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棣接连亲征北伐
上一回说到,朱棣御驾亲征北伐鞑靼阿鲁台。1410年(永乐八年)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于是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从朱棣首次北伐作战可以看出,明军在每一次作战之前,都首先弄清楚蒙古军队的位置。比如,与本雅失里作战之前,得知其在兀古儿扎河附近;在招降失乃干时,得知其在广武镇一带;最后与阿鲁台作战之前,得知其在兀儿古纳河一带。可以说,明军在侦察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但此后对鞑靼的三次北征中,就弄不清楚蒙军的位置了,说明鞑靼方面已经吸取了教训,采取了有效的反侦察措施。
神机营在朱棣首次北征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后来的四次北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永乐二十年(1422年)的北征中,明军屯营时,大营居中央,大营之外分驻五军,步兵在内,骑兵在外,而神机营又在骑兵之外,这意味着一旦与敌人交锋,神机营必将首当其冲。在具体作战时,明军先以少数骑兵诱敌,等到敌人大队人马反击时进入神机铳的射程之后,再用大量神机铳射击。这次北征大败阿鲁台就用了这种战术,而且最后还辎重诱敌,再用神机铳伏击。
朱棣最初制订的计划是沿原进军路线回师,并预先在进军时沿路筑城贮粮,目的当然是为回师做准备。但后来战局的变化致使明军不能按原定计划沿原路回师,两路明军均绕道回师,朱棣回到开平时,不得不令都督张远等人重返平胡城,把贮存在该城的粮食运回。在与阿鲁台作战之前,朱棣在“杀胡城”作出了分兵的决定,令清远侯王友、广恩伯刘才率领一部分明军回师开平。可是王友、刘才率军回到禽胡山一带,为了躲避鞑靼知院失乃干率领的蒙军而绕道应昌,结果导致一些明军因缺粮而饿死。为此,王友、刘才的避战行为受到了朱棣的严责。
而朱棣率主力在广漠镇一带班师时,也不再经原路回师,而是折向西南,经过兴安岭的永宁戍、通川甸等地回到开平。朱棣在绕道回师的途中同样出现了缺粮的情况,明军用俘获的畜牲来应急,明成祖还下令明军互相赊粮,并承诺回到关内之后由官方代为偿还。于是,朱棣吸取了首次北征回师时的经验教训,在后来的四次北征中主力均按原路回师,充分利用进军时在沿路预先贮存的粮草,所以不再出现缺粮的情况。
朱棣首次北征历时三个多月,纵横二三千公里,虽然末能歼灭鞑靼部,却扫荡了鞑靼的根据地斡难河、胪朐河一带,促成了鞑靼内讧,致使鞑靼大汗本雅失里在逃亡途中被瓦剌杀死、鞑靼太师阿鲁台称臣朝贡。七月十七日,朱棣的北伐大军回到北京。1413年(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
朱棣亲征重创鞑靼后,瓦剌部趁机迅速发展壮大,称霸蒙古,抗拒明廷命令。永乐十一年(1413年),瓦剌军进驻胪朐河,窥视中原。朱棣决定集兵筹饷,再次亲征。永乐十二(1414年)二月,朱棣率兵50万人从北京出发第二次北征。六月初三,明军在三峡口(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击败了瓦剌部的一股游兵,杀敌数十骑。初七日,明军行至勿兰忽失温(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瓦刺部酋马哈木、答里巴、太平、把秃孛罗等率众3万人,依托山势,分三路阻抗。朱棣派骑兵冲击,引诱敌兵离开山势,遂命柳升发神机铳炮轰击,自己亦亲率铁骑杀入敌阵,瓦剌军败退,朱棣乘势追击,兵分几路夹击瓦剌军的所扑,杀敌数千,瓦剌军纷纷败逃。明军追至土刺河(今蒙古境内之土拉河),又生擒数十人,马哈木、太平等远遁。此役,瓦剌受到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同时,明军也伤亡惨重。朱棣于初九日下令收兵。
此后明朝边境无事,瓦剌、鞑靼继续争斗,阿鲁台占了上风,并控制了兀良哈三卫(所谓成祖赠大宁给三卫纯属子虚乌有),逐渐从永乐十九年(1421年)起不满足于与明朝贡贸易,开始袭扰明朝边疆。导致已经年老体衰的朱棣不得不再次开始北伐。朱棣之前的两次北伐,动用兵力五十余万,民夫数百万,粮道漫长,补给困难,给明朝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此时明朝消耗巨大,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招抚诸番、郑和下西洋、亦失哈上北海、征伐安南,再加上朱棣北伐,早已不堪其重,竟发生了户、礼、兵、工等四部尚书合议反对北伐之事。朱棣龙颜大怒,结果户部尚书夏原吉、工部尚书吴中下狱,兵部尚书方宾自杀,强行通过北伐决议。
永乐二十年(1422年),朱棣力排众议,顶着巨大的压力发动第三次北伐,誓要彻底消灭蒙古余部。然而,此次北伐比前两次都不如,数十万大军出师北京,当主力部队至宣府(今河北宣化)东南的鸡鸣山时,鞑靼首领阿鲁台得知明军来袭,乘夜逃离兴和,避而不战。七月,明军到达煞胡原,俘获鞑靼的部属,得知阿鲁台已逃走,朱棣下令停止追击。明军在回师途中,击败兀良哈部,九月,回师北京。朱棣祖第三次出击漠北,虽对鞑靼部有一定的打击,但成效不大,并没彻底解决盘据漠北的蒙古三个部落对明国边境的滋扰。朱棣为了给朝臣们一个交代,《北征录》极尽能事地粉饰北伐之行“丑虏阿鲁台闻风震慑,弃其辎重牛羊马驼逃命远遁”、“杀首贼数十人,斩获其余党无算”。其中自相矛盾的说法,含糊其辞的斩获表明,朱棣这一趟北伐是白跑了。永乐二十一(1423年),鞑靼首领阿鲁台再次率部滋扰明朝边境,朱棣闻悉后决定再次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