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GE结直肠息肉治疗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译文

随着日本日益西方化的饮食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日本胃肠病学学会(JSGE)在第一版英文版出版后,于2020年出版了第二版《Daicho Polyp Shinryo Guidelines》(PG)。虽然标题提示“结直肠息肉”,PG包含结直肠的所有病变,包括浅表和其他肿瘤病变,早期癌和息肉病。

临床问题(clinical questions,CQ)和陈述

CQ. 就腺瘤的大小和形状而言,内镜切除的适应征是什么?

对于大小≥6mm的病变应行内镜切除。(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对于大小≤5mm的息肉样小腺瘤原则上也应行内镜切除;但是,结肠镜随访观察也是可以接受的。(弱推荐【同意率82%】,证据级别D)

对于平坦和凹陷的肿瘤病变,即使大小≤5mm,也应进行内镜切除。(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D)

注释:与US National Polyp Study Workgroup的广泛接受的结果一致的是,结肠镜切除癌前病变的腺瘤可预防结直肠癌相关的76%-90%的发病率,降低53%的死亡率,全结肠镜(total colonoscopy,TCS)和内镜切除肿瘤性病变现在在日本广泛进行。

强烈建议对≥6mm大小的病灶进行内镜切除,因为≥6mm病灶的癌变率高于≤5mm病灶(将≤5 mm病灶的相对癌变风险为1,对于6-10 mm、11-20 mm和20 mm的病灶,其相对癌变风险分别为7.2、12.7和14.6),而且,仅靠结肠镜检查通常很难区分良性腺瘤和癌。

基于meta分析的结果,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现在是首选的最佳的、侵袭性较小的结直肠肿瘤治疗方法。然而,在常规检查中发现的息肉中有70%-80%是小的(≤5mm),据报道在西方国家,结直肠小病变中癌变率极为罕见,范围为0.03%至0.3%。

关于结直肠小病变的自然史,西方研究人员发现4.2%的病例在完全切除所有病变后3年内通过结肠镜随访发现进展期病变复发(浸润性癌,黏膜内癌,≥10mm的腺瘤,绒毛状或管状绒毛状病变)。此外,一项meta分析报告称,在1034个直径为1- 9mm的病变中,有6%在2-3年内发展为进展期病变。相比之下,日本一项关于结直肠小病变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经过2-3年的随访,病变的大小和形状几乎没有变化,并得出结论,对于这些病变,不进行内镜切除,只进行结肠镜随访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AGA/ESGE指南强烈建议内镜下切除所有已发现的腺瘤,无论其大小。也有报道质疑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小腺瘤以预防结肠癌的能力。

在日本对于是否应该切除小腺瘤仍存在争议,但在工作委员会成员采用Delphi法后,原则上建议所有检出的结直肠腺瘤,包括体积较小的,都应行内镜切除以防止进展为癌。但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共病情况和个人意愿,对于息肉样小腺瘤可以进行结肠镜随访观察。

另一方面,对于平坦和凹陷的肿瘤病变,以及结肠镜检查怀疑为癌的病变,无论大小,最好采用EMR治疗。可疑癌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包括(1)外观膨胀(病变和/或周围正常黏膜的隆起和过度延展,如黏膜下肿瘤[SMT]);(2)表面凹陷;(3)外观粗糙(表面粗糙无光泽);(4)凹陷区域的无蒂隆起;(5)V型pit pattern(表面结构不规则或消失)。建议用色素内镜或放大结肠镜检查来证实这些发现。

CQ. 增生性息肉应如何处理?

对于直肠乙状结肠区域发现≤5mm的增生性息肉,建议进行随访。(弱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注释: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与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被归类为结直肠的锯齿状病变。

直肠乙状结肠增生性息肉呈发白的扁平病变,大小为≤5mm,应进行随访。因为(1)没有关于这些病变与腺瘤相关联的报道(2)有报道称,在内镜下进行色素喷洒和/或窄带成像(NBI)对这些病变进行精确诊断。该陈述也在AGA/ESGE指南中被推荐。

CQ. 圈套器圈套息肉冷切除术的指征是什么?

