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十二)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巡次数最多的就是北上围场木兰秋狝,他在位六十年秋狝大典参加了四十次。小编查阅了《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朝起居注》等资料,以康熙出巡为主线编辑整理了《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以供大家欣赏。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正月,命续修大清会典。二月,前往马兰峪。恭谒祖陵。三月,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刻成。四月,通知准备木兰事宜。五月,诣黑龙潭祈雨。六月,谕明年奉皇太后东巡,命各衙门预备各项事宜。安排下月内出口行围事宜;封允禵为贝勒。照常上朝。七月,去热河木兰秋狝。九月,从避暑山庄回銮京师。十月,皇太后圣躬违和,弘历每日探视。十一月,降旨于来岁孟春。躬谒孔林;定郊坛大祀誓戒百官礼。十二月,皇七子永琮殇,年二岁。

大清会典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弘历三十六岁)。

春。正月。辛卯朔(初一日)。上诣奉先殿行礼。诣堂子行礼。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遣官祭太庙后殿。

○甲午(初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御紫光阁大幄次。赐蒙古王公等宴。

○乙未(初五日)。赐准噶尔使臣玛木特等宴于丰泽园。随颁赐准噶尔台吉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缎疋等物如例。

○丙申(初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命续修大清会典。谕:国家立纲陈纪。布在方策。所以明昭代之章程。备诸司之职掌。以熙庶绩。以示训行。典至钜也。大清会典。修于皇祖圣祖仁皇帝康熙二十三年。越我皇考世宗宪皇帝御极之初。即允礼臣之请。开馆重修。九年告竣。刊梓颁行。阅今又二十年矣。其间因时制宜。屡有损益。向来诸臣。每有以重修为请者。朕以国家定制。岂容数更。踵事增文。自有部册。故概未准行。近以几余。时加披览。间为讨论。仍晰由来。有不得不重修者。盖缘编纂之初。诸臣或沿袭旧文。未经考证。或略存近制。未溯本源。或限于案牍之不全。或误自参稽之不审。而又未尝请旨取裁。斟酌至当。故舛讹疎漏。均不免焉。夫唐虞分职。具载典谟。周室经邦。详于官礼。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又曰。其尔典常作之师。既谨度以惟贞。宜有条而不紊。矧际重熙累洽之期。当礼明乐备之日。敕几慎宪。职惟其时。是当博考朝章。详稽故实。正旧编之纰缪。补纪载之阙遗。用蒇成书。垂示法守。所有一切开馆事宜。该部定议具奏。寻定议六条:

一、朝章宜考本原。金匮石室之藏书。非编纂诸臣所得见。应照国史馆之例。令纂修官亲赴皇史宬。详考有关会典者。敬录以为全书纲领。

一、书籍宜备参稽。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博大精深。足资考证。从前曾赐翰林院一部。明永乐大典。亦见贮翰林院。如有应行稽考处。应令纂修官赴翰林院核对。又三礼及律吕正义二书已成。校对将竣。从前所取书籍。现存该馆。并请竣会典开馆后。行文咨取。全数交送。其他书籍。凡有资考据者。酌取以备参稽。

一、卷案宜详察。请敕下在京大小各衙门。令各该堂官选贤能司官。专管清厘案卷。协同各本司官员。将所隶应入会典事件。分类编年。备细造送、毋漏。其年久霉烂遗失者。移询各衙门及外省造送。

一、纂修官务在得人。请令总裁官分派各衙门人数。行文咨取。该堂官分同简选。务择学问、淹博熟谙掌故之员。拟定正陪。保送到馆。由总裁官列名具奏。恭候钦点。至典则之书。义取综核。经生之学。不乏专家。并请照三礼馆例。听该总裁于进士举贡内。确知经术湛深。长于编纂者。酌保数人具奏。

一、考定更正之条。宜随时请旨。按会典旧定条款。或文鲜参稽舛讹未免。或事经胪列援据无凭。以及古今异宜。诸儒异议。随时折衷。均非臣下识见所能臆断应令该总裁官详叙原委。声明缘由。请旨裁夺。其近年续增条件。亦应按事类逐卷进呈钦定。

