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还是锁起来为妙

文:聂传安


忽然听到有个老师在大声问:“告诉我,除了你,还有谁去了?!”

一个小男生低头,不语。

“不说是吧?……再不说我就……”

依然是沉默。

我匆忙走过,不知最后结果如何。却忽然想起闲时看的英国名作家约翰·勒卡雷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那里面有一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瑟斯古德学校的某教员是个钢琴家,因事协助警方进行调查,而他的衣箱一直放在地下室里等待处理。好些教员都主张启箱检查。他们说,其中一定有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失物,如谁谁的银框像片、谁谁的瑞士军用折刀、谁谁的手表……

但瑟斯古德校长“板着他那没有皱纹的脸,坚决不为他们的请求所动”。他从他父亲那里接手办这所学校只有五年,可是这五年的时间已经教会了他:

有些东西最好还是锁起来为妙。

的确如此。

若干年前,一次巡堂。众生都在听讲,而一女生却埋头写东西。我走到跟前,一言不发,伸手便把那张看似写了许多字的大大的纸扯过,揉成一团,默然退出,留下一张惊恐的脸。

那脸应该惊恐。因为那纸即使一团,我也看到面上的半句的家长、老师明显不宜的语言。

我马上意识到:她在与人对话,而所有对话的内容都在这张纸上。你写好传给我,我写好再传给你。

那人是谁?写了什么内容?上课怎么能做这些?还要不要学习?……

如果要追问,会发现问题可能越来越多。

而有的答案,把那张纸一展开就知道了。

我把纸团锁好。后来,我把那女生叫到办公室——她当然极为紧张。我把那纸团递给她,说:“我没拆开看,给你留作纪念。不过上课还是要听讲!”

她很感激地接过纸团,连说“谢谢”。

从此,感觉这丫头的精神状态明显好多了,对老师也是充满着信任。

很多时候,老师对学生(包括家长对孩子)的事不必知晓得那么清楚,特别是当学生不愿意你知道的时候。每个人都有隐私,也都有难言之隐。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更多的是尊重,是放过,而不是非要撕去所有的隐饰,让真相完全裸露。有的时候,对所谓真相的过分追求就是对孩子的伤害。如前面那个老师,一心想问出犯错孩子的同伙。殊不知,这一行为既让孩子的“义气”受损,又让孩子人缘受损,甚至会让孩子受到报复。

从此,他的幸福就会大打折扣。

于是,老师在很多时候,不是撕下学生的“伪装”,而是维持孩子的“伪装”;不是打开那个“箱子”,而是主动地把“箱子”封起来。

即使箱子里面是错误,是“罪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谁上学时没干过傻事蠢事坏事呢?

当我们把箱子封起来的时候,孩子尊严就保住了。

当我们把箱子拆开的时候,所有的面皮也都撕破了。

知道维护尊严,教育起来自然容易得多。

如果在学生毕业之时,老师放眼一望,台下全是撕破脸皮之人,那场景是多么的雷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