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海大鱼——清明时节雨纷纷,海上大鱼儿也断魂

0
1
原文

海滨故无山。一日,忽见峻岭重迭,绵亘数里,众悉骇怪。又一日,山忽他徙,化而乌有。相传海中大鱼,值清明节,则携眷口往拜其墓,故寒食时多见之。

这篇文章说的故事和清明节有点关系。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小假期,人们除了外出踏青赏花,更主要的是家族亲属一起去给逝去的先人们扫墓祭拜。

这个故事说的也是扫墓的事,但主人公不是我们人类,它们是什么东西呢?

东海的海边上,原来是没有山的。忽然一日,山出现了,崇山峻岭、重峦叠嶂,连绵横贯数里地。

周围的人看了都觉得奇怪,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出现这么座大山呢?要是有迷信的人,肯定就会说了,这是不是有什么不详的预兆啊?

正当人们已经习惯了海上有座山时,一日,山不见了。这山慢慢移动,飘走了,海上又恢复了当初的样子。

有奇景就有传说。人们传说这海里有一种大鱼,至于多大,也没说。按现在所知,可能就是鲸鱼那类鱼种。目前,世界最大的鱼类是鲸鲨。鲸鲨身体庞大,全长可达20米。

这种大鱼每到清明时节,就携家带口,去祖坟祭祀扫墓。因此,一到寒食节,这种海上的山就能看到。

可能那山并不是山,而是成千上万的大鱼堆积起来的鱼山吧。山脚的鱼还好说,不知道上面的鱼离开水那么长时间行不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国人是最讲究孝道的,每年的清明扫墓,也是为了礼敬先人,缅怀亲人。

难为这海里的大鱼们也有这样的思想观念。

补充知识: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

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来源:百度百科}

—END—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