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黄河在咆哮” ——榆林、延安行(7)
6:30起,洗漱后去隔壁饭店买了包子,荤素各一笼。
旅行社安排的司机打电话,让我们6:50准时在楼下等他。7:00多一点,车子来到。我原以为会是大巴、中巴之类的,谁知来的是一辆轿车。上车后与师傅聊天得知,他们和旅行社有约定的,只要有车就安排接送客人,并说你们交的是跟团的费用,享受的是专车待遇,我们可就要赔钱了,没办法,赔钱也得干,讲信用嘛。听了师傅的一番话,我心中感到不安。
师傅姓安,“延安的安,很好记”,他说。安师傅不是安师傅,是安总,他是旅游汽车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安总亲自给我们驾车,我们够幸运的了。
安总先带我们去了壶口瀑布。
记得曾在电视上看过一个广告:郎朗在壶口瀑布的岸边巨石上弹《黄河协奏曲》,身边浪花飞溅,黄浪滔天,颇为壮观。这个画面是让我对壶口瀑布极为向往的重要原因。
壶口瀑布一河隔两省,黄河的西边是陕西延安的宜川县,东边是山西临汾的吉县。陕西这边的门票要65岁以上才能享受半价的待遇,而山西那边60岁以上即可半价。安总带我们去了山西的那边,路程差不多远。去山西的那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处在阳面,可以更好的拍照,而且还能看见彩虹,而陕西的那边是阴面,背靠大山,不如这边的景色明亮。
在去壶口瀑布的途中,有一个男青年站在路边想搭车,安总简单问了情况,便说“上来吧”。带了不近的一段路后,男青年说“我就到这里下吧,师傅多少钱?”,安总只收了10元钱。我和妻子都觉得收少了,安总说,人家肯定有急事,才在半路拦车,不收不是个事,收10元是个意思吧。虽然是件小事,但通过小事往往才更能看到一个人的品性。通过这件小事,我对安总增加了好感。
中途经过“南泥湾景区”。郭兰英的一首《南泥湾》响彻大江南北、神州各地,我们这一代人无不耳熟能详。从旅游的角度说,南泥湾没有什么看头,就是大片大片的田野而已。因此,“南泥湾景区”实际上就是一个石碑标志,让游客拍照留念。
中途,我们还经过北京知青在延安居住过的窑洞。我1975年下放农场时,歌曲《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正在流行,记得一次参加总场的文艺节目排练,有一个节目是女生独唱,唱的就是这首歌曲,我在乐队中拉二胡伴奏。
“南泥湾景区”和“北京知青窑洞”,安总都给我们安排了时间,让我们下车拍照。
到壶口瀑布后,安总熟门熟路,车子没进停车场,省了停车费用。帮我们办好门票后,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半票的差价,就算弥补我的损失了,不给你们了啊!我喜欢这种爽快,把话说在明处。由此,我对安总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进入壶口瀑布景区,开始感到很失望。我原以为瀑布在高处,人在低处,这样才能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和磅礴,但是肉眼能看到的只是大片大片干涸的河床。顺着人流,走在干涸的河床上,忽然间就听到了一阵阵的轰鸣声,那是从瀑布方向传来的。到了近处才发现,所谓壶口瀑布是人在高处,瀑布在低处。岸边有长长的栏杆,两岸的游人们凭依着栏杆伸头张望,欣赏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观。
黄河由北向南,沿着秦晋大峡谷在四五百米宽的河床上一路奔波,到了壶口这地方,两岸岩壁陡然缩成仅有50米宽的"壶口",涛涛黄河水无路可走,只能争相挤进这"壶口",跌入到60米的深谷中。
站桩壶口瀑布,我感叹着“母亲河”的伟大、奇特和沧桑。黄河之所以被称为“母亲河”,因为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养育了两岸的人民。同时,黄河九曲十八弯,桀骜不驯,恣意纵横,常常惹出祸端来。从最早的大禹治水,到毛泽东的“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历朝历代无不在“治水”上花了很多功夫。
700多公里的秦晋大峡谷,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向南一路咆哮奔腾。因此,正是秦晋大峡谷使得黄河变成了真正的“黄色”的河。由黄河中的泥沙,我联想起了再往南的三门峡大坝以及持不同意见的水利专家黄万里的遭遇与厄运。“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不想也罢,越想心里越添堵。
两岸的游人们纷纷抢占有利位置拍照留念。
山西这边有个龙洞,游人通过龙洞可以走到下面,更直观地欣赏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观。大喇叭里不停重复播放着介绍龙洞的广告,广告用语无非是“不到龙洞等于没来过壶口瀑布”之类。妻子说,我们也到下面看看吧。我说,不用问,肯定是收费项目。妻子说,人家没说要收费啊!我和妻子走进阴暗潮湿、台阶陡峭的龙洞,在中间的拐弯处,果然有几个工作人员在收钱,每人20元。我们凭身份证,费用减半。
这样的收费项目有道理吗?我觉得没有任何道理。没有道理的事情跟谁去讲道理?无处可讲。
从龙洞口看瀑布,“也无非是这样”,只是距离瀑布近了些、拍照的角度有些变化而已。但这里空间狭窄,且光线阴暗,一般的相机很难拍出理想的照片。
幸运的是,今天天气晴朗,我们看到了彩虹,而且彩虹反复出现,顺着奔腾的浪涛一直涌到了我们眼前,拍摄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彩虹。
山西这边有个超大的广告牌,上书三个大字“黄河魂”,不少游人在此处拍照。对岸,陕西那边有个大舞台,舞台的正中悬挂着五个大字“黄河大合唱”,且有歌舞演出。原来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诞生在这里。1938年9月,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即为我们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
2018年4月26日游,2018年5月14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