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博会打造国家文化交流名片
图博会上,中外出版人交流洽谈。
1986年9月5日到11日,第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图博会”)的召开成为一件国际盛事。法国《解放报》曾报道称,首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是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是中国文化史上实行全方位开放的标志。
走过二十届,图博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级书展。2013年9月1日,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顺利闭幕。“这些年,图博会致力于搭建中外出版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从各国政府官员到高端作家学者,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走进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图博会已不单是出版行业的交易平台,更是在打造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名片。”一位资深出版人这样评价图博会。
搭建“走出去”重要平台
参加1986年第一届图博会的时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的孟超,还不满30岁。那时,人民大学出版社只是“重在参与”。
201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劳特里奇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英文版新书首发式上,孟超依然站在这里。劳特里奇出版社所属的泰勒弗朗西斯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之一。“这次是劳特里奇第一次与我们合作,但未来我们会展开更多的合作。”孟超说,“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跟培生、麦格劳-希尔、圣智等众多国际一流出版机构建立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只是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在图博会的平台上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第一届图博会上,仅达成版权贸易97项。而本届图博会,据组委会初步统计,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3667项,比2012年增长11.2%。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2091项,比2012年同期增长12%;达成引进协议1576项,比2012年同期增长10.1%。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本届图博会中文版权贸易的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33,体现出中文图书版权输出实力越来越强。以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本届图博会期间,向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西方主流国家输出了一系列现当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理论著作版权,包括《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7种)、《贾平凹散文典藏大系》(7种)等,创下历届参展新高。
中文图书版权输出成果的进一步扩大,表明图博会已经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出版业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重要渠道。
对外宣传“中国梦”的重要窗口
“充分利用图博会上的各种活动和主题图书版权输出,让世界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梦’,能够推动'中国梦’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刘伯根道出了图博会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它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激荡的重要平台。
2013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中英国际出版论坛、中英语言教育出版论坛、中欧数字出版论坛等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国际间的版权贸易与出版合作,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一系列作家活动,更是成为展会亮点。2013年,组委会携手山东省作家协会、莫斯科市政府及光明网,特邀杨志军、江南、德米特里·格卢霍夫斯基、帕维尔·巴辛斯基四位中俄著名小说家及文学评论家,与读者分享了他们的创作及生活故事。来自德国、比利时等国家的作家也参加了本届图博会,举办了各种文学活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此外,新世界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梦:谁的梦?》、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数字图书“中国故事”系列等优秀出版物,反映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起到了积极宣传“中国梦”、营造“中国梦”的效果。
数字出版形式日趋多元化
本届数字出版展区呈现出明显特点: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教育出版集团等重点单位,加大了数字产品的展示规模;台湾和海外参展势头增长明显,台湾数字展区的规模扩大了一倍。
国际上,数字出版正在向多元、深入、全媒体趋势发展,中国出版机构也紧随大潮,新的出版平台不断出现。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正式推出自主研发的“易阅通”,试图打造国际一流、中国最大的数字资源聚合、加工、交易、服务平台。目前已聚合国内外数字资源130多万种,其中30多万种电子书、6000多种电子杂志已经上线运营。安徽少儿出版社则携手联想(北京)公司,以联想智能电视为平台,将打造一个集家庭数字阅读、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全新数字化平台。
世界数字化浪潮中,中国出版机构的脚步正越来越快。(李苑)
(责任编辑: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