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再掀厚葬高潮,竞相挥霍,唐玄宗是这种侈靡之风的倡导者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强盛繁荣的唐王朝。之后,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经济的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史载,开元末年,长安和东都洛阳大米、布帛价格非常低廉,各州县的仓库都堆满了粟帛,无法再容纳,于是,将陈粟旧帛变卖为轻货,新征的租税折合成布帛运往京师,京师一时仓廪满盈,在这种情况下,奢侈浪费也渐成风气。
官僚贵人们视金如土,对比挥霍。唐玄宗是这种侈靡之风的倡导者。他宠信杨贵妃,一次送给贵妃的礼品就有“供帐、器玩、廪饩等办具百余车。”贵宠们竞相给玄宗进贡食品,宫中还为此特设检校进食使,评比各家进食的好坏。每次进食,多的达数十盘,一盘的价值就相当于一个中等人家的全部家产。《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
“杨贵妃的姐妹韩、虢、秦三夫人“岁给钱千贯,为粉脂之资,艇,受三品上柱国,私第立戟。姐妹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僭拟官掖,车马仆御,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愈千万。”
“安史之乱”后,虽社会经济遭到重大破坏,饥馑遍野,但高层统治者的奢侈仍然如故,安乐公主“广营第宅,侈靡过甚。”。德宗“贞元二年民饥,御膳之费减半,宫人月供粮米都一千五百石”。饥荒年尚且一千五百石粮米,平时的花费可想而知。
生活的奢侈必然导致丧葬上的讲求排场和大肆挥霍。唐高宗之女,度支义阳义章公主丧葬费用花钱四千万;宪宗之女梁国惠康公主葬时丧葬费用也花费三千万。
唐代各个天子的丧葬费用究竟多少,史无记载,无从查考。但是,有一点,唐代天子们对生的留恋极其迫切,超出了以往任何朝代。唐太宗就曾令胡人为他配长生药,后服用无效,太宗欲治罪胡人,又恐被夷狄取笑。高宗也曾诏胡僧配长生药,至宪宗、穆宗、武宗及宣宗都先后服用过方士合成的长生金丹,除宪宗被宦官所杀外,其余几个皇帝皆因服药患病而死。帝王为求长生,竞甘冒龙体驾崩的危险,在这样的心境下,世间还有什么东西值得他们可惜?
然而,长生的梦想毕竟无法实现,永世为帝,永享帝王之富贵和威严的理想只好寄予阴世了。可以想象,这些因服长生药而死的皇帝,他们陵墓的气魄与豪华程度当然不逊于生前的皇宫大殿!
事实的确如此。唐太宗昭陵占地2万公顷,方圆60公里。陵区宫寝华美,南门以内有献殿,北门内置14个藩臣酋长像,北门的东西走廊内并有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浮雕。藩臣像高八尺,座高三尺,六骏个个骠悍威严,都是罕见的雕刻珍品。玄宫藏于九山内,此山“孤耸迥绝”,从山下到玄宫需架栈道,将梓宫由栈道送入凿空的山腹,而栈道一侧“悬绝百仞”,工程十分艰险。玄宫内的情景,据五代人温韬盗掘时描述“悉发唐代诸陵,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钟王即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他的手书《兰亭序》是举世闻名的书法绝笔,太宗得真迹后,欢喜非常,便随葬陵中。可见地宫的藏品也非同一般。
乾陵也是唐诸陵中蔚为壮观的一座。方圆40公里,陵前神道直达3公里以外,地宫封存牢固,门用石条闭塞,又浇铁汁于石缝中,仅隧道至墓门的石条就达2500块之多,足见当时工程之浩大。陵前有6l尊藩臣像和80通石碑,并有精湛生动的17对石像生雕刻及一对华表,阵容盛大壮观。据碑文载:高宗临终时,要求把他生前喜爱的书籍、法帖和墨宝一并埋入,所以陵内的随葬品也同样丰富和珍贵。
天子厚葬,引起达官富贾“共行奢靡,递相仿效”’,厚葬遂成风气,那些并不富裕的人家也倾竭家资,营墓筑坟,墓中“冥器等物,皆竟骄侈”。(《旧唐书,玄宗本记》)
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和孙子、孙女、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墓都是精心仿效地上重宅深院的式样建成。有长长的墓道和数个天井、过洞,墓内满绘鲜艳的壁画,椁室为精良的石质,上有流畅细致的线雕图案。过洞内放满随葬品,虽经多次盗掘,但永泰公主墓中还有870件随葬品。
唐代功臣贵僚如李寿、尉迟敬德、郑仁泰等人的墓葬也颇讲究,现存的随葬品也都在四、五百件以上。
“安史之乱”以后,中小地主的墓葬大都较以前简约,一些高品位的官僚往往采用低品阶的墓制。帝陵的规模也有所减小,虽然距离所谓“简俭”还相差很远,但从整个社会看,普遍性的厚葬风气的确开始收敛。
从五代到宋元明清,历史上再未掀起像汉唐时代那样普遍性的厚葬高潮,但是,腐朽的封建帝王的厚葬却一直延续到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