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18章)

736年冬天,似乎比往年冬天更为寒冷,长安城仿佛一个巨大的冰窖,哈气成霜,滴水成冰,将天地间的一切都冻得僵硬。
然而,对王维来说,比天气更冷的,是人心。
“摩诘,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老夫和焕之,都对你赏识有加,希望你能抛开一己得失,重回朝廷,为大唐效力。”734年秋天,张九龄请王维从河南登封到他府上,对他说了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如今,才短短两年,言犹在耳,张九龄和裴耀卿却已被双双罢相,朝堂上下已然被李林甫一手操控,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也。
这日是上朝的日子,王维心情沉重地例行公事,想下朝后去看望张九龄和裴耀卿。不料,皇上宣布退朝后,李林甫却命令朝中所有谏官留下说话。
唐代的谏官人数不少,既有中书、门下两省的拾遗、补阙,还有御史台下设的台院﹑殿院和察院主事人。
中书、门下两省的拾遗、补阙,起始于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合称“遗补”,负责供奉讽谏、荐举人才。其中,补阙官职七品,拾遗官职八品,左补阙、左拾遗属于门下省,右补阙、右拾遗属于中书省。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其主事人分别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
身为中书省的右拾遗,王维只好也留了下来。
李林甫精光闪闪的目光从诸位谏官身上缓缓扫过,并有意无意在王维身上停了一停,王维顿觉背上一阵发凉,似乎有股寒意从骨头缝里渗了进来。
一阵死一般的沉寂后,只听李林甫冷冷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诸位上朝时,看到朝门外的立仗马了吗?如果它们老老实实站在那里,下朝后就可以享用上等草料,如果它们不懂规矩,敢乱叫一声,立马就会被内侍牵走,不仅再没机会吃上等草料,就连身家性命也是难说!”
朝堂上久久回荡着李林甫的声音,谏官们都默然不语。李林甫看了一眼牛仙客,牛仙客连忙会意,点头附和道:“诸位都是明白人,李相的话,想必都听清楚了吧?当今皇上是圣明天子,咱们当臣子的,只要顺从圣心即可,切莫多嘴多舌。但凡遇到什么大事,只需跟随李相行事即可,大家好自为之。”
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除了一阵窸窣作响的脚步声,偌大朝堂内,再无其他声响。王维随着人流步出朝堂,在凛冽的寒风中深深吐了口气。
如今,李林甫是他的顶头上司,他方才那番话,想必再糊涂的人也听得出来,就是让他们这些谏官像立仗马那样,每天上朝时充当摆设,老老实实站一会儿,这样可以领取俸禄、衣食无忧,一旦敢提出异议,不仅会被马上撵出朝廷,恐怕还有性命之忧!
李林甫为何要封住谏官们的嘴?王维自然明白。朝廷规定,官员无论想上什么奏书,都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中转,方可到达皇上案前,而谏官则可以直接向皇上上书,对政事提出批评意见。因此,只有封住谏官的嘴,不让谏官直接给皇上上书,李林甫才能真正做到大权独揽,从而一手遮天、呼风唤雨。
“如果谏官都成了摆设,那朝堂之上,不就成了李林甫的'一言堂’?”王维只觉得天地间的寒意更深了,不由伸手拢了拢披风,眉心处早已结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让王维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门下省的左补阙杜琎居然向皇上上书了。结果,李隆基将奏书转到了中书令李林甫手上。
虽然奏书中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但杜琎此举显然没把李林甫前几天的教训放在心里,李林甫勃然大怒,决心杀鸡儆猴,让其他谏官看看不听话的下场。于是,次日早朝,杜琎就被莫名其妙贬为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令,赶出了朝廷,谏官们真正领教到了李林甫的雷霆手段。
这晚,王维辗转反侧,迟迟无法入眠。
“难道从此以后就这样尸位素餐了吗?难道真的只能像'立仗马’一样成为摆设了吗?'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张相、裴相双双罢相,朝廷已经'无道’,与其忍气吞声,不如主动离开,去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王维这样想着、想着,烦闷的心绪渐渐安定了下来。他决定,次日一早就去找张九龄吐露心声。(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一代诗佛的仕途坎坷,生活不仅有田园与诗,还有眼前的苟且

    事情源于一次有僭越嫌疑的舞黄狮子活动. 史载,王维在别人的唆使下,让属下的伶人舞黄狮子.黄狮子当时是一种"御舞",非天子不舞. 结果,王维和他的上级.太乐令刘贶都遭到严重处理.刘贶 ...

  • 憨子读史 弄獐学渣如何能连任宰相

    弄獐学渣如何能连任宰相 刘彦强 唐玄宗在位期间,先后共任命过27位宰相,其中李林甫为相18年另7个月.其余的宰相在职时间最长的是牛仙客,5年9个月.被白居易极力歌颂的千古名相宋璟,还有姚崇,任职也就是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