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新生儿遗传性癫痫

导读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的进步,新生儿癫痫遗传学研究在飞速发展,新生儿癫痫关联的疾病研究范围在逐渐扩大。遗传性新生儿癫痫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皮质发育畸形 2,遗传性代谢病、遗传性血管病、遗传性综合征、遗传性细胞相关疾病。临床上,新生儿癫痫的表型体现出重叠性,无关联的基因上发生的有害变异可以导致相似的表型;同一基因上不同的变异也会体现不同的表型:可能是良性的新生儿癫痫也可能是比较严重的癫痫性脑病。我们建议将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诊断,特别是电临床特征,核磁共振结果等。遗传性疾病的快速诊疗是临床优先关注的问题,在基因检测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基因诊断是挑战同时也是机会。

论文ID

原名:Neonatal epilepsy genetics

译名:新生儿遗传性癫痫

期刊:Seminars in Fetal & Neonatal Medicine

IF:3.435

发表时间:2018年

通信作者:Erika J.T. Axeen

通信作者单位:Epilepsy Genetics Program,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Division of Epilepsy,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MA, USA

综述内容

1.简介:

癫痫发作通常出现在新生儿期,大约13%的新生儿癫痫发作是由于癫痫引起。新生儿癫痫发作与良性癫痫发作不同,癫痫发作也不一定会引起严重的癫痫性脑病。新生儿癫痫发作时除了由低氧缺血性脑病(HIE)、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急性感染有关,通常是由于潜在的遗传条件引起的。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二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多癫痫相关的基因被定位,这些基因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涉及到离子通道、细胞信号、DNA修复、代谢途径等。基因与表型的关联已有了初步成果,但还需继续完善。我们将遗传性新生儿癫痫进行以下分类:1,皮质发育畸形2,遗传性代谢病、遗传性血管病、遗传性综合征、遗传性细胞相关疾病,详细介绍见表1.我们总结了新生儿时期出现的癫痫,以及新生儿癫痫的诊断评估方法。(Fig. 2)

Fig. 1 新生儿癫痫遗传学病因概述

Fig. 2 新生儿癫痫的诊断方法

2.新生儿时期的电临床综合征

新生儿癫痫发作即年龄相关的电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从良性癫痫或者自限性癫痫到难治性癫痫及重度发育落后伴随癫痫性脑病。在临床上首先考虑的是综合征的诊断,然后是遗传层面的病因诊断。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1,基因的异质性,一个单独的电临床综合征可能由无关联的基因变异引起。2,表达的可变性,同一个致病性的基因变异在不同的患者中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临床上,大田园综合征的一个比较难鉴别的病因是KCNQ2基因变异引起(基因座异质性),同时KCNQ2还关联良性新生儿癫痫(表达可变性)。这一组典型的综合征包括良性新生儿癫痫、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早期发作的癫痫性脑病及肌阵挛癫痫,转移性局灶性新生儿癫痫,非特异性早发癫痫。

新生儿癫痫发作、新生儿家族性癫痫与三个在大脑中表达的钠离子或者钾离子通道亚基发生的变异相关(离子通道病):KCNQ2, KCNQ3, SCN2A,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田园综合征可能和皮质发育畸形有关,也有其他病历报道,可能与显性或者隐性的遗传因素相关而不伴随畸形。早期的癫痫性脑病主要是由出生后新陈代谢病引起,比如非酮症性高糖症或维生素依赖性癫痫症,尽管大田园综合征和癫痫性脑病的遗传学病因有所重叠。临床上已经对癫痫性脑病伴爆发抑制的患者进行了诊断,在61%的患者中检出了以下基因的变异,高检出率的基因有:KCNQ2 (35.7%), STXBP1 (7.1e32%), and SCN2A (7.1e13.4%);低检出率的基因有PNPO,PIGA,ARX (males), CASK (males), SIK1。个例报道,在多变癫痫表型的癫痫性脑病伴随爆发抑制的患者中检出了CDKL5, SLC25A22, ALG1, GABRA1,SEPSECS, and SLC1A2基因的变异。新生儿转移性局灶癫痫发作的患者39%以上检出了KCNT1基因的致病变异SCN2A,SCN1A,SLC25A22,PLCB1,TBC1D24,QARS等基因上也检出了有害变异。

