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痛风病人越来越年轻?尿酸高就是痛风吗?关于痛风的十大问题

作者:李青

单位:天津市泰达医院肾病科主任

来源:肾病科普

这是一位高三学生的双手!右手痛风石,现在手痛的已经无法握笔。

这位学生19岁,身高176cm,体重105kg,体重指数32.93,已经很胖了。

他15岁首发痛风,当时血尿酸850µmol/L,此后经常发作。我问他每年发作多少次,他说太多了,已经记不清。

17岁开始出现痛风石,今年初右中指石头还做了手术切除。痛风石是最严重的痛风。

发现痛风石后他开始严格饮食控制,但无济于事,服用非布司他治疗,血尿酸也仅仅降了100µmol/L。

他不但有痛风,而且血压也高,就诊时测血压145/102mmHg。

他15岁就发生痛风,17岁出现痛风石,是不是现在痛风患者越来越年轻了?痛风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年轻人得痛风?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高尿酸血症?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两个不同的疾病。

高尿酸血症:在正常饮食条件下,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水平大于420 μmol/L就称为高尿酸血症。过去认为女性的标准是超过360 μmol/L,现在认为,男女的标准都是420μmol/L。

痛风:长期高尿酸,尿酸沉积在关节,刺激关节形成无菌性关节炎,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就是痛风。一般来说,痛风首次发作大多是第一跖趾关节,也就是大脚趾关节,随着病情的加重,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也会受累。

其实尿酸不只是沉积在关节,也沉积在皮下、肾脏、尿路等,引起痛风石、高尿酸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等。医学上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高尿酸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等统称为“痛风”。

不过,我们常说的痛风一般指的是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

根据《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2020年,痛风人数将达到1亿。现今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是不可忽视的健康警示。

第二个问题:高尿酸血症一定发生痛风吗?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根本原因,血尿酸越高,痛风发作越频繁。

研究发现,当血尿酸≥600μmol/L时痛风的发生率为30.5%,血尿酸<420μmol/L时痛风的发生率仅为0.6%;而血尿酸<420μmol/L时痛风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5岁,血尿酸≥520μmol/L时痛风发作的平均年龄为39岁。

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越低龄化。

但高尿酸血症未必都发生痛风。有人长期高尿酸,并没有痛风发作,而有人痛风发作时,尿酸并不太高。一般来说,痛风发作是有诱因的,比如高尿酸遇上酗酒、暴饮暴食、着凉、关节损伤等,就容易发作痛风。

尿酸突然降低,比如大量使用降尿酸药,也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第三个问题:哪些情况容易诱发痛风?

根据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数据分析,男女痛风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主要是饮酒(25.5%),其次为高嘌呤饮食(22.9%)和剧烈运动(6.2%);女性患者主要为高嘌呤饮食(17.0%),其次为突然受冷(11.2%)和剧烈运动(9.6%)。

痛风发作常见的诱因

1、饮酒乙醇诱发痛风的机制有三:乙醇使血乳酸浓度升高,而乳酸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而致血尿酸浓度快速升高;乙醇加速嘌呤分解而使血尿酸浓度快速升高;酒类主要说啤酒可提供嘌呤原料,而且饮酒的同时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

2、暴食,一次性摄入大量的高嘌呤食物。比如肝、肾等动物内脏,海鲜、牛羊肉等肉食,可使血尿酸快速升高。此外,食物的加工方式也影响嘌呤的摄入量,肉汤中嘌呤含量远远大于肉食本身的嘌呤含量,所以,羊杂汤、涮锅汤等汤类是高危食品。

3、着凉关节着凉,比如冬天未保暖夏天吹空调等,低温容易使尿酸沉淀成结晶而刺激关节发生炎症。醉酒后着凉是痛风发作的最常见诱因。

4、关节损伤剧烈运动、走路过多等导致下肢关节损伤关节液中白细胞增多,尿酸刺激白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而诱发痛风。

5、药物,一些药物干扰尿酸从肾脏排泄而导致血尿酸突然升高这些药物有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抗结核药吡嗪酰胺,大部分化疗药等;

6、尿酸降低过快。非布司他、别嘌醇、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使血尿酸浓度快速降低,痛风石表面溶解,释放出针状尿酸盐结晶也诱发痛风发作。

7、感染严重。感染导致白细胞升高,组织细胞大量破坏,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尿酸产生过多和尿酸排泄障碍,血尿酸快速升高。

8、疲劳及作息紊乱。疲劳和作息紊乱导致机体能量大量消耗,代谢废物堆积,干扰了尿酸的排泄而诱发痛风发作。

避免以上诱因,可减少痛风发作。

第四个问题:高尿酸血症只引起痛风吗?

