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皆美《书屑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尘世天堂
林语堂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里面有一句话:如果人们的信念跟我的一样,
认尘世是唯一的天堂,那他们必将更竭尽全力,把这个世界造成天堂。
今生之前的,我们看不到;今生之后的,我们也看不到。
握在手里,只这几十载光阴。
苦也是过,乐也是过。
用微笑和明媚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
尘世就是天堂,每个人都是天然纯净的孩子。
人应该如何生活?
草木虫鱼不问该怎样活着,也不问为什么活着。
顺季生长,顺季消亡,一切自然而然。
那么,把自己当作一株草,或者一树花。
欣欣然,陶陶然,生长,绽放,枯萎。
生活不在别处。
就在草木虫鱼一样的生活里。
如此清心寂灭、生死浑然,我们做不到。
不知生,焉知死?
奉老,养稚,读书,写字,思考。
爱,教育,传承。
春天的花朵,傍晚的音乐,兰花,燕子。
……
一切,都在生活里,在生命里。
劳我,以生。
张岱《陶庵梦忆》中说:天上一轮好月,
一杯得火候好茶,其实珍惜之不尽也。
月亮夜夜都在,茶也时时得泡。
重要的却是一份可对月可品茗的心境。
没有红尘羁绊,忘却人世烦恼。
只那样装一枚月亮,然后胸怀莹白;只那样啜一口清茶,然后遍体清凉。
于拥堵中给心留个缝隙吧,给今晚的月,和月下的茶。
《庄子》: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这样情感一致,这样心意相通,该是如何一种境界?
或是子期对伯牙说“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
或是白居易送刘禹锡那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或是寒山和拾得;或是沈三白和陈芸。
莫逆,和功名利禄无关,和红尘琐事无关。
只是灵犀一点,便心心相印。
诗有别才
严羽《沧浪诗话》中说:
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终于晓得,诗与散文、小说、戏剧毕竟不同。
诗是灵气,是缘分,是在知识、理论、语法等一切之外的天使。
天使落入凡尘。
在孟浩然那里,在周梦蝶那里。
每个诗人,都是开放的花朵,他们的世界,不在人间。
周梦蝶咏蜗牛时说:“走总有到的时候。”
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走,向着每个人自己的方向。
生命的尽头是一丘土,灵魂的尽头在哪里?
在爱和理想的远方,或者,安静宁和的当下。
走,总有到的时候。
风一程,雨一程。卸落繁华和嚣攘,做一只清凉的蜗牛。
出门是草
周梦蝶《善哉十行》中说:
“善哉善哉你说,你心里有绿色,出门便是草。”
自可以不寻僧,不问寺。自可以不读经,不礼佛。
心里有禅,事事皆禅。
一切都只是心造。
所以,不必远远地跑去看那一丛梨花。
她该在你心里,而且,从春到冬,从秋到夏。
袁枚曰: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随之而已。人生难得如此。
仕隐进退,荣辱兴衰,听其来,凭其去,顺其自然。
这样的见识,不知那些汲汲于功名利禄者,几人懂得?
黄裳《白门秋柳》中有“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句。
语出明李日华著《紫桃轩杂缀》,
“白石生辟谷嘿坐,人问之不答,固问之,乃云: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
白石生到彭祖之时,已是二千岁。
平日煮白石为食,因就白石山而居。
其愤世若此,才得境界若此。
吃五谷,发人声。自然与世有扰,难得寂静了。
来源:人在江湖心在山水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