圈套器圈套息肉冷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适用于大小<10mm的良性无蒂腺瘤。(弱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CSP推荐用于大小≤5mm的小病变,对于6-9mm的病变也是可以接受的。(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对于“平坦和凹陷型”病变及结肠镜检查怀疑为癌的病变,即使大小≤5mm,也应避免使用CSP。(弱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注释:CSP是由Tappero等人在1992年开展的一种内镜下切除≤5mm的结直肠小病变的技术。由于病变是机械切除而非电灼除,息肉切除术后出血、息肉切除术后综合征(热损伤引起腹膜炎)和迟发性穿孔的发生率较低,手术和切除时间更短。由于这些优点,CSP现在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SP可用于大小<10mm的良性无蒂腺瘤。对于≤5mm大小的小病变,CSP是一种优于常规圈套式息肉切除术或活检钳钳取息肉冷切除术的切除方法,具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和更短的切除时间。

ESGE指南强烈推荐CSP作为切除≤5mm小病变的好方法,但对于6- 9mm小病变不推荐。此外,日本的一项随机试验、一项meta分析和一项组织学评估得出结论,CSP可以作为6-9mm病灶的标准内镜切除方法。据报道,与传统圈套器相比,使用专用圈套器时的完全切除率更高。使用活检钳钳取息肉冷切除术适用于病变大小达3mm。

然而,对于≥6mm的病变,CSP与传统的息肉切除术或EMR相比有一些缺点:出血风险较高,约10%的病变标本无法收回,黏膜肌层切除率低,可切除黏膜下层的量有限。当对≥6mm的病变实施CSP时,操作者应意识到即使是黏膜内病变,其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也很低(不完全切除率为3.9%;侧切缘不明确率为67.1%)。此外,CSP用于右半结肠特别是盲肠病变时,以及SSA/P,考虑到完整切除率较低,应谨慎使用。

此外,由于难以对CSP切除的标本进行细致的平滑肌层(SM)组织学评估,对于有可能浸润SM的病变不应使用CSP,例如,当强烈怀疑癌时,或者是“平坦和凹陷型”病变,即使它们的大小≤5mm。据报道,在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中,<10mm大小的病灶可以通过CSP(使用专用圈套器)安全地切除。

CQ. 锯齿状结直肠病变应如何诊断和治疗?

结直肠的锯齿状病变包括SSA/P、TSA和HP。病变的定位、形态和表面特征的观察(包括放大内镜表现)对内镜下诊断很重要。SSA/P和TSA有发展为癌的潜能,因此推荐治疗。(弱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C)

拓展阅读:文献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病理概念演变

SSA/P通常发生在右半结肠,通常是一个平坦或宽基的病变,直径大于10mm,颜色发白,病变表面有大量黏液。SSA/P的NBI和放大观察为JNET 1型。Uraoka等报道的微血管的扩张和分支是诊断SSA/P的有用发现。根据放大观察结果,确定了II-open型pit开口的特征。在伴有中央凹陷、发红和两层隆起外观的病变中,应怀疑有异型增生和/或癌并存。此外,type II-open型和其他pit类型,包括III型、IV型和V型pit的混合,在大多数异型增生和/或癌的SSA/P中都可以发现。也有报道称,当NBI放大观察发现不规则血管时,可以诊断为癌的共存。

TSA是一种有特殊红色的隆起型病变,常见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其表面结构特征表现为“松果”或“珊瑚枝状”外观。TSA有独特的内镜表现,使诊断成为可能。NBI可以观察到广泛扩张到基质中的毛细血管网。放大内镜下的TSA表现为IIIH pit,IVH pit,锯齿状IV型pit。因此,通过内镜检查可以将TSA与SSA/P和HP区分开来。

所有肠段均有HP病变的报道,主要发生在远端结肠和直肠。其大小一般<5mm,颜色发白,扁平,与周围黏膜相似。NBI为JNET 1型,放大内镜下见II型pit。

SSA/P和TSA可能发生恶变,因此需要治疗。SSA/P与BRAF突变和CpG岛甲基化因子表型相关,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的前体病变。最近有研究报道1.5%-20%的SSA/P病例进展为癌。SSA/P应行内镜切除。

组织学上,TSA有可能发展为癌。因此,治疗是必要的。对于典型的腺瘤,建议切除直径>5mm的腺瘤。大多数研究建议切除直径>10mm的SSA/P病变。然而,当怀疑锯齿状病变同时存在异型增生和/或癌时,无论大小,都应切除。

HP可能是SSA/P和/或TSA的前体病变;然而,治疗不用于直径<5mm的HP。

CQ. 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对于较大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ESD和分段EMR治疗的选择应根据LST的亚型,适当使用放大内镜和超声内镜评估。(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C)

注释:LSTs按形态分为颗粒型(LST-G)和非颗粒型(LST-NG)。LST-G可进一步细分为“均一型”和“结节混合型”,LST-NG可细分为“平坦隆起型”和“伪凹陷型”。大多数LST-Gs被认为是腺瘤状的病变。

LST-Gs中癌或黏膜下浸润的发生率极低。结节混合型LST-G的大结节,有黏膜下浸润的倾向,应整块切除。均一型腺瘤状的LST-G可以通过分段EMR切除。平坦隆起型LST-NG应根据术前诊断进行治疗。对于伪凹陷型的LST-NGs,考虑到这些肿瘤有较高的多灶性黏膜下浸润的可能性,无论其大小或pit型如何,应进行整体切除。总之,ESD或分段EMR的适应征是基于LST亚型。还可根据需要使用放大内镜和超声内镜。

CQ. 在哪些结直肠肿瘤可以接受进行分段EMR?