一、在馆办事。宜有成规。总裁官督率纂修各官。每日必及辰而入。尽申而散。庶几在馆办事。俱有成规。不独勤惰易稽。年限便于核定。且互相讨究。可以斟酌得宜。彼此观摩。亦见智能交奋。从之。

欽定大清會典

《钦定大清会典》全书涉及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法令、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会典》创修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年)),告成于二十九年(1690),由大学士伊桑阿、王熙任总裁。雍正二年(1724)续纂,告成于十年(1732);由大学士尹泰、张廷玉任总裁。乾隆十二年(1747)再次续修,告成于二十九年(1764),由履亲王允祹,大学士傅恒、张廷玉任总裁。后嘉庆、光绪朝两次增辑。共修五朝会典。

○丁酉(初七日)。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上诣奉先殿行礼。

○己亥(初九日)。享太庙。遣履亲王允祹恭代行礼。遣官祭太岁之神。

○庚子(初十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辛丑(十一日)。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卯(十三日)。上诣大高殿行礼。奉皇太后居长春仙馆。诣安佑宫行礼。幸圆明园。

○甲辰(十四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御奉三无私殿。赐宗室王公等宴。

○乙巳(十五日)。上诣安佑宫行礼。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至甲寅(二十四日)皆如之。御正大光明殿。赐朝正外藩等宴。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丁巳(二十七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戊午(二十八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谕:二月初八日。朕前往马兰峪。恭谒祖陵。所有应行事宜。著各衙门照例豫备。 

○己未(二十九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还宫。诣皇太后宫问安。上还宫。

○庚申(三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朕此次恭谒祖陵。著庄亲王、和亲王、大学士讷亲、张廷玉、在京总理事务。

乾隆十二年谒东陵路线图

二月。辛酉朔(初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戌(初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癸亥(初三日)。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

○甲子(初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遣官祭先医之神。 

○丁卯(初七日)。祭先师孔子。遣慎郡王允禧行礼。

○戊辰(初八日)。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上以和敬公主初定礼。御保和殿。赐蒙古诸王等宴。上启銮。谒东陵。驻跸烟郊(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镇)。

○己巳(初九日)。驻跸白涧(天津市蓟州区白涧镇)。

○庚午(初十日)。上驻跸桃花寺(天津市蓟州区桃花寺村)。

○辛未(十一日)。春分朝日于东郊。遣和亲王弘昼行礼。是日驻跸隆福寺(天津市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隆福寺村)。翌日如之。

○壬申(十二日)。上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

○癸酉(十三日)。驻跸桃花寺。 

○甲戌(十四日)。上幸盘山驻跸(天津市蓟州区官庄镇莲花岭村盘山风景区)。至丁丑(十七日)皆如之。

○戊寅(十八日)。上驻跸白涧。

○己卯(十九日)。驻跸盘龙山。

○庚辰(二十日)。上行围。驻跸丫髻山(北京市平谷区丫髻山风景区)。

○辛巳(二十一日)。驻跸盘龙山(北京市顺义区庞山)。

○壬午(二十二日)。上行围。驻跸三家店(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

○癸未(二十三日)。上还圆明园。诣安佑宫行礼。遣官祭、贤良祠。

○甲申(二十四日)。上幸丰泽园演耕。诣皇太后宫问安。上还宫。

○丙戌(二十六日)。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丁亥(二十七日)。上耕耤。诣先农坛行礼。更服至耤田所躬耕三推。复加一推。御观耕台。命庄亲王允禄、裕亲王广禄、和亲王弘昼、各五推吏部侍郎德龄、户部尚书海望、礼部尚书王安国、兵部侍郎陈德华、刑部侍郎勒尔森、工部侍郎三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格、通政使司通政使雷鋐、大理寺卿嵩寿、各九推。毕。顺天府府尹、率农夫终亩。赏赉耆老农夫如例。 

○戊子(二十八日)。上御乾清门听政。诣皇太后宫问安。

御制重刻十三经-“十三经”指的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包括《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尔雅》和《孝经》。

