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挑花,不味︱皖北解词
一就
方言读音:yī jiù
简明释义:喜欢、所好、感兴趣。
我向很多人请教“一就”,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知所云。也难怪,冷不丁单听一个“一就”,我也会成丈二和尚。
等我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他们也都会心地笑了。有的说,“我从来对吃西瓜不一就。”有的说,“我喜欢安静,对热闹场面不一就。”还有的说,“某某某做人差劲,他那个人真不一就。”
从这些用“一就”造的句子中,可对它的含义,体味个八九不离十。有时候,它是喜欢、所好、感兴趣的代称。人与人的生活习性,总是呈现差异化的特征。由此,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一就”,甚至对同一样东西,有的人“一就”,而有的人却不“一就”。
颍淮话中,“一就”还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而且是熟人之间的评价。熟人知道他的底细啊。他做了占便宜的事,或者通常说的对不起人家的事,在背后,人都说他这个人不“一就”,其实,就是他的人品不咋样,也就是不见得。
有意思的是,颍淮话的“一就”之前,常常冠以“不”字,以示否定。他们很少单独说“一就”。这样的语言现象,也许折射的是颍淮人厚道的脾性——明显的否定,但听起来又是那样委婉。
挑花
方言读音:tiáo huǎ
简明释义:出类拔萃。
据说,挑花是一项传统的刺绣工艺,在很多地方广为流传。比如湖北的黄梅挑花,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通颍淮人之间,也说“挑花”。但它跟工艺无涉,而是对人的评价。
一个村庄上,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人,人品好,做事厚道,乐善好施。在乡邻眼中,他的品德,就是“挑花”。一个单位里,也会有那少数的人,业务棒,能力强,人缘好。在同事和领导眼中,这样的人就是“挑花”。熟人圈子中,也会有那极个别的人,在别人都还平平妥妥的时候,他就出人头地了。比如提拔重用,他总能抢先一步。在那个圈子里,他就属于“挑花”的人。
可见,颍淮话的“挑花”,有出众的意思,几等同于出类拔萃。“挑花”的人,就该是立于鸡群中的那只鹤。它有时指的是人品,有时指的是能力和本事。当然,如能两者兼具,那他就是“挑花”中的极品了。这样的人,往往都是翘楚,都是“人尖子”。
农耕传统的浸润,颍淮人夸人都那么淳厚。他们说不好中听的文辞,只能以花代之。他们可能认为,世上再没比花更好的词了。于是,颍淮人把一朵花挑得高高的,在他们心中,就是竖大拇指了。
图源网络
不味
方言读音:bū wei
简明释义:小尴尬,小失落。
气味难闻,叫作“不是味”;吃饭不香,唤作“不对味”;原本的朋友,不帮忙,就是“不够味”……这些话,都浸润着原生态的颍淮味。
颍淮话中,还有个“不味”。它把中间的字省掉了。当然,它的意思,也随之有了少许的改变。
俗话说,能冇一村不冇一家。场面上,这也是对在场每一个人的起码尊重。但凡事都有例外。就有人冇一家的。比如递烟吧。本来挨个递,偏就没递给他,而他就在那儿坐着。这时候,他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呢?颍淮人说,这就是“不味”。
举个官场上的例子。内部消息称,某人要提拔上位。而且这个人事安排,都酝酿好长时间了,就差正式行文这一道手续了。可是,等到正式宣布的时候,提拔的并不是他。说失落,说反差,或者想不开,可能都显得重了。一般而言,很多颍淮人在这方面,还是有相当定力的。但他内心里有些“不味”,甚至叠起来“不味不味”,则属人之常情。
颍淮人就是这样。面对人生中的小挫折,小不爽,少见暴跳如雷,脸红脖子粗的人;更少有人非要在某些方面争个高低,比个一二。顶多,自己个心中有些不自在,“不味不味”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