3.新生儿癫痫相关的关键基因

3.1皮质发育畸形

脑部结构异常会导致癫痫症状,这些脑部畸形包括小的皮质畸形,发育不良,也有大一些的脑半球畸形,或者更多的弥散性畸形比如无脑回畸形。ARX X连锁的同源基因,编码了转录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母系遗传来的半合子或者新发变异会导致新生儿时期癫痫发作。ARX 的表型谱从无脑回畸形的智力障碍到X连锁脑畸形伴生殖器异常,也有患者有严重的脑积水和脑瘫的表现,新生儿癫痫发作已经被证实与皮质发育畸形相关。非综合征非畸形相关的基因变异存在于大田园综合征患者中。

CASK (Xp11.4)编码一种钙离子依赖性血清素蛋白激酶, CASK基因上发生的有害变异与综合征及非综合征型的智力障碍及脑畸形(小头畸形、桥脑发育不良)相关。功能缺失型致病变异及小头畸形与男性大田园综合征患者相关联。PI3-kinase-AKT通路的激活变异可能会使婴幼儿时期的癫痫发作进程加快,比如发生在生殖细胞的PIK3R2,PIK3CA,DEPDC5和PTEN,基因的变异,以及体细胞中AKT3,PIK3CA,CCND2,MTOR,TSC2和DEPDC5基因变异。与新生儿癫痫发作相关的皮质畸形包括半脑畸形,巨脑回畸形和多性脑畸形。1型无脑回畸形已经明确了遗传学病因,微管通路相关基因的变异:LIS1, DCX, TUBA1A。2型无脑回畸形与影响不良症相关,比如在婴幼儿时期Walkere Warburg 综合征伴随的癫痫发作。

小头畸形也可能与新生儿癫痫发作有关,主要原因是细胞循环相关基因的变异引起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缺陷。比如说PNKP基因,编码多核苷酸激酶-3~磷酸激酶,有参与DNA的修复的功能,与Ohtahara综合症相关联。

3.2遗传代谢病

患有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新生儿也常会伴随癫痫症状,相关通路见图1。少数的疾病可以通过临床的遗传代谢筛查诊断出来,详见图2。我们回顾一些典型案例,包括遗传学诊断影响临床治疗的案例。

由于葡萄糖转运载体1缺乏 (SLC2A1)使葡萄糖不能有效的通过血脑屏障,导致脑脊液中糖分过少、难治性癫痫、发育迟缓。可以通过测量进食4h后脑脊液及血清的葡糖糖含量进行诊断。在葡萄糖转运体1缺乏的患者中,脑脊液葡萄糖量显著低于<40 mg/dL(很少能超过60),脑脊液:血浆葡萄糖的比例小于0.4。同时结合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诊断。SLC2A1基因上的杂合变异一般为新发变异,也有的是遗传自有患有特发性运动障碍的家系成员。采用生酮饮食--替代性的大脑能量供应物质,可以减轻癫痫发作症状,对于减轻癫痫发作及促进神经发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甘氨酸脑病是一类氨基乙酸代谢障碍相关的遗传代谢病,常引起婴幼儿癫痫性脑病,需要通过脑脊液中甘氨酸检测进行诊断,因为血清中甘氨酸指标一般是正常的。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非常罕见但很重要,临床上对于这个隐性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已有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不明原因的新生儿癫痫发作,吡哆醇,叶酸,磷酸吡哆醛等药物的使用已经被标准化。通过维生素的补充这类患者的癫痫发作及脑病的症状得到改善。

