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达:哲学需要烟火气

我是读者,也是作者;喜欢读,也写作。作为读者,我喜欢理深词丰、耐读能懂的东西;作为作者,我又会专注自我,陷入生僻冷怪以为高的误区。 作者与读者心不相通,是作者尤其是哲学论著作者的大忌。

当然,并不是所有读者都能读懂任何哲学书,也不能要求作者写的哲学著作和文章任何人都能懂。术业有专攻,文化水平有高低之分,有专业非专业之分。但作为学者,应该考虑如何使自己写的东西让人读懂。这里有个文风问题。

哲学文章难写,通俗化的哲学文章更难写。哲学大众化、通俗化喊了很多年,至今仍然没有出现一本像当年艾思奇《大众哲学》那样有影响的哲学通俗化著作。哲学大众化并非专注于所谓文采,是靠卖弄文辞就能做到的。章学诚说:“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古人著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见,初非好为炳炳烺烺,如绵工绣女之矜夸色彩已也。” 哲学文章要让人读懂,自己必须把道理吃透,先沉下心来下一番研究功夫。理不透,文不可能通。没有一个人能把自己没有弄懂的东西让别人看懂,甭说大众化,连小众化都难。

我们并不要求哲学都是大众哲学,哲学应该也必须研究一些高难度的哲学问题,但无论多高深,总要成文成书,要讲究文风,不能是天书。康德著作那样艰深晦涩,但康德也并不自夸,相反在他的私人通信中,常以不能通俗为憾。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这很有道理。理只能用文字来论述,而论述就是讲理。不讲理,是空论。有理有论,才成为理论。哲学是哲理,不讲理,不是哲学。如果没有适合的表达方式,逻辑混乱,词不达意,再正确的哲学理论也难流传。真理需要用生动的文字来表达,才能深入人心,即入人方寸之间。

我经常对我的博士生说,希望你们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格写国人爱读的文章,写外国人也能懂的文章。我们写不出庄子的寓言哲学,也写不出老子的韵诗哲学,时代不同,风格也可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学学他们怎么把哲学道理讲得那么深,那么有趣,让人一卷在手,欲罢不能,这才是功夫。此外,《孟子》也很有嚼头,其中论辩和说理都很有说服力,文章也很有风格。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科学精神,但同样也需要战斗精神。有科学精神,才有理可讲;有战斗精神,才有勇气坚持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著作和文章,如果从头至尾没有“烟火气”,没有一点点热气,只有从概念到概念,满篇都是建构、解读之类的东西,说内心话,我不佩服。

在哲学研究中,不同的哲学家可能会关注不同的方面,有的关注形而上的问题,有的更偏向于生活实践。所谓生活中的哲学,并非是生活本身,而是生活中包含的哲学问题。在穿衣吃饭中,也会存在哲学问题。衣服是御寒的,也包括遮羞,但服饰的式样和审美的观点,各个时代和民族都不相同,其中就存在哲学问题。服饰可以反映时代的变化,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服装。饮食是为了生存,可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饮食习惯不一样,甚至饮食的方式和礼仪也不一样,其中也包含哲学问题。研究人类社会风俗变迁,就包含对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就我们的现实生活方式来说,如何让生活方式变得更有品位、更健康,也需要有哲学思维。现在流行的所谓的养生学就包含很多哲学问题,当然其中有的有道理,有的是推销,这就需要我们分辨清楚。 如何让生活变得更自觉、更有品位,需要有点哲学思维。

从更高的程度说,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包含着更深刻的哲学道理,但我们不懂其中的哲学意义。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过:“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发现劳动是打开人类社会的钥匙,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满足,都是由人类自身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恩格斯还说过,历史的基础存在于人们粗糙的物质生活中。

所以哲学研究既要关注形而上的问题,关注纯哲学的问题,更要关注生活实践中的哲学问题,否则,哲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应该学会把生活实践中的哲学变成哲学中的理论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关注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而不能只关心抽象的哲学概念。

我们应该加强哲学的实际运用,使人们能切身感受哲学的重要作用。往大的方面说,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往小的方面说,可以就个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比如,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探求一个普遍性的关于幸福的定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个人在生活中对幸福的追求方面进行思考。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每个人所追求的幸福也可能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人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而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了。

