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的妙处 阅读附答案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3分)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或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4分)

  【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分)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2.(2分)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意对即可)

  3.(3分)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

  4.(3分)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惊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

  5.(4分)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

(0)

相关推荐

  • 齐白石画老鼠,总有人夸,这是写意中国画的魅力,但也有不少缺点

    齐白石画老鼠,总有人夸,这是写意中国画的魅力,但也有不少缺点 画家齐白石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他擅长花鸟虫鱼,小写意和大写意相融,在刻画细小虫子的时候,偶尔也使用工笔方式.齐白石以画虾闻名天下,同时草 ...

  • 芳兰振蕙叶阅读附答案

    芳兰振蕙叶答案 ⑴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现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 ...

  • 《种皓》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 ...

  • 刘成章《三角梅》初中散文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 ...

  • 胡杨树 散文阅读附答案

    [移动版] 作者:1609541375 胡杨树 ①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l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环 ...

  • 《父爱的速度》阅读附答案

    父爱的速度 ①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用功苦读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②无意中参与了一场巷战,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的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跑走了,我站在 ...

  • 我的第一只鹅 巴别尔阅读附答案

    我的第一只鹅 巴别尔① 六师师长萨维茨基远远望见我,便站了起来,他身躯魁伟健美得令我惊叹,他两条修长的腿包在紧箍至膝弯的锃亮的高筒靴内. 我将暂调我来师部的调令递呈给他. "执行命令!&qu ...

  • 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附答案》期末复习三年...

    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附答案>期末复习 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附答案>期末复习 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附答案>期末复习

  • 夏翁 江阴巨族 尝舟行过市桥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 ...

  • 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 周传家阅读附答案

    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 周传家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批评旧史学的弊端,大声疾呼号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