三月。辛卯朔(初一日)。

○壬辰(初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圆明园。

○癸巳(初三日)。是日祭先蚕之神。皇后亲诣行礼。

○乙未(初五日)。上幸静宜园驻跸。至丁酉(初七日)皆如之。

○丙申(初六日)。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刻成。议叙提调、编校、校录监造、各官加级纪录有差。御制重刻十三经序曰。班固氏曰。六学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汉代以来。儒者传授。或言五经。或言七经。暨唐分三礼三传。则称九经。已又益孝经论语尔雅。刻石国子学。宋儒复进孟子。前明因之。而十三经之名始立自宋易汉唐石刻之旧。五经始有板本。及明南北监板行。而笺疏传义。胪列具备。学士家有其书。传习弥广。顾训诂繁则蹖驳互见。卷帙重则豕亥易讹。或意晦于一言之舛。或理乖于一字之谬。校讐疎略。疑误滋多承学之士。无所取正我朝列祖相承。右文稽古。皇祖圣祖仁皇帝。研精至道尊崇圣学。五经具有成书。颁布海内朕披览十三经注疏。念其岁月经久。梨枣日就漫漶。爰敕词臣。重加校正。其于经文误字以及传注笺疏之未协者。参互以求其是。各为考证。附于卷后不紊。旧观刊成善本。匪徒备金匮石室之藏而已。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传曰经籍者圣哲之能事。其教有适其用无穷。朕咨采敕几实无审定之暇。亦无鉴古之识。而惟是缉熙逊志。日就月将。则有志焉而不敢不勉继自今。津逮既正。于以穷道德之阃奥。嘉与海内学者。笃志研经。敦崇实学。庶几经义明而儒术正。儒术正而人才昌。恢先王之道。以赞治化而宏远猷。有厚望焉。御制重刻二十一史序曰。七录之目。首列经史。四库因之。史者辅经以垂训者也。尚书春秋内外传。尚矣。司马迁创为纪表书传之体。以成史记。班固以下因之。累朝载笔之人。类皆娴掌故。贯旧闻。旁罗博采。以成信史。后之述事考文者。咸取徵焉。朕既命校刊十三经注疏定本。复念史为经翼。监本亦日渐残阙。并敕校讐。以广刊布。其办讹别异。是正为多。卷末考证。一视诸经之例。明史先经告竣。合之为二十二史。焕乎册府之大观矣。夫史以示劝惩。昭法戒。上下数千年治乱安危之故。忠贤奸佞之实。是非得失。俱可考见。居今而知古。鉴往以察来。扬子云曰。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岂不在善读者之能自得师也哉。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里的“十三经刻石”为乾隆年间所刻,因此也被称为“乾隆石经”。我国历史上大规模刊刻儒家石经共有7次:刻经始于东汉的“熹平石经”,其后有曹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蜀石经”、北宋“嘉佑石经”、南宋“御书石经”,但唯有清朝“乾隆石经”是我国现存最为完好、最为完整的一部官刻石经。

○戊戌(初八日)。上回圆明园。 

○己亥(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上还宫。

○庚子(初十日)。上以和敬公主下嫁。御保和殿筵宴。

○以固伦和敬公主下嫁科尔沁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授为固伦额驸。

○辛丑(十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未(十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戊申(十八日)。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己酉(十九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庚戌(二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圆明园。

○丁巳(二十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还宫。是日起,上以孟夏享太庙斋戒三日。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万方安和

夏。四月。庚申朔(初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酉(初二日)。上御乾清门听政。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子(初五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乙丑(初六日)。常雩。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上幸圆明园。

○丙寅(初七日)。皇太后驾幸畅春园。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庚午(十一日)。谕:本年七月二十日。朕行幸木兰。著传行各处。有应行豫备之处豫备。

○壬申(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乙亥(十六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十八日丁丑,上奉皇太后万方安和进早膳。(万方安和:圆明园景点。起居注记)

○戊寅(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午(二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丁亥(二十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丑(三十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黑龙潭龙神祠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北京玉泉公园内。

五月。庚寅朔(初一日)。

○辛卯(初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甲午(初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丁酉(初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辛丑(十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还宫。是日起上以夏至祭地于方泽。斋戒三日。

○壬寅(十三日)。谕:夏至致祭方泽。前因斋宫新葺。树木尚未成阴。天气炎热。扈从人多。不免病暍。是以在宫内斋宿。去岁以得雨之后。时正清凉。朕仍诣坛内住宿。近因未得透雨。天气炎蒸。此次亲祭。随从人等。未免苦热。著照九年之例。仍在宫内斋宫住宿。不必前诣坛内斋宫。现在望雨之际。届期前往致祭。不乘辇。不设卤簿。著即传谕各衙门知之。

