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曾师书籍,体悟生活智慧
文/田宝安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对各类书籍,可以说是生活在知识的海洋。
到了新华书店,面对货架上摆放的:哲学类、社会科学 、 政治法律、军事科学 、财经管理、历史地理 、文化教育……等等,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让我们难以选择。
为了生活,被动读书
知识分类之宽广,观念分类之驳多,我们又如何去辨别?
哪本书是好书?哪个观念对我们有所启发?哪位作家能给出正确引导?
我们都是凭着自己的专业或工作的领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也就是为了有助于未来而充电,把读书当成提升的基础,把知识作为晋升的助力。
以此来读书,就是为了我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家人更幸福。
我们都是跟着,社会的脚步与科学的探索,去选择丰富自己的书,也就是为了个人的兴趣而学习,把读书当成扩展的思路,把知识当作开展的方向。
以此来读书,就是为了我们与人的相处更融洽,交往更顺利。
我们都是随着,潮流的风气及流行的趋势,去选择满足自己的书,也就是为了猎奇的思想而阅读,把读书当成记忆的积累,把知识作为交流的工具。
以此来读书,就是为了闲谈的话题更生动,言语更精彩。
以上是我们被动读书的现象,当然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
盲目跟随,作者思想
而且现在的书籍,可以说是为了迎合我们而写的,没有长期阅读的价值,因为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知识更替,更要不断地更换观念,所以致使我们读后,不知如何判别对错是非?
脑中充斥着名家的言论,更让我们自己感到迷茫和困惑。
当今知识繁多,书本横行,理论满天,可是却不能运用在我们生活之中。
有些知识、理论,经不起推敲和实践,与现实状态相差太远,只能算是一份产品介绍书。
有些观念、思想,经不起尝试和实验,与当下状况相差太多,只能算是一个物理推荐书。
有些建议、方法,经不起运用和实习,与实际形态相差太大,只能算是一种总结方案书。
我们读书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相信名家、专家、作家的话,被一些名词和科学而误导,认为这就是最新的验证,失去了自己的思想,成了一位走肉行尸的人。
本来书本上的理论、观念,是给我们提供参考、激发思想、开阔视野,而不是成为自己的主导思想、观念,所以我们要学会质疑、反思,不断地撞击、寻找,形成自己的理论、观念。
但是也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弥补自己的观念,以此提高自己的思想。
而我们呢?确是全盘接受,遵从书本的内容。
曾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西方的书,只有五年期限。
所以,作为当下的我们,不要再以西方文明,来衡量我们中国人。毕竟,文化不同,观念不同,所以言谈举止也不相同。
文化发源,根在中国
我们中国本就是知识的发源地,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可是最近百年来,历经鸦片战争,列强侵华,致使我们泱泱大国,遭受灭顶之灾;致使我们华夏大地,承受枪炮洗礼;致使我们中华儿女,蒙受倭寇凌辱。
让我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不再信任国学经典,圣贤书籍,而是学习西方文明,效仿西方行为,致使我们现在,用西方的观念,来看现在的中国。
那那那都不对,不如西方好,您看人家,工作时间宽松,到点就下班。
那那那都不好,不如西方强,您看人家,机器代替人做,流水线控制。
那那那都不行,不如西方高,您看人家,待遇福利优厚,假期去旅游。
我们从知识层次,降低到物质基础,崇洋媚外而延伸至享受生活。
曾师还原,圣贤思想
我国历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提炼,让我们国家形成了一套道德伦理体系,更是以仁孝家风传承,贯穿于我们每个国人的血液之中。
传统文化、古代经典、圣贤思想,无不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体悟总结,至今阅读,都会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说的就是自身经历。
《易经》《道德经》《论语》……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国学瑰宝,更是古代圣贤几代人,在生活中总结的经验,提纯的感悟。
所以我们要再翻阅圣贤书籍,践行圣贤理论,体悟圣贤初衷,总结圣贤思维,以此让我们心胸宽广,不再受到个人主义的伤害。
曾仕强教授著书立说,重释古代圣贤思想。正本清源复兴传统国学,以身作则推动易经思维,普教无类传承仁孝家风,重塑修正当今社会习俗。
《说人性的弱点》《说中国人》《不生气的活法》等等……,向我们描述了,人性共同的弱点;
《中国式管理行为》《中庸之道》《易经中管理的智慧》等等……,向我们讲述了,国人言行的智慧;
《胡雪岩》《财神学》《财神文化》等等……,向我们叙述了,修己度人的品德;
《易经》《道德经》《论语》等等……,向我们谈述了,圣贤思想的形成;
《黄帝的人生智慧》、《鬼谷子的人生智慧》、《姜子牙的人生智慧》等等……,向我们论述了,名人传记的过程。
我们要跟随曾师书籍,理解圣贤本意,借由自身运用尝试,在过程中体会,行动上体察。
然后,结合曾师释疑与圣贤初心,形成自己的处世思维,以此指导我们的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
田宝安,山东临沂人,曾仕强公众号选题团优秀成员。有幸在新华书店遇到曾老师的《中国式管理行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深感曾师思想睿智,立志发扬曾师智慧,修己安人。
征稿启事
1.曾仕强公众号【易友风采】长期征稿,您和曾师的故事,以及曾师对您的影响和启迪,包括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遇所闻,均可投稿。
2.字数:1000-2000字。
3.投稿微信:shutongxiaoyi。备注:投稿。期待各位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