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教你学会扎针(无痛心法)

很多朋友提到扎针,心里就会升起浓浓的恐惧之意。实际上,扎针真的可以不疼。相信许多在无疾这里治疗过的朋友,都有同感。实际上,扎针不疼,算不上啥本事,也没啥神奇,根本就是要练好指力。而指力练习,是有方法的。以下,就是无疾练习指力的基本方法。
在正式练指力前,还需要了解一下持针的方法。通常右手拇、食二指持住针根(针能刺入部分的尽头,与针柄交界处),右手中指将针尖完全含在指腹中。此时可用中指将针身略向外推,令针身微微弯曲。注意:①针身弯曲的幅度不要大,微微即可,过则刺入时易弯针折针;②右手中指含住针尖时,小心不要刺到中指。
右手中指将针身略向外推,作用有二:固定针身,不令刺手。通常提到“固定”二字,容易想到如绳索捆绑般结结实实。这里提示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软固定”。假设毫无支持保护,针刺遇到阻力时,可能会朝四面八方出现歪斜,令针难以刺入。如果在刺入前,故意让针朝着某一侧略弯,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向其他方向歪斜的可能。不过,如果向外推的力量过大,针弯得太过,刺入时,向下的力量会被泄掉一部分,导致针身弯折,反而不利于进针了。这种“软”的方法,“虚”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比皆是,譬如毛笔书法。
除了固定,略推针身后,针尖的方向略向外偏,不至刺伤医者手指。而此时针尖完全含在右手中指指腹范围内,不会刺及其他人或部位,安全可以得到确保。
了解右手的持针姿势后,练习进针时,还需要左手的帮助。可以用左手中指或食指的侧面,切按在橡皮上,指甲向外。右手中指(此时仍将针尖含住)的指腹与左手中指(或食指)的指甲紧贴在一起,令针直立(针身仍向右手侧微微弯曲),向下刺入。
刺入时,首先观察自己的身体是否端正,颈项及双肩、肘、腕是否放松。力量从右肩部发出,贯于右臂,汇聚在右虎口处,最终抵达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令针刺入。整个过程中,用心关注在整个右手臂的动作上,远比注意力单纯集中在针上,更容易找到感觉。也就是说,所谓的手法操作,本质上只是心法的体现。或曰:手法即心法。心中或或,指下含混;心明神宁,气定力充
本质上看,针刺操作虽涉及部分知识,但主要还是能力。知识可以学习,能力只能练习。练习的过程,做的就是一件事: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反复做。
针刺操作,无论进针、运针(提插捻转)、体验针下感,还是出针,都需要一种力量做基础,即指力。也就是说,针刺手法的基础练习就是指力练习。指力练习的方法,就是将上面讲到的进针操作,一遍遍重复演练。练习的目的,是不断增强指力。指力增加的标志,是进针过程变得越来越顺利,发生弯针、折针的机会越来越少。
正因为练习的是指力,所以练习过程中,无须把太多的心思关注在诸如以下的问题上:针是否能一下刺入;针刺入后能否不倒;针一次刺入的深浅;针刺入后,针身是否歪斜,等等。随着指力的不断提升,慢慢会发现,这些其实根本不是问题。问题只在于,针尖能达到的深度,以及针刺到达此深度所用的时间。练习过程中,针刺入的动作,可以分为多次间断进行。只要进针过程中,能感到比较强的阻力,自己的指力就会增强。
因为练习的是指力,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的练习结束后,手指出现酸痛是很正常的现象,类似于通过跳远练习弹跳力,投铅球练习投掷力后,腿和手臂出现的酸痛感。努力练习指力的结果,就无疾个人的体验是,右手虎口处的一小块肌肉会变得充实饱满有力。双手拇指食指并拢时,右手虎口处可以比左手高出一大截
对指力练习,或有朋友不以为然,以为只要把针顺利刺入即可。现代针具往往都配有套管,用套管做辅助,基本不需要指力也可以将针刺入,何必劳时费力练习指力呢?实际上,指力练习的意义,决不限于进针的一瞬间,而是会贯穿整个针刺的过程。喜欢武侠小说的朋友,或许会对一个桥段并不陌生:一位高高手被众多高手围攻,当时手上无剑,随手折了条树枝代剑,而将众人逼退不得近身。情节或有夸张,但表达的意思不错。一把剑,在不同人的手中,发挥的力量是不同的;以至于高高手用树枝,也可以起到类似剑的效果。可以说,人与剑近乎融于一体,剑成了手的延伸。
当然,无意每一位中医针灸的爱好者都成为顶级高手,但努力的方向都是一样的。对针的习性不够了解,手欲令其向下,针却向左;欲其向左,针却向右。如此针是针,手是手,针与手的关系尚未协调,医者的心意,怎样通过针的媒介,传递给患者的身体呢?针与手的融汇,少不了磨合。而习针之初,最重要的磨合,就是指力练习。换言之,指力练习的方向是,让针成为手的延伸
最后,关于指力练习的时间。从既往教学中观察,通常每天保证半小时用心练习,三周左右,指力即可初有小成。指力小成的标志是,以0.25*40mm的针,刺入2cm厚的橡皮,不觉吃力。以此指力,在三里、外关等处进针,患者多已不觉疼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