○甲辰(十五日)。夏至。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丁未(十八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戊申(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酉(二十日)。上诣黑龙潭祈雨。

○癸丑(二十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辰(二十七日)。上诣黑龙潭龙神祠谢雨。

○戊午(二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静宜园。驻跸。至六月庚申(初一日)皆如之。

八旗各旗营房在木兰围场的分布图

六月。庚申朔(初一日)。谕:朕幼诵简编。心仪先圣。一言一动。无不奉圣训为法程。御极以来。觉世牖民。式型至道。愿学之切。如见羹墙。辟雍钟鼓。躬亲殷荐。而未登阙里之堂。观车服礼器。心甚歉焉。仰惟皇祖圣祖仁皇帝、巡幸东鲁。亲奠孔林。盛典传于奕禩。皇考世宗宪皇帝、崇圣加封。重兴庙貌。尝遣朕弟和亲王、恭代展祀。未以命朕。意者其或有待欤。朕寅绍丕基。抚兹熙洽。思以来年春孟月东巡狩。因溯洙泗。陟杏坛。瞻仰宫墙。申景行之夙志。复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泰山灵岳。坤德资生。近在鲁邦。宜崇报飨。朕不敢违。爰遵慈训。亲奉銮舆。秩于岱宗。用答鸿贶。旋跸青齐。观风布泽。以昭崇圣法祖、教孝省方钜典。所有应行典礼。大学士会同该部、稽考旧章。详悉具仪以闻。其应预备之各衙门。查察事宜。先期请旨。至行在一切所需。悉出公帑。无得指称供顿储偫。丝毫贻累闾阎。羽林卫士、内府人役等。各该管大臣严行稽查约束。并令扈跸文武臣僚。严饬傔从。无或侵践田畴。致妨宿麦。如有骚扰地方、指名需索者。立即参奏。从重治罪。通行晓谕知之。

○辛酉(初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回圆明园。

○癸亥(初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还宫。

○谕曰:十四叔允禵。从前倚恃皇考恩眷。不遵训谕。有违弟臣之义。是以皇考将伊拘禁。冀其悛改。朕登极后。特令释放。赐以公爵家居十数年来。安静循分。并未生事。则是自知悔悟。能改前非矣。使得及皇考在御。必当嘉予恩施。朕用是仰承皇考加恩之意。著封十四叔允禵、为贝勒。照常上朝。

○甲子(初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幸圆明园。

○丁卯(初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辛未(十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申(十三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甲戌(十五日)。谕:本年七月内出口行围。著庄亲王、履亲王、大学士讷亲、张廷玉、在京总理事务。其月选之文员内、通判州县等官。武员内、八旗护军校、骁骑校、及外省送到之补放水手官、骁骑校等官。并年满千总。俱著王大学士照从前之例验看。可传谕该部知之。

○乙亥(十六日)。谕:朕此次行围。所有外省督抚提镇等奏摺。著照旧例。自起銮之日为始。俱赍赴在京总理事务王大臣处、加封交内阁随本呈送行在。候朕批示。随本发回。仍于总理处。交付赍摺人祗领。该部即通行传谕知之。