根据术前诊断确定腺瘤或Tis癌是可以进行分段EMR。然而,分段切除的局部复发率高,因此建议谨慎。(弱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C)

注释:原则上,对于可疑或确定的癌应进行整体切除,因为通过完全整体切除获得的标本需要进行细致的病理检查。在术前通过放大内镜精确诊断的基础上,对于直径>2cm的腺瘤病变或局灶性癌难以整体圈套 EMR的情况,可以采用谨慎的分段EMR进行完全切除,避免对癌区域的分割而不影响病理诊断。虽然分段切除的局部复发率高于整体切除,但大部分局部复发的病变为腺瘤。附加的内镜治疗对局部复发黏膜内病变的治疗是可能的。相比之下,ESD允许完整的整体切除,无论病变大小。然而,结直肠ESD在技术上比较困难,需要大量的经验。

CQ. 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后应如何计划结肠镜监测?

息肉切除后应在3年内进行结肠镜随访。(弱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注释:US National Polyp Study Workgroup建议,在完整的结肠镜切除腺瘤性息肉和术后随访检查之间至少间隔3年。此外,基于最初的TCS发现,在切除后的5年累积进展期肿瘤(≥10mm的大腺瘤,绒毛状腺瘤,高级别异型增生或癌)发生率被报道。基于这一结果,建立了基线TCS研究结果的意义(表1)。根据欧洲指南和修改后的美国指南,根据腺瘤的数量、息肉的最大大小、切除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包括绒毛成分的存在或高级别异型增生)推荐最合适的结肠镜检查间隔。作为一般指南,对于3个或以上<10 mm的腺瘤性息肉(低级别异型增生[LGD])或息肉伴高级别异型增生或绒毛状成分的患者,应在息肉切除术后3年接受结肠镜检查。相比之下,只有1-2个低级别异型增生的小病变的患者应在术后10年按照欧洲指南进行常规筛查(比如大便潜血试验),5-10年后按照美国指南进行结肠镜监测。此外,根据基线TCS结果进行详细的风险分层,如腺瘤性息肉数量多(≥10)或无蒂锯齿状病变,可以帮助确定个人的推荐TCS间隔时间。在日本,遵循这些指南的决定还没有确定,因为小腺瘤(<5 mm)的管理还没有建立。简而言之,西方的内镜医生试图切除所有的腺瘤性息肉,而日本对于小腺瘤却没有统一的切除或随访方法。因此,这个话题在日本仍然存在争议。根据日本息肉研究工作组的回顾性研究数据,目前的指南推荐如下:“息肉切除后应在3年内进行结肠镜随访。”

CQ. T1(SM)结直肠癌内镜切除后应如何计划监测?

无论是局部复发还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都需要密切监测。内镜切除后应进行至少3年的仔细随访。(弱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C)

注释:基于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果,从“长期复发风险”的角度来看,即使“同时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因素之一是阳性的,也应该建议进行淋巴结清扫手术。

(1)仅内镜下切除(低危)组:因其评价满足结直肠癌治疗(JSCCR)指南的治疗标准而接受内镜切除治疗的患者;

(2)仅行内镜下切除(高危)组:对不符合内镜切除治疗标准但未行手术而进行随访的患者。

(3)内镜下切除+手术组(高危组):不符合内镜下切除治疗标准并追加手术的患者。

(4)手术组:以手术为初始治疗的患者。

本回顾性研究的重点是626例T1 (SM)大肠癌的异时复发率,以内镜下切除为初始治疗。仅行内镜切除(高危)组的复发率为7.1%,没有按照指南进行额外的手术。然而,仅内镜切除(低危)组的复发率为1.9%,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8%,结果优于单独行内镜切除组(表2)。此外,本研究17例中有10例出现了远处复发(肝、肺或骨转移)。根据其他报道中的建议,在不进行额外手术的随访中,不仅需要对局部复发进行密切监测,而且需要对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进行密切监测,尽管这与指南中的治疗标准相偏离。需要仔细随访至少3年(很少有3年后复发的报告,如果可能,最好随访5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T1(SM)直肠癌的复发率高于结肠癌。目前,尚无关于T1(SM)结直肠癌内镜切除后的监测策略的明确建议。最低限度的评估应包括每隔6个月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9-9)、胸部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直肠癌的病例:胸部和盆腔CT)和结肠镜检查(6个月后第一次随访,此后每年一次)。此外,在有蒂的T1(SM)癌中,同时性淋巴结转移率和异时复发率远低于无蒂的T1(SM)癌。因此,如果仅检出头部浸润,淋巴血管浸润阴性,肿瘤出芽为1级,则可考虑内镜下切除后随访。

CQ.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是什么?