这就是一个怎样看待幸福的问题。对幸福的理解只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不会陷入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的陷阱。幸福既包括物质追求也包括精神追求,凡是以物质欲望满足为标准的幸福,都不可能是持久的。比如,没有汽车的人得到一辆汽车,可能第一个月幸福,第二个月幸福,一年后还幸福,但第二年这种幸福感也许就没有了。房子也是一样,大房子不一定会给人持久的幸福。满足物质欲望的幸福受生理的限制,总是有限度的,而道德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则是没有止境的。《礼记·大学》中说 “止于至善”,但什么是“至善”,谁也不能给“至善”一个标准,所以道德追求是无止境的。

著作 |《马克思与信仰》

作者 | 陈先达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

相关推荐

  • 看了那么多关于哲学的书,哲学是什么《哲学笔记——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这是哲学首先应该考察的问题.就好像我们从小到大上任何一门新课时,第一节课都会告诉你,这门课要讲的是什么,它所包含的范畴有哪些. 然而,哲学的定义始终是一个问题.我们拿到一个问题,完全可以区 ...

  • 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

    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逐步在当代中国学术中成为显学 ,并直接影响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马克思主 ...

  •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尤艳芳】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携一抹感悟在岁月流年. --题记 我常常一个人倚窗,看窗外丛叶浸染.天高云淡时,恣意捡起树上的落叶,擎起,透过阳光看色彩斑斓,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是人群中那一眼的凝眸,却注定共一卷 ...

  • 数学思维中的哲学思想浅见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规则和方法研究数学问题,又可重复的将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的结论又去给实际生活提供理论指导和提供方法论. 我感觉数学是很朴素的真理 把很多复杂的事情,通过边界限制条件,都 ...

  •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幸福,一半争取,...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幸福,一半争取,一般随缘:人生一般清醒,一半释然:相遇总是有原因的,不是恩赐就是教训. 离开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能轻易失去的东西都谈不上遗憾,但愿以后的日子清闲,抬头遇 ...

  • 辩论课3讲稿 轰轰烈烈VS平平淡淡

    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 半个多学年后回想起去年暑假培训结束,老师们都返乡或旅游了,我像幽灵在华实楼各教室游荡.在那时还是走廊尽头的G1904班里,我发现书架上有一本<苏菲的世界& ...

  • 陈先达:哲学教会我们看见事物的本质,仅此一点就足矣

    不懂哲学的国王是不是戴王冠的驴不关我们的事,但哲学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干部,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都息息相关.我们不能说不懂哲学是徒有其名的人,但可以说善于哲学思维的人是个有智慧的人. 2 ...

  • 陈先达:为什么要多学点哲学,少看点“鸡汤”?

    ◉ 哲学最大的技能就是引导或者教导人们如何进行抽象的理论思维. ◉ 哲学的技能是包括人格.理性.信念在内的思维技能,而不单纯是一种实用性技能.它绝非无用,而是超越一切技能的最具价值的技能. ◉ 要使人 ...

  • 陈先达:哲学并非是高贵、神圣殿堂,而是回归生活的学问

    哲学必须始终保持与生活的联系.它不能高踞由概念与范畴垒砌而成的神圣哲学家殿堂之中,而应该重新回归人的实际生活. 让哲学回归生活,不是蔑视经典.回归平庸,而是既要重视经典,更要重视生活.哲学家应善于从平 ...

  • 陈先达丨哲学可以活人也可以杀人

    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著作和论文曾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 ...

  • 陈先达:哲学是人类认识中最高的智慧

    作者: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选自:<哲学与人生> 关于哲学,关于语言,关于智慧,陈先生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具体如何呢?下面就来一下学习和了解下. 1,多学哲学没坏处,哲学其 ...

  • 陈先达:哲学难题之谜的破解

    陈先达(1930.12.30-)男,江西鄱阳人,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岗位教授,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部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 ...

  • 洛阳清真兔子经理的市井烟火气

    每到饭点,忙碌在各条战线的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从街边小吃到酒店大餐,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只有这个环境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大家其实都很懂 ...

  • 看李叔同的佛系书法如何一步步褪去烟火气?

    李叔同(1880~1942),出家前,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的他就已在戏剧.绘画.书法.音乐.诗词等艺术领域享有了极高的声望.1918年出家后,他又成一位精进勤修.持律严谨的弘一法师,用他的『戒行』思想影 ...

  • 上海弄堂个烟火气

    讲述:郭健 上海弄堂个烟火气 作者:王国杰 讲述:郭健 推荐:丁迪蒙 辣辣石库门里过日脚,顶顶讨厌个要算生煤炉. 改革开放前,上海还呒没普及煤气,只有洋铁皮做个煤炉.生煤炉其实是体力生活.一筐煤球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