○丙子(十七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据庆复张广泗奏。小金川土司泽旺、率众投诚。并退还抢占沃日三寨。大金川外援隔绝。官兵驻防其地。可以直捣大金川大寨。又收复毛牛、及马桑地方。西南两路。俱可进攻。庆复张广泗现已分路。令统领宋宗璋、许应虎、等订期会剿等语。此番官兵调集布置得宜。计可指期克捷。至小金川望风迎附。乃迫于大兵势盛而然。但既已来归。自当乘机安抚。安可遽信为革心向化耶。从前办理土蛮。总未能得经久长策。即如瞻对之役。调兵二万四千。糜饷几至百万。亦仅歼厥渠魁。何尝得其一人寸土。乃甫经竣事。而大金川又复见告。将来即使计日剪除。而徵兵筹饷。劳费业已相等。若荡定之余。仍以属之土目。纵令震慑余威。目前俯首恭顺。而蓄养气势。日后仍必鸱张。国家动众伤财。适为伊等重事权而增气势。迨至兵力稍足。又复环视而起。旋起旋灭。何有已时。在国家全盛之时。视之不啻蚊蚊蜂虿。而糜脂膏于荒箐。屯兵革于蛮烟。曷若熟筹善策之为得也。小金川现虽归顺。安知其意不谓金酋殄灭。其地不授之小金川而谁属。信如此、是又增一大金川矣。即如土备汪结、乃庆复所信为领兵出力者。在本身尚能帖服。而伊子若孙、果可保耶。盖番性叵测。如康熙雍正年间。郭罗克番众征剿帖服。久之仍复滋事。乃其明验。然谓必不可制。则青海蒙古、附近土番。西藏即系番类。一经办理。宁谧至今。可见筹画有方。无必不可化诲慑服之理。朕观金川情形。虽不可遽照苗疆之例。改土设流。或分置卫弁。统辖汛兵。或亦派大员弹压。田赋狱讼。听其经理。简节疎目。驯扰羁縻。期于绥靖地方。约束蛮众。不致如土司之专有其人。易于蠢动。可以永除后患。朕意如此。是否于该省情形相合。著庆复张广泗悉心从长商酌。详悉具奏。如于该处不甚相宜。或如何始为尽善。别有经画之处。著一一密行奏闻。

○辛巳(二十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午(二十三日)。遣官祭火神庙。 

○乙酉(二十六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子(二十九日)。上奉皇太后幸静宜园驻跸。

乾隆十二年由圆明园去木兰围场路线图

秋。七月。己丑朔(初一日)。日食。享太庙。遣履亲王允祹恭代行礼。上诣丽瞩楼(位于静宜园的勤政殿之西,为二层硬山楼宇,每层五间。)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还畅春园。上居静宜园。

○庚寅(初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回圆明园。

○甲午(初六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丁酉(初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诣大高殿行礼。上还宫。

○谕:我满洲禀性笃敬。立念肫诚。恭祀天佛与神。厥礼均重。惟姓氏各殊。礼皆随俗。凡祭神、祭天、背镫、诸祭。虽微有不同。而大端不甚相远。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则自大内以至王公之家。皆以祝辞为重。但昔时司祝之人。俱生于本处。幼学国语。凡祭神、祭天、背镫、献神、报祭、求福、及以面猪祭天、去祟、祭田苗神、祭马神、无不斟酌事体。编为吉祥之语。以祷祝之。厥后司祝者。国语俱由学而能。互相授受。于赞祝之原字原音。渐致淆舛。不惟大内分出之王等、累世相传。家各异辞。即大内之祭神、祭天、诸祭。赞祝之语。亦有与原字原韵。不相吻合者。若不及今改正。垂之于书。恐日久讹漏滋甚。爰命王大臣等、敬谨详考。分别编纂。并绘祭器形式。陆续呈览。朕亲加详核酌定。凡祝辞内字韵不符者。或询之故老。或访之土人。朕复加改正。至若器用内楠木等项。原无国语者。不得不以汉语读念。今悉取其意。译为国语。其纂成六卷。庶满洲享祭遗风。永远遵行弗坠。而朕尊崇祀典之意。亦因之克展矣。书既告竣。名之曰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所有承办王大臣官员等职名。亦著叙入。

○戊戌(初十日)。孝懿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诣雍和宫行礼。幸圆明园。

○辛丑(十三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壬寅(十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癸卯(十五日)。中元节。上诣安佑宫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丙午(十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诣安佑宫行礼。

○戊申(二十日)。上以秋狝木兰。奉皇太后自圆明园启銮。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南石槽(北京顺义)。

○己酉(二十一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密云县(北京密云区)。

○庚戌(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要亭(北京密云遥亭)。

○辛亥(二十三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两间房(河北承德市滦平县两间房)。

○壬子(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常山峪(河北承德滦平县长山峪)。

○癸丑(二十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喀喇河屯(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滦河镇)。翌日如之。

○乙卯(二十七日)。上奉皇太后驻跸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至八月庚申(初二日)皆如之。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丁巳(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戊午(三十日)。赐蒙古王公等宴。

乾隆十二年木兰秋狝图

八月。己未朔(初一日)。

○庚申(初二日)。赐扈从王公大臣等宴。

○辛酉(初三日)。上自避暑山庄。奉皇太后启銮。幸木兰。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中关(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中关镇)。 