典型的吡哆醇依赖性癫痫与ALDH7A1基因关联,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缺乏a-氨基乙胺半醛(a-AASA),导致了吡哆-5-磷酸(PLP)的失活。低水平的a-氨基乙胺半醛(a-AASA)和哌啶酸可以被检测出来。典型的新生儿癫痫在出生后的数小时及数天内就会发作,新生儿期以后会出现其他的非典型表现。传统的抗癫痫药很难控住癫痫发作的症状,随着Vb6的广泛使用,癫痫发作得到控制但是智力障碍依旧存在。Folinic-acid反应性癫痫和吡哆醇依赖性癫痫都是由ALDH7A1基因变异引起,PLP依赖性癫痫在一定程度上与与磷酸氧化还原酶相关。脑脊液PLP降低并不是该病特有的诊断标准,其他的疾病也有这项特征。最近PROSC基因变异也被确定为B6相关的癫痫。一些病历里吡哆醇反应性癫痫与ALPL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引起的高磷血症相关,ALPL基因编码一种组织特异性的碱性磷酸酶,在B6的代谢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氨基酸的合成及运输障碍疾是一类罕见的疾病,并逐渐与新生儿癫痫关联起来有时也会,也有小头畸形的表现。在丝氨酸合成及运输障碍的相关通路及天门冬氨酸合成缺陷会在婴幼儿时期表现出小头畸形、发育迟缓、痉挛性四肢瘫、早期癫痫性脑病。对丝氨酸缺陷的患者补充l-丝氨酸可以改善患者的癫痫的发作症状,天门冬氨酸的效果还不明确,有可能会使癫痫症状恶化。最近在一例爆发抑制性的新生儿癫痫性脑病患者中,发现了SEPSECS通路上的致病变异。

在这组研究中,461个患者中有28%患有线粒体病,其中16%表现出新生儿癫痫。癫痫发作类型及脑电图模式是可变的,肌阵挛癫痫的抽搐比较常见。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的生酮饮食给与靶向治疗的特殊的适应症。Leigh综合征体现出了基因异质性,发病年龄多变,有的患者甚至在新生儿早期就发病。 SLC25A22编码线粒体谷氨酸转运蛋白,该基因上致病变异是在新生儿时期早期癫痫性脑病的患者中检出的,临床表型谱已经扩展到新生儿转移性局灶性癫痫。许多遗传细胞病因与线粒体途径有重叠,比如BRAT1变异相关的癫痫。

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的遗传病因研究日渐深入,可引起多系统的表现,以及一些列的神经系统表现,其中包括早发型婴儿癫痫性脑病。由SLC35A2、 PIGA基因变异导致。SLC35A2编码高尔基体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转运体。糖基化反应在血清中正常,在神经元中失活导致了糖基化缺陷。女性携带新发的杂合变异导致发育迟缓,早期癫痫型脑病在6天到6个月之间出现,在不同的患者中核磁共振结果各有不同,包括小脑萎缩、胼胝体薄、髓鞘化延迟。PIGA参与到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的合成过程中,遗传或者新发的PIGA基因杂合变异与早发型肌阵挛癫痫、Ohtahara综合症、非特异性早发性癫痫病相关,癫痫发作期可由新生儿期到7个月大。

3.3遗传代谢性血管病

遗传因素及相关疾病会引发新生儿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或血管畸形,可通过血管病的类型家族史来指导病情的诊断。比如COL4A1基因编码的IV型胶原蛋白,有助于血管基底膜形成。常染色体显性致病变异特别是新发变异,有各种各样的血管表现包括胎儿或早期的新生儿室内室/或脑内出血、脑内出血或分裂性脑出血。可能会有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小眼畸形等眼部异常。癫痫发作类型不确定,但早期的出血或者畸形会增加新生儿癫痫发作的风险。

3.4遗传性综合征

遗传性综合征在婴幼儿时期可以被诊断出来与新生儿癫痫发作有关包括一系列的综合征比如AicardieGoutieres 综合征(TREX1, RNASEH2A, RNASEH2B, and RNASEH2C 等基因的纯合或者复合杂合变异), CHARGE 综合征 (CHD7 杂合变异), DiGeorge 综合征 (22q11.2 缺失综合征), WolfeHirschhorn 综合征 (4p缺失 syndrome),1p36缺失综合征,13 或18三体, X-脑导管狭窄/脑积水 (L1CAM 杂合变异), MillereDieker 综合征 (17p13.3 缺失)等等。如果怀疑某一个综合征,就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或者遗传学评估。

