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愈膜性肾病系列1:如何快速消水肿?
总结:破瘀血以消水肿之标,温肾阳以绝水肿之根。赵文景主任善用莪术、归尾、土茯苓、土大黄等破瘀泄浊,喜用附子、肉桂、鹿角、仙灵脾等温肾补火。
膜性肾病患者大多具有水肿、泡沫尿症状,故膜性肾病应属于中医中的“水肿病”、“尿浊病”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因其多发于中老年人,故其病因多为长期的饮食失调或劳伤过度,导致脾肾两虚,命门火衰。《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以脾肾二脏在人体之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命门之火为一身阳气之根,人体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之源,动力不足则脾肾的运化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导致人体津液代谢失常,气化失司,出现水肿;肾阳虚损,肾气失于固摄,导致精微下注,出现泡沫尿。中医认为,蛋白属于精微范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之一。
温通以消水肿,通补以降蛋白
尿液的排出主要是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尿液产生,即人体的津液通过三焦气化,在肾脏产生尿液;一个是尿液排出,即管路通畅,使小便能够顺利排出。
我科老中医姚正平教授提出“命门-三焦气化”学说来阐释肾脏水液代谢的过程,即正常生理状态下,命门之火旺盛,三焦正常气化,使津液疏散分布于五脏。五脏正常生理代谢之后,汇聚于肾脏产生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以温煦,导致三焦气化失司,津液的输布出现问题,最终会使尿液的产生减少,水液停留于体内出现水肿。此时就需要使用附子、肉桂等温阳药,使肾阳充足,鼓舞命门之火,体内的津液能够气化,尿液正常产生,及时排出,则水肿消退,不会再次出现。
很多病人有一个现象,就是水肿时吃上利尿药,水肿虽然也很快能下去,但是一停药,水肿慢慢就又会出现,这就是因为只是打通了管路,但是没有补阳助火,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通过温阳的中药温补命门,那么水肿消退之后,津液的代谢恢复正常,一般就不会出现再次水肿。
如果是管路阻塞,尿液不能排出,就如同水管日久生锈,阻塞了一样,那么此时就需要配合通利药,使阻塞的管道恢复通畅。医圣张仲景提出“血不利则为水”,指出了瘀血可以导致水肿。瘀血就如同水锈一样,阻塞肾络,使津液运行受阻,出现水肿。那么我们采用活血利水法,以当归芍药散加减疏通肾络,血脉通畅,水湿自身就可以趋下而行,达到“不治水而水自行”的目的。就能够把这些水垢清除,防止受损的水管再生锈,使水管恢复原来的粗细,不会再堵塞,则水肿自消,不会反复。
水肿消退之后,治疗则以降蛋白为主。此时我们采用通补法来治疗。清代名医叶天士说“非通无以导涩,非涩无以固精”。我科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通为补”,即通法是补肾的前提,通过温通、活血通络等,将肾脏的水湿浊邪排泄出去,然后再通过补肾来降蛋白。如果没有通法去除邪气,那么补肾时反而容易助邪生湿。比如很多患者明明自己感觉身体很虚弱,可是一吃补药就会上火,这就是因为在补肾之前没有配合通法祛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