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霜降时节写的《岁晚》,道出人在晚年的顿悟,哲理深刻
人们一提起唐朝最著名的大诗人,便会脱口而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白居易被人们誉为“诗王”,他是在唐朝留下作品最多的诗人,其文学艺术上足可以与李白和杜甫相媲美。
白居易的长篇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唐时期文坛霸主的地位,如果细细品味他的诗歌,会发现白居易的创作题材相当广泛,而且通俗易懂,难怪深受百姓喜爱,他的作品甚至一度流传到国外。在白居易众多的诗歌中,有描写对茶酒生活的享受,有描写对人生的顿悟与觉醒,更有对穷苦百姓人生百态的深刻描写。
在白居易已逢岁暮的时期,曾写下了一首《岁晚》,虽然这首诗并不为常人所见,但是其对人生的感悟与心态却值得称颂,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在霜降时节,万物萧条,归于沉寂,江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汹涌,不再肆意地奔流,而是缓缓地回归到深壑。林中的秋风逐渐停止,树木也不再狂舞呼啸,万物归于平静。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时逢岁暮,一切似乎都需要重新调整一番,休养生息,世间万物都重新回到本源。
大自然如此,秋冬春夏,周而复始,遵循着天定的规律。人,更是如此,人生在经历了童年、中青年后,转眼便到了老年。生老病死人人如此,不会因为你的富与穷,贵与贱而有丝毫改变。
人到了老年,便会更有一种孤寂之感,白居易被贬谪后,来到江州,很长时间内,他都是一个人独处,无法向朋友倾诉心中的感受与人生的不平,对于何时返乡,更是成为了人生的问号。
每个人的命运不同,有的人天生富贵,有的人出生贫贱,这些早已被注定,无法改变。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人生之路,心态便会更加平和,这应该便是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有的人天生喜欢挑战,有的人则天生喜欢安逸,但无论如何,只要遵循内心的感受,一切皆可。
诗人最大的优势便是将心中所思所想用笔纸描写下来,白居易到了老年,一切看得更加淡然和开明,虽然此时远离故土,自己也不大乐意这样的生活,但是转念一想,有朝一日返回家乡,难道就一定会满心欢喜吗?
可以说,白居易的这一点显露出他在人生磨难中修炼的一种心境,失意,是人生常有之事,如果无法改变现状和主宰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情和心境,之后会发现,一切不过如此。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如此,人生苦短,面对敌人的诽谤和诋毁,如果一直周旋于这些苦恼中,昼思夜想,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名和利,固然重要,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和内心的安宁,可以说,白居易真正成为人生的赢家,名利在时固然欣喜,失去名利,那便随遇而安,绝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