神经皮肤病包括SturgeeWeber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色素失禁症,在新生儿时期就会表现出癫痫发作的症状。癫痫发作发生在SturgeeWeber综合征及TSC患者的新生儿后期,是色素失禁症的典型表现。半侧巨脑畸形可能与遗传性神经皮肤病相关,包括伊藤低黑色素症,线性内痣皮脂综合征,PI3-激酶-AKT通路异常,可能会出现新生儿癫痫发作。

3.5遗传性细胞相关疾病

遗传性细胞相关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和畸形无关,主要指通道病。钠和钾通道基因的遗传变异是导致新生儿癫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并不奇怪的是,编码突触相关蛋白的基因,以及那些参与细胞信号和调控的基因,也与新生儿癫痫有关。

3.5.1通道病

年龄相关的基因表达,以及功能获得与功能缺失性基因变异的差异,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癫痫发作有的发生在新生儿期有的发生在后期。SCN2A, KCNQ2基因的致病变异是严重新生儿癫痫的常见病因。

SCN1A是典型的钠离子通道基因,功能缺失性变异会导致会导致癫痫综合征(Dravet综合征和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此外,SCN1A基因变异是新生儿转移性局灶性癫痫的一个不太常见的病因。

SCN2A基因最开始关联的疾病是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的临床证据发现SCN2A基因变异可以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包括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转移性局灶性新生儿癫痫,Ohtahara综合征,非特异性早期婴儿癫痫型性脑病,婴儿晚期伴或不伴癫痫发作的智力障碍及自闭症。很多病历是新发变异导致的,在同一个家系中表型也会有差异。Ohtahara综合征患者中,7%-13%的患者是由SCN2A基因变异导致。最初的三个月里,SCN2A变异的癫痫性脑病患者,爆发抑制型脑电图常见(35%)。SCN2A是婴幼儿局灶性癫痫发作的第二个主要病因(仅次于KCNT1),越来越多证据表明SCN2A基因相关的疾病,一般在前三个月或者出生时候发病,则关联基因的变异形式有功能获得性错义突变,或者重复;儿童期发病更常与scn2a 基因“功能丧失”型变异相关。SCN2A基因突变关联的新生儿癫痫患者通常对钠通道阻断药物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苯妥英。病例报道,有两名早发型癫痫性脑病的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美西律有效,一个患者服用苯巴比妥有效。相反,3个月后发病的scn2a-变异相关癫痫的患者中,通常对钠离子通道阻滞剂的反应不是很好,恶化的癫痫发作与功能丧失机制相一致。同样,SCN1A功能缺失型变异的患者已经禁用了钠离子通道抑制剂。

KCNQ2, KCNQ3基因的相似性较高,编码的是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亚基,在大脑中表达,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KCNQ2基因的致病变异一般在新生儿期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特征,有两个亚型: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进展为可明确诊断的KCNQ2-癫痫性脑病,表型谱与Ohtahara综合征相一致。临床上这类病的表型很像,都是出生后一周频繁的癫痫发作,可以通过脑电图类型及临床特征进行鉴别诊断。在Ohtahara综合征表型患者的队列研究中,KCNQ2突变占到了35.7%。钠离子通道抑制剂(尤其是卡马西平和苯妥英)是有效的,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比如依佐加滨,已经有了好的效果,但是目前还不可以使用。KCNQ2 基因变异是导致BNFE的典型原因,占到了50%。KCNQ3基因变异在良性家族性癫痫患者中比较少见,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与早期癫痫型脑病相关。