当发现直肠SMT,特别是在低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最有可能的。强烈建议使用喷洒色素确认肿瘤表面是否覆盖正常黏膜,并根据肿瘤的大小和表面特征确定肿瘤是否需要内镜或手术切除。(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注释: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具有内分泌特性和表型的胰腺和胃肠道肿瘤的通用术语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些肿瘤分为高分化NET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NEC)。NET根据细胞增殖活性分为G1、G2和G3。NET G3在第四版分类中被归类为NEC,根据临床和遗传学研究的结果被重新归类为NET类型。此外,在第五版中,混合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个新的类别,以前被归类为混合腺神经内分泌癌。

以前被称为“类癌肿瘤”的肿瘤类型对应于NET G1和G2。NET G1和G2之间的差异是基于Ki-67阳性细胞表达率,这是通过计算1000个肿瘤细胞中Ki-67阳性细胞的数量来计算的。Ki-67阳性细胞表达率≥3%为G2,<3%为G1。

结直肠NET的诊断

直肠NET占大肠所有NETs的99%,约80%位于齿状线10 cm以内。NET表现为淡黄色SMT,因为它起源于黏膜固有层深部,并在早期生长到黏膜下层。当检测到SMT,特别是在低位直肠,NET是最有可能的诊断。用色素喷洒确认其表面覆盖正常黏膜。如果怀疑是NET,建议同时使用超声内镜检查。NET通常在超声内镜下是一个均匀的低回声肿块。

结直肠NET的治疗

结直肠NET治疗前,应行CT或磁共振检查,确认无远处转移或淋巴结转移。根据大小来管理NET将在下面的章节中描述。

(1)直径小于10mm

当肿瘤表面无凹陷或溃疡,且肿瘤局限于T1 (SM)时,建议内镜切除。首选的切除方法是EMR、EMR-L法(使用套扎装置的EMR)、EMR-cap法或ESD。根据meta分析,EMR-L、EMR-cap和ESD方法比传统EMR有更高的完整切除率。对切除后的标本进行评估,以确定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这将在后面描述,并确定是否需要额外的治疗。据报道,这种大小的病变经内镜切除后预后良好。

(2)直径10mm或以上

原则上,有报道直径为≥10mm的病灶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增加至18.7%-30.4%,对于这个大小的病灶,应进行手术切除并淋巴结清扫。但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合并症和个人意愿,如果病变局限于T1(SM),局部切除作为完全切除的活组织检查是可以接受的。在评估切除标本中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后(稍后将进行描述),可以考虑进行额外的治疗。

直肠NET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包括:(1)肿瘤直径≥11mm;(2)肿瘤表面确定的凹陷/溃疡;(3)T2(MP)或浸润深于T2 ;(4)淋巴浸润阳性;(5)2个或更多有丝分裂/10个高倍视野(×400视野);(6)Ki67指数≤ 3%(NET G2)。

直肠NET切除术后随访

直肠NET切除术后的监测应与结直肠癌相同。由于NET的生长缓慢,需要长期的随访。据报道,使用68 Ga-DOTA-peptide的PET/CT用于评估原发性和转移性结直肠NET的治疗效果是有用的。

CQ.非肿瘤性息肉应如何处理?

建议将非肿瘤性结直肠息肉分类为错构瘤性、炎性或增生性。(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D)

虽然大多数非肿瘤性结直肠息肉不需要内镜下切除,但如果有症状的息肉引起出血、引起肠套叠或怀疑为癌,建议切除。(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D)

注释:非肿瘤性结直肠息肉组织学上分为错构瘤性(如Peutz-Jeghers息肉、幼年性息肉)、炎性(或良性淋巴滤泡性)或增生性。非肿瘤性息肉可以很容易地从腺瘤性息肉中鉴别出来,包括肉眼的结构、颜色、表面结构和pit形态。然而,内镜下活检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息肉是必要的。