○壬戌(初四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波罗河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隆化镇)。蒙古诸王公等恭迎圣驾。

○癸亥(初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张三营(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张三营镇)。

○甲子(初六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是日驻跸什巴尔台(镶白旗什巴尔台营房所在地,今隆化县西阿超乡)。

○乙丑(初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永安莽喀(河北省承德市围场腰站乡碑亭子村,碑亭子沟后山)。是日驻跸海拉苏台。翼日如之。

○丁卯(初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威逊格尔(围场县朝阳湾镇朝阳湾村一带)。是日驻跸准乌拉岱。翌日如之。

○戊辰(初十日)。上行围于温都尔华(围场县郭家湾乡郭家湾村)。赐蒙古王公台吉等宴。 

○己巳(十一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谔尔根郭(育太和乡双丰山)。是日驻跸敦达乌拉岱。

○庚午(十二日)。上行围于布尔噶苏台(围场县张家湾乡巴头沟)。驻跸布尔噶苏台。翌日如之。

○辛未(十三日)。万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上诣皇太后行幄行礼。

○御行幄。扈从王公大臣官员及蒙古王公台吉等。行庆贺礼。赐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等宴。

○壬申(十四日)。上行围于巴颜沟(即巴颜郭围,新拔乡白云皋)。驻跸巴颜沟。翌日如之。

○癸酉(十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赐扈从王公大臣、暨蒙古王、公、台吉等宴。

○甲戌(十六日)。上行围于珠尔(宝元栈乡竹立沟)。驻跸珠尔。

○乙亥(十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诺郭台色钦(起居注称为:努姑代。即都呼岱围,诺郭台河源附近的姜家店乡杜格岱沟)。是日驻跸诺郭台哈达。

○丙子(十八日)。上行围于巴颜木敦(宝元栈乡白云莫多)。驻跸鄂尔楚克哈达。

○丁丑(十九日)。秋分。夕月于西郊。遣裕亲王广禄行礼。祭先师孔子。遣大学士史贻直行礼。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德尔吉(棋盘山镇回汉村)。驻跸扎克丹鄂佛罗。

○戊寅(二十日)。上行围于毕图舍哩(棋盘山镇富城子毕图舍里沟)。是日驻跸伊逊萨尔巴里。

○己卯(二十一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阿济格鸠(棋盘山镇小上村)。驻跸阿济格鸠和罗。

○庚辰(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僧机图(道坝子乡窟窿山一带)。遣官祭关帝庙。是日驻跸僧机图伯勒齐尔。翼日如之。

○辛巳(二十三日)。驻跸僧机图伯勒齐尔。

○壬午(二十四日)。上行围于永安湃(半截塔镇要路沟村后洞沟)。驻跸齐尔伯库昂阿。

○癸未(二十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英图(牌楼乡碾子沟至于家湾一带)。驻跸英图和洛。

○甲申(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喀喇诺特海。驻跸齐老图(城子乡哈字村)。翼日如之。

○乙酉(二十七日)。上诣皇太后和幄问安。行围于喀喇玛拉噶。

○丙戌(二十八日)。上行围于巴颜陀罗海(大头山乡柳条沟村)。驻跸巴颜陀罗海。

○丁亥(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是日驻跸珠尔噶岱硕龙(西龙头乡大院村)。

乾隆十二年木兰秋狝图

九月。戊子朔(初一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驻跸白虎沟(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白虎沟乡)。

○谕:朕出口巡幸。睹田禾丰稔。与与翼翼。较去年秋成相仿。实为欣慰。但道旁禾稼。尚有未经收获者。恐随从人等。稍有践踏。著加恩将经过州县地方。本年应徵额赋。蠲免十分之三。著总督那苏图详悉确查。妥协办理。

○己丑(初二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波罗河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隆化镇)。翼日如之。

○庚寅(初三日)。赐蒙古王、公、台吉等宴。

○辛卯(初四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中关(河北省隆化县中关镇)。

○壬辰(初五日)。上奉皇太后驻跸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至丙申(初九日)皆如之。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丙申(初九日)。赐扈从诸王大臣等宴。

