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散文】由故乡情结想开去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黄金时代》
由故乡情结想开去
文|李恩振
故乡情结是中国文人诸多情节中的一部分。
中国的文人大概都不缺钱,也许这样说有些武断。不是有句话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吗?”试想整日为生活奔波,家里上顿不接下顿,哪还有闲情逸致对月抒怀,吟诗作对?“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李白是朝廷的翰林;“文起八代之衰”的欧阳修是开封知府;“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苏轼做过杭州太守;就连困顿不堪,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也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小官。
既然不为温饱发愁,就研一砚淡墨,抒一抒胸中之意,或写写春花秋月,伤感离愁;或写写王侯将相,布衣平民。于是中国文人就有了诸多情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思古情结;“挑灯看剑,感叹可怜白发生”是壮志难酬情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伤春情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送别情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隐居情结;“茅檐低小,屋上青青草”是田园情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故乡情结。
中国的文人总希望能发生点什么,假若生活一潭死水,那么满腹的经纶便无处安放,也写不出千古传诵的佳句。
《围城》里的方鸿渐回到阔别的故乡后,发现除了乳母去世,故乡竟无丝毫的变化,就连谈论的话题也是几年前的,因此没有搏到这位游子一滴思乡之泪。中国的文人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年少背井离乡,踏遍名山大川,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而两鬓斑白时,便叶落归根,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去,那时便可感时伤怀:“物是人非事事休”,便可写下“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佳句,不为了感动别人,也许只为感到自己。
鲁迅回到故乡后,见到的是叫他“老爷”的发小——闰土,这令鲁迅感到了隔阂与生疏,仿佛与故乡隔着透明的玻璃——那边的风景尽在眼里,而自己却只能观望。毛主席回故乡韶山时,乡愁只有“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一句,更多的是对当初斗争岁月的怀念“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唯有牺牲多壮士,敢叫日月换新天”,看来在诸多故乡情结中,毛主席跳出单一的“愁”,表达的最为豪迈。
那么故乡情结是什么呢?我想是心灵与故乡的距离,人常说,距离产生美,好比南国的人们渴望雪,都市的人向往西藏。人们在地球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也许寻找的是心灵的距离,也许是寻找一个港湾,让躁动的灵魂有地方安放。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首,我想有情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那么何不让我们在无风的午后泡一杯香茗,案头放一篇思乡的美文,让思乡的情怀如杯中的嫩叶尽情浸润与舒展,如果此时再放一曲萨克斯曲《回家》岂不更妙?
REVIEW
读而思
duersi
作者简介:李恩振,男,刘二堡镇高庄小学校长,辽阳县明星教师,辽阳市优秀教师。不知道怎样定义自己:文学爱好者?或许不是那么沉迷;文字匠?那是作家对自己的谦称;写手?至今自己的文字没换来半块铜板。我不过是把生命中一点感悟用稚嫩的文字表述出来。就如同摄影师手中的相机,画家手里的画笔,歌者的歌喉。
欢迎辽海的乡土作者投稿,暂定赞赏的8成归作者,两成用于平台维护。无赞赏或者赞赏少于10元没有稿费。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附简介和照片。
邮箱:94124915@qq.com
一个辽阳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阳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
▼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衍水文学精品」!