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要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气病撂狠话,多年后担忧终成真

历史不论对于哪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前的人一代一代记载下来的历史文献当中了解历史,也可以从历史遗留下来的物体当中发掘历史的真相。虽然我们可以从大量的文献当中了解历史的存在,但是更为直观地了解历史,还是得从历史的继承物当中去了解。

当我们面对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的时候,历史不仅仅浮现在我们脑海中,更是直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物体,它蕴含着历史气息是深入人心的。也正是因为这些从古流传至今的建筑物在历史当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现在才会有很多的法律来维护这些名胜古迹。

新中国成立,老北京要被翻新

作为我们国家现在的首都北京,曾经也是历史上的五朝古都,因此在北京拥有悠久历史的建筑物是非常多的。它们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也是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些建筑物大部分都在八国联军侵入我国的时候被损坏了,最广为人知的就应当属圆明园。

圆明园所拥有的历史价值是不计其数的,但是奈何当时国家的弱小,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消失。这些被入侵者所损坏的建筑物我们没有办法挽回,但是更令我们痛心的是,我们自己的国人将原本拥有很大历史价值的建筑物给毁坏。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北京也就被定为我们国家的首都,那个时候的北京我们现在应该称为老北京。在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所以政府想将以前老旧的城墙进行翻新建设。

当时的老北京在经历过战争洗礼之后,整体上变得残破不堪,基本上很多的城墙都已经是损坏的。要知道老北京的城墙可是已经伫立千百年之久,经历过了无数的战争,五朝古都的称号可是名副其实的。

因此在老北京的内城当中,其实是有很多从近百年前就流传下来的文物,而这些对于今天的历史价值,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历史瑰宝。虽然这些历史瑰宝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但是在经历过时间的洗礼之后,它们也变得非常的破旧,再加上当时对于首都的规划是,将行政中心建立在老北京的内城当中,所以政府当时必须要将其中比较破旧的地方进行拆除,建立起新的建筑物。

老北京的老城墙拆与否,郭沫若和林徽因各持一派

在拆除的建筑当中,就包括经历了千百年而伫立至今的老城墙,对于这座城墙的拆除与否主要有两大阵营。第一大阵营是以郭沫若为首主张拆除老城墙的一派,而另一派则是以梁思成和林徽为首主张将老城墙留下来的一派。这两大阵营也一直在参与不拆的问题上进行争论,而且各自双方的理由其实都是符合当时国家的情形的。

以郭沫若为首的拆除派,主要是考虑到新中国刚刚成立,首都的一切都应该呈现焕然一新的面貌。那些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城墙已经是处于破损的状态,如果留下来会妨碍到首都的交通规划。

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老城墙背后所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坚持不懈、顽强斗争的精神,而他们仅仅是将这一座老城墙看作是一个由石块堆砌起来的普通城墙,这座城墙原先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和平年代不需要再抵御外敌。因此,这些主张拆除的发展派就认为,老城墙应当为新社会的发展做出让步。

以梁思成和林徽为首的主张把老城墙保留下来的一派,他们则是看到了老城墙背后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老城墙它不仅仅是一座用来抵御外敌的城墙,更是一座存在历史痕迹的城墙。

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代表物体,这座城墙所代表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面对危难时候永不言弃、绝不后退和敢于顽强斗争的精神。而它所蕴含的这些精神和历史价值,使我们能铭记我们国家以前屈辱的历史,让我们能够时刻保持警醒的状态。因此,林徽他们觉得将老城墙保留下来,不仅是做了一件保护历史的事情,而更是为了让后世的子孙能够铭记中华民族的历史。

但是,很可惜的是最后老城墙还是被拆除了,这座伫立千年的城墙,最终还是为了新社会的发展而做出了让步。而随着老城墙的倒下,老北京几乎所有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物能拆除的都已经拆除,因此老北京曾经所具备的历史韵味已经散失,老北京最后也变成了北京。

结语:
这里想要表达的并不是说社会发展的不好,发展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是不是可以和发展共存呢?难道发展与历史真的是冲突的吗?这里我们必须要认真地思考一下。

凡是存在都有它的意义,而这些从历史上就已经存在的建筑物,它自身所代表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我们也相信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它其实是能够对后世有一个很好的帮助的。但是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发展和历史的看法是不同的,可以说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