○丁酉(初十日)。上奉皇太后自避暑山庄回銮。诣皇太后行宫问安。上行围。是日驻跸喀喇河屯。翼日如之。

○戊戌(十一日)。驻跸喀喇河屯(河北承德双滦区)。

○己亥(十二日)。上行围。驻跸常山峪(河北承德滦平县长山峪)。

○庚子(十三日)。驻跸两间房(河北承德滦平县两间房)。

○辛丑(十四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要亭(北京密云遥亭)。

○壬寅(十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上行围。驻跸密云县。

○癸卯(十六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南石槽(北京市顺义南石槽)。

○甲辰(十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汤泉(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温泉)。翼日如之。

○乙巳(十八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丙午(十九日)。上诣寿皇殿行礼。奉皇太后还宫。诣皇太后宫问安。上还宫。

○丁未(二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酉(二十二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辛亥(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壬子(二十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甲寅(二十七日)。上御懋勤殿。勾到云南、贵州、情实罪犯。停决云南斩犯二人。贵州斩犯六十一人。绞犯一人。余五十人予勾。

○乙卯(二十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寿康宫后殿内景

冬。十月。戊午朔(初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颁乾隆十三年时宪书。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庚申(初三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圆明园。

○甲子(初七日)。上幸静宜园驻跸。

○乙丑(初八日)。上以皇太后圣躬违和。诣皇太后宫问安、视药。是日宿慈宁宫。

○丙寅(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是日视药三次。至辛未(十四日)皆如之。上还宫。

○丁卯(初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辰(十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巳(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午(十三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未(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申(十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是日视膳三次。翌日如之。

○癸酉(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戌(十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是日视膳二次。至丁丑(二十日)皆如之。

○乙亥(十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御乾清门听政。

○丙子(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丑(二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寅(二十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是日视膳一次。至辛巳(二十四日)皆如之。

○己卯(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辰(二十三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巳(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敕藏历代帝后图像、并明代帝后册宝于南薰殿。谕、朕阅内务府库所藏历代帝后图像。盖沿袭前明以来之旧。扃鐍收藏。视同寻常图绘。未经启视。尘封虫蚀。不无侵损。朕思胜朝陵寝。即世远年湮。尚为之禁樵苏而虔守护。使松楸勿剪。况缣素未渝。冕旒秀发。其何忍亵越置之。又明时帝后册宝。向贮工部库中。岁久亦不免遗失残毁。朕意欲并藏之南薰殿中。示崇敬焉。其中或有损阙。概令补缀完好。应重装者、即付装潢。其如何编列甲乙。存录档籍。慎重珍藏之处。内廷大学士等、会同内务府总管王大臣、妥议具奏。寻议、臣等恭查南薰殿、正殿五间。请于正中三间内。各设朱红油漆木阁一。分五层。安奉历代帝像。每帝像一轴。造楠木色小匣。用黄云缎夹套。包裹装入。按阁层次。分列安奉。东一间。安奉后像。均照前式制办。至帝后册页手卷。亦按帝后木阁安奉。西一间。置木柜一。安放明时帝后册宝。其功臣像。按轴置造小匣。套用红云缎。仍贮库内。再帝后图像内。现有应修补者。请俟修补完好时。各按朝代。挨次编列甲乙。安奉木阁。并册宝收贮木柜。一并登访档籍存案。令内务府堂郎中、六库郎中、稽察照管。报闻。

○癸未(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申(二十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酉(二十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戌(二十九日)。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视药。

寿康宫外景

十一月。丁亥朔(初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是日视药三次。至己丑(初三日)皆如之。

○戊子(初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丑(初三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寅(初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是日视药二次。至乙未(初九日)皆如之。

○辛卯(初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辰(初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御乾清门听政。

○癸巳(初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午(初八日)。遣官祭先医之神。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未(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申(初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酉(十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亥(十三日)。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庚子(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丑(十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寅(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卯(十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午(二十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丁未(二十一日)。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申(二十二日)。上以冬至节。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御太和殿受贺。