由于与腺瘤性息肉相比,其恶变率较低,观察似乎适用于大多数非肿瘤性结直肠息肉。然而,内镜或手术切除可导致临床症状,如出血或肠套叠的息肉及推测可能恶变的息肉。

CQ. FAP和衰减型FAP在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衰减型FAP (AFAP),建议从青春期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C)

AFAP推荐预防性直肠结肠切除术,因为它会导致结直肠癌。(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C)

注释:AFAP的定义是在25岁或以上的患者中出现多达100个结直肠腺瘤。FAP包括APC和MUTYH变异,每种亚型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都很高。因此,在较年轻时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对AFAP是必要的。尽管有报道称AFAP患者一生中没有结直肠癌,但在这些患者中,结直肠癌的高风险提示需要进行预防性的直肠结肠切除术。全结肠切除并回肠直肠吻合术在AFAP中可能是合适的,因为AFAP中残直肠癌的发生率比FAP低。然而,对于AFAP患者,结直肠癌的终生监测是必要的。相反,FAP推荐全直肠结肠切除并回肠袋-肛门吻合术。已经有临床试验对拒绝手术的FAP和AFAP患者进行非手术干预,包括严密的内镜下切除,但这种策略的长期疗效仍有待阐明。

CQ.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癌症监测,谁最合适,什么是合适的方法?

建议对发病8-10年后出现广泛左半结肠炎的患者进行初次结肠镜监测。(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建议对没有证实内镜缓解的患者尽早开始监测。(弱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建议使用色素内镜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和/或NBI靶向活检。应注意病变的隆起,黏膜结构或颜色的改变与周围区域不同的区域。(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建议对结肠的每个部分进行分级活检。(弱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B)

注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癌症进行内镜监测已被证明是有效的降低结肠直肠癌相关的死亡率。该指南建议在发病8-10年后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考虑到在有活动性炎症的结肠黏膜中,异型增生的病变很难被发现,应尽可能在内镜缓解期进行内镜监测。

建议根据结直肠癌风险分层对监测间隔进行个体化监测。根据英国胃肠病学协会和英国及爱尔兰结肠直肠病学协会发布的指南,对患者进行如下分层:(1)低风险(广泛结肠炎,无内镜/组织学活动性炎症或左半结肠炎);(2)中风险(广泛结肠炎伴轻度内镜/组织学活动性炎症、存在炎性息肉或50岁及以上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家族史);(3)高风险(近5年广泛结肠炎伴中/重度内镜/组织学活动性炎症或狭窄,近5年异型增生,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或有结直肠癌家族史,一级亲属年龄小于50岁)。结肠镜检查建议低风险组每5年检查一次,中风险组每3年检查一次,高风险组每年检查一次。根据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指南,下一次结肠镜监测计划:高风险患者(严重活动性炎症、炎性息肉、狭窄或LGD)为1年,中风险患者(持续性轻度炎症)为2-3年,低风险患者为5年。

色素内镜检查已被证明可以提高异型增生的检出率。然而,NBI监测的有效性仍然存在争议。

尽管已经证明,在癌症监测中,靶向活检与常规随机活检一样有效,但仍有一些病变难以通过内镜检测到。除分级(随机)活检外,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靶向活检。指南建议,应从结肠的每个部分分级采集活检标本。

CQ. 如果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现异型增生或癌,是否所有病变都应手术切除?低级别异型增生是手术的指征吗?

如果在平坦黏膜中发现LGD,建议咨询一些有经验的病理学家。(弱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C)

如果在一个隆起的病灶中发现LGD,并且很可能是偶发的腺瘤,建议进行内镜切除和细致的病理检查。(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C)

然而,如果发现癌或高级别异型增生并确定为结肠炎相关,则建议全直肠结肠切除术。(强推荐【同意率100%】,证据级别C)

注释:目前对于诊断为平坦黏膜LGD病变的治疗策略尚无共识。一些随访研究发现,在诊断为LGD的病例中,经常进展为高级别异型增生和癌,而其他研究报告称,不太可能进展。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报告称,进展为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0.8%。考虑到诊断异型增生的观察者间的差异性,平坦黏膜中检测到的LGD应该由几位具有炎症性肠病专业知识的病理学家确认。随访时间应与胃肠病学专家和外科专家协商确定。

鉴别结肠炎相关的异型增生病变和散发性腺瘤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极有可能是散发性腺瘤的病变,应进行内镜切除,建议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进行详细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然而,由于诊断为异型增生的隆起病变,即使表面异型程度较低,在深层也可能有高度异型度,或可能伴有浸润性癌,应在约3个月后进行密切内镜监测。

原文文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