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丽萍齐名的云南怪才,在红土地上建了一座乌托邦:这是令我起死回生的地方。

门主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0年10月,云南弥勒半朵云艺术会客厅正式开业,立马成了东风韵艺术小镇里又一个现象级打卡圣地。

半朵云位于整个东风韵建筑群的核心位置。

建筑的外观像一个个倒立的万花筒,也像是体现当地葡萄庄园文化的红酒瓶。线条流畅饱满,色彩热烈奔放。

图/CCD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

不知道这座乌托邦来由的游客若是来到这里,可能会以为自己置身于哪个遥远的神秘国度。

但当地人会告诉你:这座红土壤上的乌托邦,外观设计出自云南弥勒本地艺术家——罗旭之手。

图/CCD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

整个建筑群的修建,没使用一根钢筋,一颗钉子,全部用本地烧制的红砖砌成。

它们和脚下土壤的颜色浑然一体,就像是从这片红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在云南,罗旭的雕塑作品和杨丽萍的舞蹈齐名,并称为「云南两大国宝级艺术」。

不过,这位艺术家从没系统地学过建筑学,也不擅长计算。

他仅仅是靠自己对力学的直觉判断,拿着一根3米长的竹竿指挥工人,完成了这座建筑群的设计,堪称「奇迹」!

而同时拥有「云南高迪」、「云南怪才」称号的罗旭,人生经历也跟他的作品一样,丰富且让人惊异。

01

在成为艺术家之前

我做过99次失败的尝试

幼年罗旭上山担柴贴补家用;图/网络

罗旭出生于1956年,是云南弥勒人。

在他16岁时,父亲去世。他初中刚毕业,身高1.3米,体重只有37公斤,被「照顾」进了建水县的瓷器厂。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他还记得厂里用红砖砌成的大烟囱,会冒青灰色的烟;瓷器厂围墙背后有一大片田野,一条小河,还有河水混杂着青草的清香。

现在罗旭的雕塑作品尺幅都偏大;图/网络

就是在瓷器厂捏泥巴的那段日子,他迷恋上了捏小人、小鸡仔······到了18岁,他开始在瓷器厂学习给陶瓷上彩绘。

罗旭后来的陶瓷作品——合唱团

与他早年喜欢音乐有关;图/网络

不过,他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并不局限于陶瓷和绘画。

被分配到建筑队工作时,他想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

发现自己不擅长计算,便又转头沉迷于音乐:「一群文娱班学唱歌的女孩子,很喜欢一起去我家。她们唱歌我弹琴,那会儿我过得很快乐。」

等到23岁,他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一名艺术家。考了3次艺术院校都没考上之后,他又尝试自己创业·····

就这样倒腾了好几年,每件事都以失败告终。

罗旭在滇池古滇家宴现场作画,图/网络

1985年,罗旭得知政府的文化馆在招聘画海报的职工。

当时入职需要考察音乐、绘画、文章三方面才能,各方面都有所涉及的罗旭,很顺利地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罗旭后来回忆起自己在文化馆画画的那段经历,表示:「进去之后我开心死了,终于可以画画了!我经常跑到山里面去画画:画村子、画农民、画那块土地。」

和钱绍武先生学习雕塑;图/网络

在文化馆就职期间,他还师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钱绍武先生,学了一年的人体雕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从此便稳步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了。后面的罗旭又一度开起了公司,自己当起了董事长······

可以说,他前面30多年的经历,跟大多数艺术家并不相似。

在我们普遍认为人生最黄金的时间段,他的注意力还不断被艺术以外的其他事物所吸引,时常游离于艺术圈之外。

不过,丰富的人生经历,自由散漫的性格反而成为了他后来作品不拘一格,大胆且多变的重要原因。

或许,后来一次又一次惊艳众人的「罗氏传奇」,早在他之前的人生经历里埋下了伏笔。

02

取悦自己的任性王国

昆明「土著巢」

1996年,已在艺术圈小有名气的罗旭回到昆明,打算给自己建一个工作室。

7岁的儿子看了爸爸的设计图,直呼不好。然后自己随手画了3张蚁穴涂鸦。

罗旭拿着图纸去找设计院审批,但对方给出的回答却是:「这样的房子没办法造。」

老罗一赌气,便一个人跑到了距离昆明20公里的郊外,用银行的贷款租下了小石壩公路旁近20亩荒坡。

罗旭儿子的涂鸦; 图/鲁豫有约

在没有专业的施工图,也不做测绘的情况下,他就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在山坡上画圈。

