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纪念的一周:兼论动量方向的意义(20170223)
这一周是出乎意料的一周,又是意料之中的一周。
之所以说出乎意料,是没想到2018年挖下的坑,会以这么快的速度填充着,我去年年底写总结的时候,因为市场对2019年的悲观预期,我一度认为2019年能填上2018年的坑,就是成功,然而,这个看似难度很大的任务,已经近在眼前的,可能在最近一周或者一个月,就会填坑成功;说意料之中,是因为我对体系修正后,市场这一周完美的验证了我最新的“动量+成长”的体系,验证了认知的变化和进阶。
当然,我仍旧能清晰的知道,2019年开年到现在能取得较好的收益,并不是我能力有多少提高,而是市场给了这样的机会,这个是个前提。如果市场还是2018年那样糟糕,可能再好的投资体系也要打折扣。不过,投资不就是这样吗,在市场好的时候,我们把握住机会多赚些,在市场糟糕的时候少亏些。因此,从某种角度讲,我认为,年初至今的这一波,能在车上把我住这波机会的,能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岂不见,仍旧有很多人现在活在2018年的战战兢兢中,踏空这一波。
这一周我仍旧感觉非常开心,开心的并不是收益高低,而是感觉自己对“动量”的驾驭,有了质的飞跃。我从去年9月份开始周记,记录了我认知的变化,和体系的变化过程,在今年的投资中,完美的实践者“动量+成长”的策略。从去年年底开始,通过用动量策略的方式,先后筛选到了养殖、光伏、5G、软件、券商等板块(可以翻看之前的周记,陆续写了多篇动量的文章),但是因为对动量的经验不足,加上对于刚一进入今年熊转牛的预期不足,虽然识别到了猪肉和光伏的机会,但是没有抓到。不过,却在筛选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终于,在上周券商启动前,精准的把握住了券商的机会。我陆续对动量思考的点滴:
从识别到光伏和猪肉板块的机会没上车,说明识别机会的能力具备了,但是把握机会的能力欠缺,到识别到券商机会然后精准抓到券商机会,这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变化。也许,运气占了很大部分。别人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的认知变化。这种从去年的煎熬,到今天的转变,我认为是一种进阶。为何呢?三个方面:
1、如果券商放在我过去的体系中,我是不会买入的。因为我过去的体系,是以“业绩爆发”为基础的,是以新兴的高景气行业为基础的,在选股的第一环节,就会排除掉这个行业;
2、即便是我过去的体系能选中券商,我可能不会等到2月13日这种突破买点出现,我可能会在研究后看基本面买入,而不是在量价上找买点。券商板块我跟踪了大概一个多月,终于在2月13日板块放量突破前高的位置出手。这是一种非常大的变化和进阶。
3、自己能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审视市场。我不再主观的去分析经济形势以及政策导向,还有行业景气度,而是以“动量”的视角,去审视市场,我用20日动量和60日动量排序的方式,筛选出市场选择的方向,然后跟随。这又是一种非常大的认知变化。
从主观到客观,从预测到跟随,从钻研个股到动量板块入手,我认为就是我的变化。动量的优势,是揭示了市场的方向,然后再在这种方向中,利用自己对个股的分析优势选中最受益的,这种实际效果,已经体现在今年的行情中。我用这种方式做了回测,我发现,我过去如果融入动量,依然不会错过2016-2017年的锂电行情,还会识别到2017年大市值板块的行情,甚至2018年的医药板块行情,因为这些行情,恰恰是当时时间段的动量板块。当然,动量并非是都是优点没有缺点,动量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波动大,二是如果没有完善的仓位管理和风险控制做辅助,回撤也会很大。所以,这不是一个独立的变化,而是整个体系需要变化,牵一发动全身。
关于和动量相配套的基本面分析体系,我其实不必多讲,关注的伙伴应该比较了解,还是原来那一套,以业绩和成长为核心,找业绩爆发力度最强和持续性最强的。但是动量相配套的仓位管理与风险控制,是我一个新的变化,我现在执行的是埃德尔2%法则,这个法则我认为可以和动量完美结合。
我最近也在思考,现在动量已经证明在市场有效的时候,是利器,那么,如果在市场无效的时候,比如出现2018年单边下跌的时候,这种利器可能会变成凶器,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控制住这种风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