奔,鹊之强强”的斗鹌鹑现场。诗人觉得自己的兄长败坏纲常,乱伦无道,肆意妄为,是一个禽兽不如的东西。诗人对他的兄长进行口诛笔伐,畅快直切、鞭辟入里。
二章诗人继续以“鹊之彊彊,鹑之奔奔。”起兴,喜鹊也能够成双成对,鹌鹑也是双宿双飞。“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这人没有丝毫的良心,为何还要把他当国君。我们都知道,周代开创了分封制,宗法制。周朝大封同姓,后形成以小宗从大宗。以大宗从公室。以公室从周宗的政治格局。分封的宗室贵族可以在周王朝作官。同样公室内部的贵族也可以协助君主在分封地处理政务。这种制度在春秋时期形成了著名的卿族政治。如鲁之三桓,晋之六卿,郑之七穆。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内部主要有两类矛盾。一是由统继而引起的父子嫡长子与庶子之间的矛盾,一类是由于权力争夺引起的贵戚之卿或同姓臣子之间以及他们与公室、同君之间的矛盾。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的血性厮杀。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中的男子,诗人一直把他尊为兄长,国君,然而也许诗中的这个人以非常手段夺取了国君,诗人感到非常痛心,貌似温柔敦厚实则做出禽兽不如之事,于是,她一怒之下,做诗斥之,告诫后人。从而使诗中的兄,君的形象恶劣至极,令人不寒而栗却又厌恶透顶。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诗歌上下两章前两句完全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却能给人造成一种交错回环之感。避免了诗歌在反复咏唱时容易引起的单调的感觉。这也是诗经惯有的一种艺术特色。
《鹑之奔奔》此诗历来有多种说法,有刺宣姜说、刺宣姜与公子顽说、刺宣公说、刺惠公说等。
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心之所感有邪正,言之所形有是非。唯圣人在上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足为教。每个人都有想要表达心中所思所想的欲望,《诗经》创作的目的在于才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从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是想用文字告诫后人,卫国之所以灭亡的经验和教训。

天语小诗:

为《鹑之奔奔》而作

文:闻天语

风沙狂卷了大地

所有的枝叶都

指向天空

于是

生命以另一种

鲜红的形式展现

犹如岁月在大地上

画的一个点

我用文字为他

在人间留下

带有感叹号的

墓志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