他对工人说:「我用竹竿指向哪儿,你们就盖哪儿。」

期间,房子坍塌了好几次。工程队的人被吓到不敢再建。罗旭依旧守在工地寻找立柱的支撑点。

就这样,一个从没系统学过建筑学的人,凭借着自己的直觉,指挥200个工人完成了最高16米的建筑群。

他把这片建筑称为「土著巢」。一位美国建筑专家来参观之后,指着昆明市区的方向说道:「如果发生地震,所有的楼厦全部倒塌,土著巢仍然会巍然屹立。」

他还励志于要把这里办成一个「文化餐厅」,成立了一个「吃什么,吃文化;看什么,看艺术」的公司,自任老总。

虽然在此期间,名人作家经常光顾;但因经营方面的失误,3年后公司还是倒闭了。

图/鲁豫有约·罗旭的异想世界

罗旭把自己关在土著巢里,砸掉自己的作品。

没过多久,他回了一趟弥勒。时值冬季,在一天晚上,他直接地跳进了冰冷的池塘里,让积雪覆盖全身。

经历了一夜刺骨的寒冷之后,他想透了自己的人生。

罗旭花500块买回了一头毛驴,称它为弟弟,取名罗辉 他不让罗辉干力气活,总和它一起晒太阳、发呆

从那时候开始,罗旭的生活从热闹归于平静。在土著巢里栽花种草、养狗遛驴,喂鸡喂鸭,很少外出。

时不时有朋友拜访。他也把自己接待客人的心境,形容为就像「在寺庙里的主持」,是在修行!

03

送给故乡的礼物

弥勒「万花筒」

东风韵艺术小镇全景

从前,不管是作为雕塑家,还是作为「土著巢」的建造者,罗旭一直都是只取悦自己的。

可从弥勒回到昆明土著巢之后,他开始积蓄力量——想做一个送给大众的礼物。

2014年,3个老板找到罗旭,希望他能在自己的老家弥勒创作。

巧合的是,让罗旭「一夜顿悟」的池塘,就在那块工地的不远处。

这让他觉得这是冥冥之中,故乡在用自己的方式让他回归:

「这片土地是令我起死回生的地方,它似乎把我视作一粒种子,放入它的袋中,只是这粒种子是一块会生根的砖头。」

不过,在正式拍板之前,罗旭却先拷问起了老板们:「谁出钱,谁说了算,谁受益。怎么理解这3句话?」

三个老板一脸茫然。其中一个想当然地回答说:「当然是我出钱,我说了算,我收益。」

罗旭立马回绝了他们:「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们爱怎么干怎么干,跟我没关系。我还是回我的巢里面去,该喝酒喝酒,该干什么干什么。」

