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赐给此国1个国名,该国600年后后悔,改名沿用至今天
从秦汉到晚清,在东亚、东南亚的“封贡体系”当中,中国无疑处在中心位置,是列国争相朝贡的对象,其中有些国家的国名还是中国赐予的。在这些国家当中,日本最初的称呼“倭”或“倭奴”,便得自汉光武帝的颁赐。日本使用此国名约600年时间,直到唐高宗时期才正式改名。那么,日本为何不喜欢汉朝颁赐的国号?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日本列岛上的许多小国便开始向汉朝称臣纳贡(“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见《汉书·地理志》)。等到汉武帝消灭卫氏政权,在韩半岛设立四郡后,向汉朝纳贡的日本小国一下子激增到30多个(“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见《后汉书·东夷传》),由此可见中日交往的盛况。
日本列島南部的倭王(註意:此處的“倭”依舊是漢朝對該國的稱呼,該國自稱極可能是“邪馬臺”)遣使朝貢,除瞭想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外,還希望能得到漢朝皇帝的冊封,以此來增強自己在其他小國中的影響力。對於倭國的請求,光武帝抱著懷柔遠人的目的,很爽快地便答應下來,不僅封倭王為“倭奴國王”,而且還賜予他一顆“漢倭奴國王印”(“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緩。”
最晚在唐高宗时期,倭国还是将国名正式更改为日本(“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见《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东夷传》)。好在“日本”对于中国来讲并无冒犯的含义,所以大唐皇帝并未追究,而是予以默认,但在私下里仍然称其为倭。日本作为国名被确定后,便一直沿用至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