高尿酸血症不仅仅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还引起其他危害。

1、高尿酸血症可以导致慢性肾脏病

日本一项1285例40岁以上男性的大型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的患者,新发慢性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约3倍。

而汇总了4个欧美国家、11个亚洲国家的大数据分析发现,血尿酸每升高60μmol/L,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增加22%,发生急性肾衰的风险增加74%。

2、高尿酸血症还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Olivetti心脏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的危险增加23%。实际上,高尿酸血症患者常常合并有高血压。

3、高尿酸血症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据统计,血尿酸超过398μmol/L者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比低于280μmol/L者增加78%。

4、高尿酸血症还引起心血管疾病。

美国WORKSITE 研究表明,血尿酸每升高60μmol/L,对心血管的危害,相当于胆固醇升高20mg或收缩压升高10mmHg。

所以说,即使没有发生过痛风,高尿酸血症也是有害的,也应该控制达标。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得痛风?

其实,痛风的好发年龄是中年,只是青年人有增多趋势。

根据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网络数据,截至到2016年2月,基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的6814例痛风患者有效病例分析发现:

我国痛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28岁,其中男性47.95岁,女性53.14岁,但有逐步年轻化趋势。

痛风重男轻女,痛风患者男女比例为15:1。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女性不容易在关节形成结晶尿酸,所以绝经前女性罕见发生痛风。但女性绝经后,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年轻人发生痛风是怎么回事呢?

年轻人发生痛风,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可以肯定的是和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都和以前大有不同。

1、高嘌呤饮食:许多年轻人的饮食,海鲜、肉食比例越来越高,而新鲜蔬菜比例逐渐下降。

2、饮酒:生活压力大,社会交往的需要,饮酒越来越普遍。

3、肥胖:我国青少年肥胖比例越来越高。

4、饮料:许多青少年,水的摄入以饮料为主,这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痛风、糖尿病而言,饮料的危害甚至超过酒精。

5、熬夜:熬夜导致代谢紊乱,长期熬夜血尿酸也会升高。

6、不健康的锻炼方式:规律锻炼可以降尿酸,但许多年轻人,要么不锻炼,要么偶尔一次大量运动(尤其是无氧运动),既损伤关节,又引起肌肉损伤、组织分解导致血尿酸升高,升高的尿酸容易沉积在损伤的关节导致痛风。

7、喝水少:口渴了才想起喝水,每天饮水量常常不足2000ml,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第六个问题:痛风是吃出来的吗?

痛风发作与吃的关系非常大。

前面已经提到,无论男女,痛风的诱因大多与“吃”有关:饮酒、高嘌呤饮食等。

高尿酸血症却不尽然,高尿酸与饮食也有关系,但关系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高尿酸血症的原因,要么是尿酸产生过多,要么是尿酸排泄障碍。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二者各占50%。

体内尿酸的产生,80%来自于自身细胞的嘌呤代谢,20%来自于食物。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吃不喝,也会产生大量尿酸,食物对尿酸的产生只是部分原因。

不能否认,某一次饮酒或者高嘌呤饮食后,血尿酸会突然升高,可能诱发痛风。但长期的高尿酸,大多数患者还有饮食之外的原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痛风常常具有家族聚集特征。国外一项针对年轻痛风患者的研究显示,71.4%的患者三代以内直系亲属有痛风病史;而我国的的一项调查发现,2510例某沿海省份痛风患者中,具有痛风家族史者占18.5%。

另有研究发现,痛风患者的近亲中,有10% ~25%有高尿酸血症;如果父母一方患了痛风,子女40%~50%会患痛风;若父母双方均患痛风,则子女患痛风率高达75%。

还有研究报告,80%的12~19岁患者和50%的25岁患者有痛风家族史。

目前认为,痛风是一种遗传相关性疾病,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很不明确,也缺乏可靠、敏感的遗传标志。

一般来说,有家族史的痛风患者,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重,更容易发生痛风石和痛风性肾病,而且对治疗药物不敏感。

也就是说,有遗传倾向的人群,即使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甚至饮食习惯比普通人还要严格,也容易发生痛风。

所以,高尿酸血症不完全是吃出来的。

第七个问题: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痛风发作吗?