一星期之后,其中的大哥打电话给罗旭。罗旭说出了自己的条件 :「其实很简单!你们出钱,我说了算,社会受益你们才受益。」

建筑内部的支柱图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之后,修建工程如期展开。

和建土著巢一样,罗旭依旧是凭借自己对力学的直觉在盖房子。

但他说他最理性的时候就是在盖房子的时候,因为这涉及到安全性问题。

他时常趴在树上,指挥工人们用石灰放线。先打好基石,再用红砖像砌砖窑那样,一圈一圈地把建筑累高。

等到没有办法在往上建造时候,他又利用拱形力学原理,重新寻找石柱的支撑点。

这是罗旭造房子最关键的步骤:「最核心的框必须在中轴线上,歪不得!」

图/鲁豫有约

当时的建筑工地上,到处都是垃圾,塑料袋、烟头、烟壳、盒饭盒子······

当时天气热,罗旭就戴着一个破草帽,赤裸着上身,拎着一个小筐子,到处去捡垃圾。

不知道他是谁的人会说:「这个老头又会看工地,又会捡垃圾,太好了,哪里找的?」

图/去哪儿网

历时700天,用30万块本地烧制的红砖,完成了万花筒艺术庄园的修建。

没使用一根钢筋、一颗钉子。

万花筒;图/网络

倒立的万花筒建筑,是罗旭对他少年时代记忆中的万花筒的放大和复刻。

穹顶设计了无数三角形的小窗,让三角形的光线从顶部射入建筑内,形成了好看的光影效果。

罗旭说:「现在(的万花筒艺术庄园)只是空筒,五彩的小片片,大故事将会是她们、他们、他或她。每一个人都愿意去接触、去抚摸,它就会灿烂。」

牛哆啰音乐农庄;图/未央

印章坊;图/弥勒市人民政府

除了万花筒大厅,这片红砖建筑群还包括了农垦博物馆、半朵云艺术会客厅、印章坊、牛哆啰音乐农庄、前店后厂······

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无一不是延续了罗旭天马行空、大胆梦幻的设计风格。

他希望这里未来能成为想要逃离都市的艺术家们的据点。既可以办展览,也可以开派对,甚至于还能开一家米其林餐厅。

半朵云内部座位区

虽然房子建完之后,老罗便离开了小镇。各界知名的艺术家、设计师却被邀请到这里。

老罗的愿景正在这片红土地上一一变成现实。

以最近开业的半朵云会客厅为例,来自香港的郑中设计事务所把它打造成了一个暗黑系餐厅,游客们可在这座梦幻的建筑里用餐、品酒、聚会。

哪怕只是随处走走,也像是来到了一个艺术展厅。

随处可见精心设计的艺术展品:象征着劳动人民只会的网状铁丝镂空雕塑、灵感来自弥勒佛手的抽象雕塑······

旅游达人来这里拍照;图/远方的家深度旅游

全国各地的旅游达人来到这里,都成了它的自来水。而每当他们给别人安利弥勒的这个宝藏地时,首先提及的就是设计这座乌托邦的艺术家罗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仅仅是他送给故乡的礼物,也是故乡送给他的礼物。

04

离开弥勒

开启人生新篇章

「蚁工坊」;图/网络

盖完弥勒的房子之后,罗旭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建水,用最廉价的空心砖搭建「蚁工坊」。

建水是他曾经学陶艺、学彩绘的地方。他打算在这里打造他的下一个以陶艺为主题的乌托邦。

他经常用窗帘布和床单做一模一样的衣服

一做就是10套、20套;图/网络

他说:「我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

弥勒的艺术小镇再火爆,再受欢迎,于他本人而言,都已经成了过去式。现在的罗旭已经在建水开启了新的生活。

「蚁工坊」的花园;图/网络

在「蚁工坊」的小岛上,罗旭为自己修建了一栋两层小楼。

几乎每天,他都穿着宽松到不合体的深蓝色棉麻上衣,搭配橙红色棉麻裤来回晃荡。在岛上种树、养猪,喝喝小酒,很少看手机,过得怡然自得,还有了「桃花岛岛主」的新称号。

弥勒是令他起死回生的地方,但他现在要做的依然是做自己。

参考资料:

【1】鲁豫有约:鲁豫有约:昆明艺术行—罗旭的异想世界

【2】新作 | 红土壤上的乌托邦 - 云南弥勒 · 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 / 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

【3】世界建筑导报:《世界建筑导报》| 人物访谈 | 罗旭

【4】艺术竞争力:怪人罗旭脱口秀第一回 | 我是个农民,我是个艺术家

【5】理想家园计划:罗旭:这个“野生艺术家”在云南的建筑传奇

【6】酒仙桥设计部:艺术怪才罗旭:我是田野间的一株弯腰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