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酒启示录05:威士忌有什么好喝的?
4月份小编在自学威士忌,每天看看视频和相关书籍。今天聊聊第一阶段的心得。
1000年前人们发明的蒸馏术原本是用于制造炼金液,来提炼长生不老药,但没有成功,却意外的发现了蒸馏之后的酒精。
大约在500年前,在苏格兰和爱尔兰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威士忌,当时只有贵族掌握蒸馏技术,用来医疗作用。
又过了100年,蒸馏酿酒技术流传到民间,并出现了最早的威士忌酒厂,随着蒸馏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一些农民开始意识到把粮食做成酒很划算,节省地方还能多卖钱,何乐而不为?
于是私人酒厂大行其道,威士忌只是做为农作物的副产品,给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的农民自娱自乐,当时的贵族喝的还是白兰地。
1644年,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三个国家发生战争,苏格兰国家政府为了凑集军饷,开始收取烈酒税,同年英格兰和爱尔兰地区也开始收税。
原本就因为战争倒霉的农民不甘心再交额外的税,于是纷纷躲到了深山老林继续私酿业务,格兰(glen)在英语中是峡谷的意思,因此很多酒厂名叫格兰xx,例如格兰花格、格兰菲迪、格兰杰、格兰冠等等。
后来政府放松政策,在1823提出了保税仓库的概念,即威士忌卖出之后才收税而不是生产之后立即收税。私酿者们尝到甜头纷纷投诚,1834年到1884年的50年里私酿数量从将近一万家减少到不到一千家。
早期的威士忌是用壶式蒸馏器制作,人工成本高,而且家家制作出的威士忌参差不齐。这时候有高地和低地两个概念,高地的酒厂品质好一些但是产量低,低地地区很多酒厂投机取巧产量虽高但品质很差。
1830年,爱尔兰人埃尼斯・科菲发明了连续式蒸馏器的专利,一下子将威士忌生产效率提高了30倍,而且生产出的威士忌更加纯净,连续式的蒸馏器还有利于采用价格较低的其他谷物制作谷物威士忌。
这个时期,威士忌还是非常廉价的农民饮料,由于制作工艺粗糙,价格又便宜,经常会出现酒蒙子喝醉闹事的一系列问题。
于是1853年的《富比士ー麦肯锡法案》规定苏格兰地区周一到周六晚上11点过后,以及星期日整天都禁止贩卖烈酒。
这项禁酒令确实减少了威士忌的销量,更重要的是开放烈酒商可以合法将保税仓库内不同酒龄的酒,在缴税之前进行调和。
因此,最早的调和威士忌诞生了,格兰威特的唯一代理商安德鲁·亚瑟( Andrew Usher),制作最早的调和威士忌。之后调和酒厂纷纷出现,例如我们常喝的威雀、帝王、芝华士、约翰走路等等。
连续式的蒸馏器以及调和威士忌的诞生,使得威士忌的产量大大提高,1877年多家酒厂合并成立“蒸馏者有限公司”( Distillers Company Ltd,简称DCL)。
不过产量的大幅提高,并不代表威士忌风味上的提高,很多上层消费者对于这种口感粗犷的威士忌并不买账,但是当时欧洲葡萄园的根瘤蚜虫肆虐,导致葡萄酒和白兰地产能极低,于是威士忌才开始进入英国人的视线。
这个时期的威士忌由于拥有大量的烟熏和泥煤味(是不是现在很多人的最爱?!),并不是很受人待见,于是酒厂纷纷设计烘干麦芽的烟囱结构——塔楼。塔楼的风门设计可以让制作出的威士忌并不那么重口味。
现在想想很多刚刚接触威士忌的爱好者,总爱提烟熏泥煤味,有人是真的喜欢,有人则是人云亦云。单一麦芽威士忌喝的就是个性,当你觉得别人很有个性时进行模仿,那还有什么个性呢?
