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追捕》幕后往事,男子汉标杆高仓健,去世获我国外交部致敬

《追捕》在我国放映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精神世界比较贫乏的80年代,带给中国观众不小的快乐和期待。——头条百科

1978年,为了庆祝《中日友好条约》签订,中国7个城市公开放映日本电影,《追捕》只是其中之一,却成了最受欢迎的一部。就在《追捕》上映两个月后,中国宣布改革开放。

这里是闲娱泡泡堂,堂主今天就带大家回到《追捕》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1978年,它究竟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了什么?

那时候国人观看《追捕》的热情前所未有,它也成了那个年代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杜丘之歌》人人朗朗上口,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追捕》在那个年代给我们的父母带来的冲击力。

《追捕》开篇就是高楼大厦林立的东京全景,这样的景象哪怕是当时的港台地区都望其项背。片中男女主角的时髦穿搭,吃一颗AX药片就会对他人言听计从的超前科幻概念,更是给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看向世界的窗户。

在这之前的“特殊历史年代”中,他们看的是《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这样的样板戏,当时超过1亿中国民众年收入不超过40元,大片农村不通公路、电话、水电……而《追捕》告诉他们,什么叫现代化,什么是发达,什么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甚至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仓健饰演的男主角杜丘,用飞行员墨镜和卡其色单排扣风衣穿法,“统治”了中国男人的时尚审美二十多年,不刮风的时候也要把翎子立起来。

除此之外,皮衣造型也很经典,在堂主印象中,爸爸和几位伯伯都曾经拥有同款。

1985年,《中国青年》第二期发表文章《到哪儿去寻找高仓健》,“寻找男子汉”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用现在的话来说,杜丘就是“阳刚之气”的代表。

他会骑马,会开飞机,枪战格斗无所不能,表面冷峻,内心勇敢坚毅,即使遭到诬陷也不放弃对正义的追求。杜丘的出现,让所有60年代左右出生的中国女性满目柔情,也成为当时中国男性自我标榜的目标。

而女主角真由美,更是以一种打破传统桎梏的现代东方女性形象出现。这位来自北海道的资本家小姐,一会儿爬到树上,一会儿穿着端庄的职业装操持家族生意,形象百变。

她毫不羞怯地对杜丘大胆告白,为了杜丘顶撞父亲、怒斥警方,骑马杀出一条逃亡之路,片中还有她和杜丘接吻的画面。

这些都让当时保守的中国观众诧异不已,但她看上去又是那么自然,令人心动。尤其是中国女性,第一次接触到“烫发”的概念,商店里那些打上“真由美”标签的化妆品、饰品都卖得特别好,说是引领了当时的时尚风潮也不为过。

当然,那些追逐着杜丘和真由美步伐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应该都已经五六十岁,人生过半了。

事实上,两年前这部电影在日本国内上映时反映平平,仅仅做到了回本,但在中国却掀起了巨大反响,许多中国观众都看了不止一遍,连日本人都感叹这是“日本电影史上看日本电影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野良子、张金玲、栗原小卷、刘晓庆

1979年,饰演真由美的演员中野良子首次造访中国,迎接她的影迷们把饭店围得水泄不通,大声呼喊“真由美”,让她晚上睡觉时还有幻听。

中野良子首次访华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万人崇拜的中野良子一直到37岁才结婚,蜜月旅行还是在上海和北京度过的。当时上海金沙江大酒店还特地为他们准备了1016号房间作为婚房。

中野良子访华时与中国孩子在一起

25年间,中野良子一共造访中国49次,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被日本媒体称作“与中国长期恋爱”。

邓颖超接见中野良子等日本演员

“真由美”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中野良子在秦皇岛创办小学

她曾经到中国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拍摄纪实电视剧,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种下和平之树,还用自己的积蓄200万日元,在秦皇岛创办了一所小学,学校里还配备了90年代少有的太阳能供暖公共设施。

中野良子近照

而高仓健第一次造访中国是在影片上映8年之后。从1986年开始,高仓健数次访华,还曾在女儿国国王朱琳的陪同下登上了长城。

朱琳陪同高仓健登上长城

除了朱琳,在80年代影坛有着“中国山口百惠”之称的龚雪,也曾经在他面前变身小粉丝。

龚雪在高仓健面前变成小小粉丝

说到与高仓健有过深切友谊的中国人,还有当时为《追捕》中的杜丘配音的毕克。

高仓健与杜丘的中文配音毕克

毕克是中国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八十年代译制片领域的一代大师。《追捕》能够在中国大获成功,与中方译制组的功劳分不开。尤其是毕克给杜丘做的配音,冷峻、坚毅的语调与高仓健的银幕形象结合得天衣无缝。

《幸福的黄手帕》海报

后来毕克多次担任高仓健电影的中文配音,包括《远山的呼唤》和《幸福的黄手帕》,因此被誉为“中国的高仓健”。首次访华时,高仓健就在上海译制厂拜访了毕克,并且向他鞠躬致谢。

惜的是,在八十年代末,毕克就患了喉部疾病,不得不离开配音岗位。所以多年之后,当高仓健再次邀请他为自己的新作《铁道员》担任中文配音时,毕克已经力不从心,两人没能再度合作。

《铁道员》剧照

2001年,毕克因为疾病恶化离开人世。得知消息后的高仓健惋惜不已,向上海电影译制厂发来唁电,唁电写道:“突闻噩耗,一时竟无言以对。未能再度相见,不胜遗憾。衷心祈祷冥福。”他还按照日本的习俗,寄来一盒香奠。

除了毕克,与高仓健惺惺相惜的中国人还有张艺谋。

高仓健与张艺谋

《追捕》在中国上映的那年,张艺谋刚刚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相差20岁的两个人,日后将成为忘年之交,他们之间的君子友谊成为中日文化界的美谈,高仓健更直言:“我真的很想把张艺谋当做自己的儿子!”