总体来说,有证据表明钠离子通道抑制剂比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对SCN2A-,KCNQ2基因关联的婴儿癫痫型脑病有效。因此,尤其是在没有发现结构性病变或感染原因的情况下,虽然苯巴比妥是治疗新生儿癫痫的首选药物,但应及早考虑钠离子通道抑制剂。KCNT1基因编码离子通道亚基,致病变异导致的疾病外显率高,且表型多变,主要包括新生儿局灶性癫痫发作、非特异性早期癫痫型脑病、常染色体显性额叶癫痫,一般在新生儿期发病。KCNT1基因变异是新生儿局灶性癫痫发作的主要病因,占了所有患者的39%。KCNT1基因变异关联的婴儿局灶性癫痫发作的年龄是在2个月大(2小时-7个月)。可能由初始的正常的脑电图进展为局灶性最后发展为爆发抑制性脑电图。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奎尼丁在试验中已经对功能获得性变异有效。

KCNH1基因的致病变异导致ZimmermanneLaband综合征和TempleeBaraitser 综合征,典型特征有智力障碍、指甲发育不良、面部畸形、癫痫。新生儿期典型特征包括围产期窒息,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癫痫发作。

g-氨基丁酸受体是氯离子通道配体,GABA受体亚基相关基因发生的有害变异与多种癫痫发作有关比如:遗传性热性惊厥癫痫、West综合征、婴儿期或儿童期发作的遗传性癫痫。癫痫型脑病的患者中也检出有GABRA1, GABRB3,  GABRG2,GABRB2等基因的变异。

CACNA1A(Ca v 2.1P/Q型钙离子通道亚基)基因致病变异与很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相关,比如家族性偏头疼、周期性共济失调2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6型。近来,有报道表明该基因变异和早发型癫痫相关(发病年龄从出生到四周),患者有癫痫发作及精神发育迟缓的表型。

3.5.2突触小泡传递与释放

STXBP1变异占了非结构畸形Ohtahara综合症三分之一的病因,突触融合结合蛋白1有调节突触囊泡释放的作用。关联的临床表型谱较广泛,包括肌阵挛性脑病、Dravet综合症、轻型早发型癫痫性脑病、智力障碍、不伴随癫痫发作的共济失调。53%的早发性癫痫性脑病以及20.9%的大田园综合征患者会在六周左右发病,这也是癫痫发作的中间时期。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有:痉挛性癫痫发作、局灶性癫痫发作、强直性癫痫发作。诊断的线索包括出生时正常的头部大小、头部生长情况,在不对称的情况下肌张力的改变,以及新生儿期出现的运动障碍(舞蹈症、肌张力障碍、震颤或运动障碍)。虽然没有既定的靶向治疗方法,有个例报道服用氨己烯酸及至少两例对亚叶酸有效。

SPTAN1基因编码的蛋白有调节轴突结构稳定性的作用,该基因发生的缺失及复制变异会导致早期West综合症伴随痉挛性四肢瘫痪及进展性小头畸形、严重的髓鞘形成减少及发育迟滞。痉挛性癫痫发作的时期为三周到三个月大。

TBC1D24基因编码蛋白参与突触囊泡转移过程,基因致病变异会导致一系列的表型包括肌阵挛性癫痫(38%),早发型婴儿癫痫性脑病(25%),也是婴儿局灶性癫痫发作的不太常见的病因。尽管癫痫发作的平均年龄是七个月,新生儿癫痫发作可能随时发生。大多数患者有癫痫持续的状态(79%),肌张力减退、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也比较常见。

SIK1基因发生致病性的无义或者错义突变与严重的早发型癫痫持续发作有关,比如早发型癫痫性脑病,大田园综合症或婴儿痉挛症。在之前的报道中,难治性癫痫及严重的发育障碍或者伴有呼吸衰竭的癫痫性猝死治疗效果不理想,婴儿痉挛症患者服用ACTH没有疗效。

3.5.3细胞信号传导

CDKL5编码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及神经元发生过程。致病变异与包括癫痫的新生儿疾病相关,患者在4周以后出现癫痫发作,90%以上的患者在三个月之前出现癫痫发作,发作类型多样。最初的脑电图可能是正常的或者有轻微的异常,癫痫发作类型复杂。新生儿期出现的其它临床特征有肌张力减退,视觉追踪差,少数有小头畸形,这类癫痫属于难治性癫痫,没有特异性的靶向药物。