○庚戌(二十四日)。上诣寿康宫侍皇太后宴。

○辛亥(二十五日)。皇太后圣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复诣皇太后宫侍宴。

○谕:朕尊崇先师。仰止宫墙。已降旨于来岁孟春。躬谒孔林。嗣因东省秋潦成灾。虽经赈恤。恐一时民气未复。若改俟秋间前往。未知于民情实在若何。该地方业经动帑豫备。迟至秋间。不免又多一番劳费。踊跃望幸。自属舆情。但巡幸大典。所期于闾阎实有裨益。是以特召巡抚阿里衮来京。面加咨询。或春或秋。何者为便。据该抚奏称、东省被灾州县。俱已抚绥得所。其经行道路营盘。俱经豫备。若春月前往。春麦虽不能补种。而秋田即可及时耕作。以待西成。若迟至秋间。则既误麦收。并妨秋稼。即在地秋禾。亦须早获。转于民间岁计未便等语。看此情节。则改至秋间。仍不如乘春前往为宜。但正月尚寒。著定于二月初四日。恭奉皇太后銮舆起程。

○壬子(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定郊坛大祀誓戒百官礼。谕:古天地大祀。前期有百官受誓戒之礼。周官冢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唐宋则掌以太尉。或于尚书省。或朝堂。明初誓于中书省。后于阙门宣制。嘉靖中、则亲御奉天殿。百官朝服听誓戒。所以耸众听、而致肃共、惩怠玩。典至重也。国朝祀典。太常寺先期行文出示。盖本古人誓戒遗意。而集众宣誓。仪章未举。朕思八政祀居其首。而大祀莫重于郊。嗣后有事于圜丘、方泽、祈谷、雩祭。应于午门前宣誓戒。陪祀之王、公、文武大臣官员。朝服齐集。跪听行礼。以昭斋明严敬之义。大学士、会同该部、稽古具仪以闻。寻议、嗣后有事于圜丘、方泽、祈谷、雩祭。前期四日。鸿胪寺于午门外。设敕案一。前设香案一。令御史四员、礼部、鸿胪寺、堂官各二员。侍仪。鸣赞官二员、于午门外。东西向立。陪祀之王公文武大臣官员、及执事官之应斋戒者。俱朝服齐集。内阁学士、恭捧敕谕。内阁官前导。大学士随行。由午门中门出。太常寺堂官、接捧敕谕。安置敕案上。退。鸣赞官、赞排班。鸿胪寺官、引陪祀王以下文武各官排班。立。鸣赞官、赞跪。王以下文武各官皆跪。鸣赞官、赞宣敕谕。宣敕官、诣敕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兴。从敕案上、恭捧敕谕。就敕案东傍西向立。宣读敕谕。宣毕。恭捧敕谕。仍安置敕案上。退。鸣赞官、赞叩。兴。王以下文武各官皆退。太常寺堂官、恭捧敕谕送内阁。其陪祀之王公文武大臣官员等、于次日各诣斋所。至誓戒敕谕、交翰林院撰拟进呈。宣敕谕官、由太常寺奏派。黄案、案衣、香案、交工部备办。香案上陈设五供。交太常寺备办。从之。敕谕曰、皇帝敕谕陪祀王公文武大臣官员、及执事人等。兹以某年月日、恭祀某坛。惟尔群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敢或不共。国有常刑。钦哉。勿怠。

○癸丑(二十七日)。上诣雍和宫行礼。

○甲寅(二十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辰(三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御乾清门听政。

中南海瀛台

十二月。丁巳朔(初一日)。

○己未(初三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辛酉(初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甲子(初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赐派随东巡大臣等宴。

○丙寅(初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辰(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申(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酉(十七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乙亥(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戊寅(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辛巳(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西陵。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未(二十七日)。以岁暮祫祭。遣官祭太庙中殿、后殿。

○甲申(二十八日)。祫祭太庙。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遣官祭太岁之神。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酉(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皇七子永琮薨。

○谕王大臣等、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为轸悼。建储之意。虽朕衷默定。而未似端慧皇太子之书旨封贮。又尚在襁褓。非其兄可比。且中宫所出。于古亦无遭殇追赠。概称储贰之礼。但念皇后名门淑质。在皇考时。虽未得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可称贤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著该衙门遵旨办理。送入朱华山园寝。复念朕即位以来。敬天勤民。心殷继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殇。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岂心有所不愿。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乃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此朕悲悼之余。寻思所及。一并谕王大臣等知之。

(0)

相关推荐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二)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五)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六)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八)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九)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三)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一)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七)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