张艺谋也把高仓健当做自己敬重的偶像,一直希望能跟他合作一把。2000年,张艺谋筹拍《英雄》,恭恭敬敬地把无名的角色留给高仓健,心想这角色又是侠士又是男一号,应该不会亵渎了高仓健。

然而高仓健却对张艺谋说:“张导演,这不是我要演的电影,我演了200多部电影,我跟你的合作不是仅仅为了合作,我是想表达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感。”张艺谋顿时意识到自己想得太肤浅了。

高仓健看过张艺谋早期的《红高粱》《活着》,十分认可张艺谋的才华,但拥有足够艺术深度的电影才是他想和张艺谋合作的,而不是只有豪华场面的商业大片。

《千里走单骑》海报

后来,张艺谋为高仓健量身打造了《千里走单骑》。已经74岁的高仓健对这个剧本十分满意,远赴云南完成了拍摄。5年之后,电影上映,票房、口碑、得奖,一个都不少,中日文艺巨擘的合作完美无瑕。

《千里走单骑》剧照

高仓健在片中的表演依旧沉稳如山,不动声色中打动了观众的心,深邃的父子情意让中日观众都看得泪流满面。

之后高仓健和张艺谋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2008年,张艺谋筹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压力巨大。高仓健为了鼓励张艺谋,请日本国宝级大师打造了一把宝刀,并且亲自跑通军方关系,弄到出境批文,将宝刀护送到正在北京的张艺谋手上。

装刀的木盒上,高仓健用毛笔写道:“守护张艺谋,高仓健祈之。”送完刀,他又担心耽误张艺谋的工作进度,第二天就飞回日本。不仅如此,高仓健还特地在日本寺庙为张艺谋张罗了一天的祈福仪式。

他写了一段话,让寺庙里的师父照着念,大意是:“我的朋友张艺谋,担当北京奥运会总导演,任务很重,压力很大,我为他祈福,希望他一切顺利,工作成功。”对于这件事,高仓健本人并没有告诉张艺谋,后来张艺谋是从翻译那里得知的。

两个人不但在思想上如父如子,高仓健对张艺谋电影之路的发展也十分关注。《千里走单骑》之后,张艺谋在商业片上不断尝试,几次把自己拉下神坛。为此,高仓健曾给张艺谋写信,嘱咐他,“作为一个国际导演,你要坚持自己内心对艺术的选择,不要被制片人束缚和控制”。

这封“规劝”信正中张艺谋与制片人张伟平之间的诟病,后来张艺谋和张伟平在艺术、商业与个人生活的缠斗下,最终分道扬镳。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高仓健的眼光的确独到。

2014年,高仓健患恶性淋巴瘤去世,享年83岁。他留下的遗言是:“请秘密为我举办葬礼,只要亲人到场,万万不可因为我的死打扰到大家。”所以八天之后,人们才得知当年那个银幕上的硬汉,成为中国某个年代特殊印记的日本演员,已经离开人世。

得到挚友良师的噩耗后,张艺谋说自己“心情无比难过”。那时候,央视和中国外交部纷纷对高仓健的逝世表示哀悼,说他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日本艺术家,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重要的积极贡献。

3年前,通过《追捕》,中日两国的普通民众重建了文化上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历史仇恨,对后来几十年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追捕》的导演佐藤弥纯的父亲在二战时就反对东条英机的军国主义罪恶路线,战败后,佐藤思考起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在《追捕》中探讨的也是绝不放弃个人尊严以及追求美好生活和幸福爱情的理念。

拍摄《追捕》时的佐藤弥纯

后来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佐藤弥纯与中国导演段吉顺拍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这是第一部中日合拍电影,讲述了况易山和松波两个围棋家庭三十年的沧桑变故,反思中日战争中两国的悲欢离合,中日两国的演员孙道临和三国连太郎在片中均有出色表演。

随着两国之间交流的加深,半个中国的观众为《血疑》中的山口百惠流干了眼泪;

《血疑》剧照

在日剧《阿信》中饰演女主角的田中裕子成为女性创业者的代名词;

《阿信》海报

18岁高考失利的马云受到《排球女将》小鹿纯子的鼓励重燃斗志,八零九零后的童年里有了花仙子、一休哥、哆啦A梦和圣斗士星矢。

《排球女将》海报

马云与“小鹿纯子”饰演者荒木由美子合影

种意义上说,从《追捕》开始,当年的中国人民为更好的国家、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的动力被唤醒,虽千万人吾往矣,生生不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