答案是肯定的。

痛风的发生,有遗传因素,也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遗传或者身体素质我们改变不了,我们能改变的只是生活习惯,所以改善生活方式仍是痛风患者避免或者减少痛风的有效措施。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痛风患者应遵循下述原则:

1、限酒;

2、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3、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5、大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

6、控制体重;

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8、规律饮食和作息;

9、规律运动;

10、禁烟。

第八个问题:怎样才能有效控制痛风?

服用降尿酸药。

一些因生活方式导致的痛风,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后,比如控制饮食、减重、戒酒、规律运动、多喝水等,痛风发作能够大大减少,甚至不再发作。但也有许多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不完全是因为饮食的问题。

将尿酸控制达标,是避免或者减少痛风发作的根本措施。一次痛风发作,将尿酸控制在360 µmol/L以下,频繁痛风发作(每年发作超过2次),应将尿酸进一步控制在300 µmol/L以下。

实际上,许多研究已经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即使特别严格的饮食控制,血尿酸也只能平均降低90 µmol/L。

所以说,服用降尿酸药是减少痛风发作最有效手段。

临床推荐的降尿酸药有三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别嘌醇:成人初始剂量50~100mg/天,最大剂量600mg/天。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量,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剂量为50~100mg/d,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时应禁用。

别嘌醇可引起皮肤过敏及肝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剥脱性皮炎是一种致死性的超敏反应,常发生在HLA-B*5801基因阳性者,同时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和肾功能不全者也易发生。HLA-B*5801基因在汉族人、韩国、泰国人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种人,推荐在服用别嘌醇治疗前进行该基因筛查,阳性者禁用。

2、非布司他:初始剂量20~40mg/天,最大剂量80mg/天。对肾脏安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减量,重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时慎用。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恶心、皮疹等。

3、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25~50mg/天,最大剂量100mg/天,早餐后服用。对肾脏安全,肾小球滤过率20~60ml/min时,推荐50mg/天,肾小球滤过率<20 ml/min时,或者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腹泻、皮疹和肝功能损害等。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一般不建议联合使用。

降尿酸药的服用时间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过,一般认为,频繁痛风发作,每年发作超过2次者,应长期服用降尿酸药。

第九个问题:痛风发作时怎么办?

当然是止痛了。

痛风的疼痛难以忍受,所以痛风发作时,首要目的就是止痛。

目前临床推荐痛风发作时的止痛药也有三类,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解热镇痛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止痛药,学名非甾体抗炎药,建议首选。这一类药家族庞大,成员众多。常用的有扶他林、布洛芬等,以及新型的止痛药(选择性COX-2抑制剂)依托考昔、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新型的止痛药副作用小,建议选择。

主张早期和足量使用,即在发作的前2天给最大量,等症状缓解后迅速减至常规剂量,疗程4~10天。

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比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此外,长期使用还导致肾损害。应严格按药物说明书用药,而且禁止两种这类药物同时使用。

2、秋水仙碱:越早用药,疗效越好,超过36小时疗效明显降低。具体用法:开始口服2片(0.5mg/片),1个小时后用1片,12小时后再用1片;以后每次1片,每天2~3次。

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药。长期使用可导致转氨酶升高,白细胞降低,肾功能损害等。

3、糖皮质激素: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不首选使用,只有当上述两类药无效,或者肾功能不好不能使用上述药物时可选择使用。使用中效激素比如泼尼松(强的松)或者甲泼尼龙,每天6片,清晨一次顿服,用药2~5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天。

激素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很多,比如向心性肥胖、感染、糖尿病、胃溃疡等,短期使用问题不大,主要预防胃肠道反应比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等。

第十个问题:痛风发作时要不要使用降尿酸药?

根据具体情况。

前面已经提到,血尿酸下降过快也会诱发痛风。一些人原本没有痛风,却在服用降尿酸药后诱发痛风发作。

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

如果痛风发作时一直规律服用着降尿酸药,那就继续服用;

如果发作时没有服用降尿酸药,那就最好不要服用降尿酸药,等痛风缓解2周后才开始服用降尿酸药,而且最好要小剂量开始服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