BRAT1基因编码的蛋白与BRCA1、ATM-1相互作用,参与到细胞对DNA损伤的反应过程中,调节细胞生长、增值、凋亡、线粒体稳态。BRAT1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罕见但重要的临床综合症,最初被叫做“新生儿发病的多灶型癫痫综合症”。也会导致其它类型癫痫比如温和的非致命性的药物反应性癫痫,在新生儿时期之外发生的中间型难治性癫痫。

GNAO1基因编码异源三聚体G蛋白 Ga亚基,GNAO1杂合新发变异会导致大田园综合症,一个月之内发病的非特异性早发型癫痫性脑病伴随难治性强直发作或运动障碍。“GNAO1脑病”的表型已经扩展到一些列不伴随癫痫发作的症状,比如舞蹈症,单侧抽搐。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分为两类,功能获得性突变与运动障碍相关,功能缺失性突变与癫痫性脑病相关。

4.新生儿癫痫的遗传评估

我们建议的评估方法和2015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发布的规范一致(Fig. 2)。另外我们提出了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其他方法,评估方法需要参照诸多关键因素,比如原始记录,检查结果,EEG, MRI。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遗传性癫痫与结构畸形无关,但可能是产期抑郁的风险因素,在一些病例里面已有缺血缺氧的表现。如果临床表现和癫痫发作模式与预想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遗传学病因不一样,可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一个皮质发育畸形的病例中,畸形的模式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可以指导基因检测。一些脑部畸形是由体细胞嵌合导致的,只能通过脑部组织及皮肤检查来辨别。如果没有特异性的表现,或者两个以上的候选基因,需要做癫痫panle及染色体微阵列的检测。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实验室对新生儿发病型癫痫(比如 SLC2A1, PNPO, ALDH7A)进行了快速的评估,这样的快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一些病历初步评估可能不是很理想,这就需要用到全外显子组测序。在早发型癫痫性脑病的患者中有60%以上可以通过临床上鉴别出来。然而,在临床上这些检测会因为价格昂贵及医保范围而受到影响。

不同类型的基因变异会导致癫痫,有的伴随皮质畸形,有的则没有。包括单个基因变异,拷贝数变异,非整倍体。

检测这些类型的变异有针对的检测方法:

(1)单基因测序±外显子水平确实检测

(2)基因panei检测。可以只单独检测也可以包括外显子缺失的分析。对于大一点的panel,我们可以同时检测父母,构成家系模式。

(3)全外显子组测序

(4)染色体微阵列

(5)核型分析,能够鉴别染色体结构异常,但是无法检测倒位,易位。

对于检测结果结果,需要有癫痫遗传领域的人共同解读。对于一些疑难的遗传性癫痫病历,诊断复杂性增加,要有专门的遗传性癫痫诊断程序,或者更权威的遗传学中心给与相应的诊断。正式的遗传咨询包括前期的诊断测试,以及后面的结果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患者或者家系成员有可能发生嵌合体突变,对遗传咨询和预后都有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每年对意义不确定的变异进行重新分析,并对这类变异保持关注。

做基因诊断有很多的目的,一个具体的诊断可能会付出昂贵的代价。基因诊断结果可以用于遗传咨询,看家系成员中其他人会不会有相同的表型,也叫共病率或者遗传模式,或再现风险。临床上首要考虑的就是有潜在治疗方案的疾病,比如可以对SLC2A1变异的患者给与生酮饮食疗法(Glut-1缺乏综合征),或者给ALDH7A1变异患者服用吡哆醇。在其他病历里,临床检测数据可以指导治疗,比如通道病。我们预计,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精准治疗方案会越来越多的用于新生儿癫痫患者。

5.要点

新生儿遗传癫痫的原因很广泛,意义重大,临床表现常有重叠。

在临床试验中,基因精准诊断的技术正在提高。

电临床综合征、物理检查(注意不良特征和皮肤异常)和MRI,要给与高度重视。

Glut-1缺乏综合征、吡哆醇相关疾病,这类临床上可以治疗的疾病要快速诊断鉴别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