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智慧,是全人类的财富

——《论语》经典名句品读(2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第十三》)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讲究和谐。”

我对本章的理解是:“和”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文化内涵和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礼记》中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我估计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植入的广告语“行有道,达天下”就出自这里)。孟子也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语学而篇》中也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表述。

与此同时,“君子和而不同”还具有非常深刻的哲学意味。“和”与“不同”看起来是对立的,因为“不同”的时候往往很难达到“和”的目的。但这正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是辩证法,这也正如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人民的名义》中有一段经典台词:林华华在调查非法诈骗政府扶持经费时与郑西坡之子郑乾的对话,林问:“你是不是中国公民?你是中国公民就有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的义务。”郑反问:“我是不是中国公民?如果是,我就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权利。”

在孔子看来,真正的“和”不是一团和气,不是没有矛盾,更不是没有不同的声音。孔子所追求的“和”是君子之“和”,即“和而不同”。既要维护事物的和谐发展,又要使个人保持自己的个性,不简单地盲从、附和。

在任何历史时期,如果人民大众处在简单的盲从和附和的地位,这个时期的社会发展肯定是有问题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也是如此。在《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和“京州市”在沙瑞金书记到任前,表面上看起来是“和”的,但“和”的背后却孕育了大量的社会危机,产生了一大批贪官和腐败分子。人民群众甚至各级领导都有所察觉,有的频频举报,也有的仗义执言,但为了维护“和”的局面,所有这些都被威权压制。因此,当李达康书记动真格的时候,祁同伟就以“打破汉东省的政治平衡”为理由向他的老师、汉东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打小报告。高育良虽然严厉批评了他的学生,但在内心里却深以为然。

“汉东省”和“京州市”是中国当代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我们要建设一个民主与法制的国家,方向非常明确,但道路依然艰难。“一把手政治”、依赖“包青天”维护正义的局面短时期内很难有根本的变化。这也是这部电视剧被热捧、被追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平时很少看电视,更不要说看电视剧了。但已经在看的朋友都告诉我“应该看看,太现实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剧中的情节之现实,台词之大胆,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说到底,这部电视剧让老百姓一方面看到了残酷、严峻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让老百姓看到了一丝曙光,即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打好打胜反腐这一场硬仗。

清代的龚自珍在200年前就大声疾呼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是啊,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今天重读龚自珍的这首诗,我依然感到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台湾学者叶舟视野更加开阔,他认为,孔子“和为贵”的思想,一方面孕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团结豁达、宽容博大的胸怀,另一方面,也对维护世界和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举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批诺贝尔得奖者,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人类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讨论会上,瑞士一九七0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关于孔子评价的一段语。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当然是汉内斯▪阿尔文博士的一家之言,但这至少说明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在今天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难道不是这样吗?

2017年4月28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