蒸馏器的升级、调和威士忌的出现以及白兰地酒因为产量而跌下神坛,结合这几点,威士忌迎来了第一个大爆发。酒厂一个一个的开,1898年苏格兰地区的161间蒸馏厂一共生产了3000多万加仑的威士忌。
不过紧接着,威士忌的泡沫便被戳破,1899年,帕蒂森兄弟由于生产的威士忌以次充好,多半的财力都投入到广告和营销上面,导致创始人因诈骗罪而锒铛入狱。
威士忌刚刚建立的形象被推到,但DCL借机吸收帕蒂森兄弟的产业继续一家独大。
在20世纪初期,威士忌甚至还没有准确定义,在当时你看到瓶子上写Pure Highland Malt 纯高地麦芽威士忌,可能真正的高低麦芽成分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就好像现在很多人在网上买到的廉价日本威士忌,其实都是在苏格兰甚至是中国生产而在日本罐装的而已,何况很多劣质威士忌并不廉价。
1905开庭审理的苏格兰威士忌销售法案,确定了苏格兰、爱尔兰、麦芽威士忌、调和威士忌的定义,并且有了地域划分例如:高地、低地、艾雷及坎贝尔镇麦芽威士忌,这个概念在1970年代才在酒瓶上标示体现出来。
而1915年的未熟成烈酒法才规定威士忌必须在橡木桶中陈放至少三年。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由于大部分粮食都用于军饷,再加上军中不能饮酒,威士忌产量急剧下降。
雪上加霜的是,一战刚结束,1920年美国便实行禁酒令,这时候加拿大威士忌由于距离美国比较近迅速崛起,苏格兰威士忌产业遭到第一次重大打击,最惨的是坎贝尔镇,曾经是世界上的威士忌中心,酒厂关门到只剩三家,一直到1933年美国禁酒令解除才缓过来。
可惜好景不长,1939年二战又爆发了,酒税立即提高,以及谷物的征用使得威士忌产业持续低迷,生产的威士忌大多都卖到美国赚取外汇,这时候由于英国国内威士忌渠道少,导致了大量的黑市交易,这时候“苏格兰威士忌协会”( Scotch Whisky Association 简称SWA)诞生了,SWA制定了苏格兰威士忌法规来控制价格和促进发展。
“二战”结束后,威士忌的产量和库存都进入低谷,不过随着技术的革新,例如:(发麦技术、糖化方式、大麦品种培育,酒桶的存放方式)以及需求量的提高,威士忌在1950-1970年迎来了第二次全面爆发。1980年,麦芽威士忌和谷物威士忌共生产将近2亿加仑。
然后,又好景不长,由于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导致石油危机,全球经济下滑,未经过陈年的伏特加、龙舌兰、朗姆酒大行其道,另外葡萄酒也打着保健养生的旗号占有市场,威士忌迎来了第二次的萧条,DCL将旗下酒厂纷纷停业,例如于1981年我们熟知的阿贝酒厂Ardbeg。
从19世纪末一路壮大的DCL,在1980年代末与爱尔兰健力士公司合并成为“联合蒸馏者公司”(UD)在过去,DCL利用库存来压低价格以提升销售量,UD则力推长时间陈年的酒款来拉高单价,更重要的是首次将重心放在单一麦芽威士忌。
1990年后,单一麦芽威士忌依靠独特的风味和极具个性的外观,才在市场有了一席之地,而后一发不可收拾。UD后来与Grand Metropolitan合并形成今天全球最大的酒类公司帝亚吉欧(Diageo)。
而如今威士忌的价格水涨船高,能换一套房的威士忌越来越多,加上电影、英剧中的宣传,威士忌迎来了第三个春天。
不过抛开今天资本游戏的性质不谈,回顾50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威士忌的成长可谓跌宕起伏,500年经历了竞争、政治、战争等一系列的洗礼,但都坚持过来了,并且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产品包装才成为今天流行的风向标。
我们的人生又何不如此呢?
歌里唱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威士忌给我的启发,并不是一个人在辉煌的时候有多么风光,而是在于面对挫折的时候,还依然有勇气继续的前行,去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
鲍勃迪伦最耳熟能详的那首《blowing in the wind》里有写到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丘安眠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生活很甜,再给自己来杯威士忌,最后的期待,叫未来可期。马上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