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循仁德——《论语》悟读【412】
天下有道循仁德,以民为本亲百姓。
《论语》第十六篇第二章: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政令由诸侯下达,大概延续到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政令由大夫下达,延续五代后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延续到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天下政治清明,国家的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普通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了。”
【悟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此处之道,一般指的是仁德。实施仁政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
夫子赞赏的“天下有道”,是他心目中的尧舜禹汤及西周时代,礼乐征伐出自天子;夫子指责之“天下无道”,在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鲁国自季氏专权,人心涣散,秩序衰败,危机四伏。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是夫子给执政者们非常有益的警示。
古制非天子不得变礼乐,专征伐,此大一统之道。夫子之“天下有道”,强调的是一种社会秩序,深层逻辑是循天理。
尽人事,知天命。夫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天”的观念,在《论语》中,夫子多次提到要效法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效法天”,具体有两层意思。其一,人类社会是按照天道运行的法则组织起来。天地二元,天尊地卑,人类社会也有上下尊卑之分,等级秩序即为天道;其二,人的某些性质的源自于天,是天造就了人的精神品质。
本章涉及到夫子的一种政治观念,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夫子认为的理想社会是大同,是完美的和谐社会,百兽率舞,凤凰来仪,神人以和,尊卑有序,长幼有别。
万事万物,须循天理。逆理违道愈甚,则失之愈速,自然规律如此,非人力所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