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黄爵滋上书,禁烟的开始
清史:黄爵滋上书,禁烟的开始
关键词:许乃济主张弛禁烟片、林则徐虎门销烟
前因
许乃济主张弛禁烟片:英国进行鸦片走私,许乃济主张弛禁烟片,鼓励国内种植,与英国人争利。
▲许乃济上书部分
后果
林则徐虎门销烟:黄爵滋上书禁烟后,朝廷决定禁烟,林则徐赶到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过程始末
一、黄爵滋给道光皇帝上书
公元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给道光皇帝上书,希望朝廷下令严禁鸦片。黄爵滋上书时,鸦片问题已经困扰了朝廷十多年。随着英国等国家鸦片走私活动的愈演愈烈,清朝白银外流、民生凋敝,黄爵滋觉得鸦片到了不得不禁的时候,所以他给皇帝写了奏折。
黄爵滋说先皇嘉庆皇帝在时,就曾主张禁烟,但是当时人们没意识到鸦片危害这么大,要是料到有今天,肯定会严厉禁绝。他给道光详细描述了鸦片的危害,说因为吸食鸦片,如今国家每年白银都在外流,而且全社会都吸鸦片,社会风气败坏,情况已经和过去大不同。
▲黄爵滋(1793—1853)
二、黄爵滋驳斥弛禁派的观点
黄爵滋还驳斥了弛禁派的观点,他说,弛禁派认为,内陆熬制的鸦片毒性不大,吸食鸦片不会上瘾,但是他们忘了,如今市场上充斥着洋人生产的鸦片,它的纯度高,很容易上瘾。
弛禁派还有个观点是,对鸦片成瘾的人强制禁烟,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不如弛禁来的稳妥。可黄爵滋认为,纵容人们吸食只会危害更大。所以黄爵滋认为,弛禁派的主张根本行不通。
陈述问题后,黄爵滋提出了解决办法,他说要杜绝鸦片,就必须对吸食者严厉惩罚,应该责令各地官员严查严办,官员和士兵吸食鸦片的,要加重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直接处死。
▲吸食鸦片的人们
接到奏折的道光帝,也意识到问题得严重性。其实,他对鸦片问题不是没有关注,刚登基时,他就下令查禁鸦片,可地方官里很多人吸鸦片,政令成了一纸空文。这也不能全怪地方官,当皇帝前的道光也吸鸦片,他还写过文章说,自己读书累了,就抽上一口烟,抽完神清气爽。
虽然现在道光不抽鸦片了,但他知道,有人抽鸦片抽的家破人亡,有人就是偶尔抽上一下。
这些人怎么区别对待?还是一棍子打死,全都不让他们抽了?道光皇帝的心里有些犹豫。
其实,鸦片的问题早在两年就前被讨论过。太常寺卿许乃济主张不禁。他说要阻止白银外流,在鸦片进口时严格管理,提高税率,鸦片交易的时候只允许以物换物,这样银子就不会流到国外去。而且国家还可以鼓励种鸦片,大清的鸦片烟不用纳关税,市场价格低,洋人的鸦片竞争不过。
▲黄爵滋上书
三、林则徐支持黄爵滋
许乃济的观点不无道理,但现在黄爵滋提议国家禁烟,道光皇帝拿不定主意,开始叫人讨论。
黄爵滋的奏折被发给各省的总督、巡抚和将军们。地方的意见很快反馈上来,可二十九份奏折里,只有八个人支持黄爵滋。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即使要查禁烟片,也必须从源头入手。
地方督抚说的源头,实际上是指广东。当时清朝对外通商的口岸,只有广州一处,大家说烟片都是从广州运进来的,禁烟这事儿,控制住广东就可以了,没必要全国大张旗鼓的张罗。
▲张岳崧(1773—1842)
湖北巡抚张岳松言辞最激烈,他说吸烟的人绝不能处死。因为按照清朝法律,死刑流程复杂,
要层层上报,如果抽烟的人都处死,那地方官府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得天天忙着上报死刑。
张岳松等反对派的意见义正词严,虽然有道理,但也藏了私心。他们把禁烟的事推到广东,实际上是踢皮球推卸责任。不在自己的辖区禁烟,是怕禁烟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仕途。
但也有人支持黄爵滋的意见,林则徐就是其中之一。林则徐在奏折里说,如果任由鸦片走私,几十年后,清朝军队会因吸食鸦片而瓦解,财政也会彻底奔溃。道光看了内心很震惊。
不过,道光皇帝还是没有下定最后决心,直到几个月以后,镇国公溥喜吸鸦片的事传出来,坚定了道光帝的决心。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画像
四、林则徐赴广州禁烟
十月份的一天,道光皇帝接到报告,说镇国公溥喜在僧庙里吸食鸦片。道光皇帝听了大惊,没想到烟片已经侵染到皇室,可这鸦片是怎么运到寺庙去的?道光皇帝叫人严查。
没多久,直隶总督琦善上奏折,说在天津缴获鸦片十三万两。溥喜在庙里抽的鸦片,估计都从这来。琦善还跟道光皇帝说,自己查获鸦片时顺藤摸瓜,发现这些鸦片都是从广东来的。
此前讨论要不要禁烟时,道光皇帝犹豫不决,现在发现鸦片已经开始毒害皇室子弟,坚定了他禁烟的决心,为了平衡地方督抚的对立意见,他决定不在全国搞禁烟,而是主要治理广州。
▲博尔济吉特·琦善(1786年-1854年)
道光皇帝选中去广州禁烟的人选是林则徐。琦善报告后的的第二天,道光就下了旨意,要林则徐进京。林则徐对禁烟态度积极,而且办事细密周到,派他去,一定能把事情处理好。
就这样,黄爵滋提出的上书禁烟的意见,以林则徐赴广州禁烟告终。林则徐去广州查禁烟片一年后,黄爵滋也以钦差的身份,去鸦片走私猖獗的福建查禁鸦片。清朝的禁烟运动由此开始了。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 -1850年11月22日)
结论:
黄爵滋上书是清朝的禁烟运动开始
【参考资料】《清史稿》《故人·抚州篇——黄爵滋》《正说清朝十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